清风泠泠数百年 风华灼灼几更迭
- 来源:科学之友·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陈李济,广州,北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28 07:37
若论历史,它几经沧桑;若说功绩,它硕果累累;若言家世,它出生宫廷;若道品质,它名不虚传。几经商号药厂更迭,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四大药店”,现为中药企业翘楚。它就是“龟龄集”的研发地、出产商——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源起老中医发迹“旱码头”
广誉远始创于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的山西太谷。太谷由于地处晋中,物产富庶,加之在外做官者甚多,他们大多在乡置产经商,明中叶开始就成为全国商业繁盛之区,为张家口、河南等地商业集散中心,素有“小北京”“旱码头”“中国华尔街”之称。
由于富户集中、生活骄奢,加之鸦片流行,当时的太谷对医药的需求极为迫切,因此,太谷医药行业适时而兴,许多资本流向药材行业,大户富商也纷纷在自己家内设立药房,产生了不少全国有名的中医,并从中搜集到龟龄集这样源自宫廷的珍方密药。
广誉远前身广盛药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及经济环境中产生并得以快速发展,最终成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中药制药企业。广盛药店为人称“石先生”的名医于嘉靖二十年在太谷西街所设,当时是一家私人诊所的附属医院。在此期间,龟龄集处方辗转传入广盛药号,后因石老先生年事已高,且膝下又无儿女,便以三百两白银转让于阳邑大户杜家,杜氏借机扩充资本、改进经营,广誉远400余年的历史自此拉开。而龟龄集在广誉远整个的历史发展中,始终都是镇店之宝。
经久垂青史广而誉深远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在杜氏主持下,广盛号进行了第一次大的变革,集齐白银六千两,组建了“广升药店聚记”,也称“广升聚”。其经营范围较之广盛号药铺,规模日益扩展,从汤剂饮片迅速向零整批发药材和制造丸散膏丹方面发展。广升聚率先在汉口、怀庆两地设立分号,自行采购生地、红花、山药等地道药材。广升聚在重点经营批发药材商业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手工制药的拓展,龟龄集在当时已随着广升聚的发展而享誉全国。
由于获利丰厚,股东不断增多,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广升聚药店又进行了一次改组,重募7家股东,资金增至白银二万两,牌号改为“广升药店蔚纪”,又称“广升蔚”。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广升蔚药店由于资方内部发生矛盾,进行了第三次改组,申氏带领4家股东退出广升蔚,成立“广升药店远记”,也叫“广升远”,和“广升蔚”分庭抗礼、相互竞争。广升蔚后易主太谷巨绅孟广誉,牌号改为“广升誉”,在当时与广升远被称为两广升。解放后,分裂多年的广升终于合体,并在翌年并入“广源兴”“延龄堂”后,形成今天的广誉远。广誉远正是从两广升中各取其字号得名。
解放后,1955年4月公私合营为“山西太谷广誉远制药厂”,1973年更名为“山西中药厂”,1998年企业改制为“山西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2003年8月企业与西安东盛集团重组,更名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尊德而贵生传承以创新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这是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作出的断言。如果要探究广誉远为何能够如此长盛不衰,这句话本身就是最好的“药引”。广誉远历经几百年风雨变迁,沉淀积累了自身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至今仍以匾额的形式挂在广誉远国药厅堂之上的古训“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是广誉远创造辉煌、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老字号诚信至上的真实写照。400多年的历史起伏,始终如一的药品品质及童叟无欺的经营原则,从选材到炮制,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展现出仁德济世的医道胸怀,也开创了中药智慧养生的新纪元。
“尊德贵生,传承创新”是广誉远一直秉承的企业理念,以文化为先导,专注中医药领域,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中国最具特色的国药”之企业形象,并推出了精品中药“百家千店”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家国医馆、1000家国药堂,包括人参、鹿茸、枸杞、西红花、地黄、肉苁蓉等9大良好农业规范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