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收益能平衡吗?太平人寿:不妨考虑收益稳健的保险理财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太平人寿,保险理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31 09:00
相比股票、基金等权益投资产品收益的剧烈波动,保险理财可以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因此成为眼下重要的一种理财方式。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老百姓有钱了,很多人热衷于快钱、暴利,往往把财富安全保值丢到脑后。今年6月份股市的大幅震荡,让更多人开始注重收益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性,希望寻找更稳健合理的理财方式让财富保值增值。
对于投资理财,不少人认为,买股票、基金、债券才算理财,其实不然,如今靠保险来理财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正因为保险理财属于中长期投资,其收益可以穿越牛熊,保持稳健增长,抵御通货膨胀。
太平人寿财富专家杜鑫瑞建议,在物价不断疯涨的当下,为了抵御通胀,实现资产安全保值,不妨把保险理财也放进资产配置的篮子里。但是,购买保险的投入应当量力而行,按需购买,不能盲目行事,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保险理财应该是个人资产配置的基础
很多人谈起理财,就想到钱生钱,而且希望能够获得暴利生大钱。跟风式地买股票、盲目地买基金,最后损失惨重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去年7月份以来,A股进入一波大牛市,但多数人是在股市大涨后期才进入,不幸遭遇了大震荡。国内最大的理财论坛——随手记理财调查显示,经历震荡后,仅有12.9%的股民守住了盈利。26.5%的股民不赚不亏,超六成股民账面有所亏损。炒股风险太大,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人。
至于投资房产,过去10年的确是黄金投资期,如今风光不再。未来随着房产税的推出,地产投资也不再是一个好的投资方式。
眼下最火的P2P虽然也能提供不菲的收益,但是跑路、破产的阴影如影随行。今年上半年就有将近一半的新成立理财平台跑路,风险不可谓不大。
理财不是赌博,需要科学的资产配置,但令人着急的是多数国人的理财规划并不合理。著名调查机构益普索金融服务团队调查资料显示:73%中国内地受访者通过股票、基金、房产、银行理财等作为退休准备。近一半的人(48%)认为财务稳健主要靠运气。
“美好的生活是可以规划的。”杜鑫瑞告诉记者,在当前物价飞涨,GDP不断下行的经济环境下,客户的需求就是资产安全第一,收益持续稳定,保值增值,而保险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稳健增值。
保险理财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两大特点。长期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更偏好于长期投资,通常对接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由此这些长期投资往往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波动。
太平人寿财富专家杜鑫瑞称,这些具备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其未来的分红和投资收益可对抗通胀获得不菲收益,同时具备保障功能,可以为不确定的将来作比较确定的打算,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可以说是个人资产配置的重要基础。
分红险占据保险理财主流
分红、万能、投连是保险理财的几个主要产品类型。从风险排序来看,投连险相比而言风险最高,投资功能多一点,适合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分红险风险程度最低,属于稳健型理财,具备良好的资金积累和增值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养成长期理财的良好习惯,万能险在风险及收益方面则居于上述两者之间。
去年11月份央行降息,分红险收益稳健等优势更加凸显,很多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以“分红+万能险”作为突破点抢占市场。
太平人寿财富专家杨靳平表示,分红险作为中长期理财方式,意味着投资期间将跨越牛熊市,以保险公司相对稳健的经营风格,为投保人带来可预期的较为可观的收益,同时抵御通胀的风险。分红险使生存金越领越多,再加上越来越高的身价保障,备受客户欢迎。
例如,太平人寿近期刚上市的“太平盛世连年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有特色的主打财富保值增值的分红险。该产品有三大特色:首先,即交即返,如果客户选择期交方式购买该产品,最早在保单承保后10天,被保险人即可领取第一笔生存金,金额为已交保费的20%。其次是以三重递增的阶梯方式返还,被保险人年龄未到65周岁,在投保的前10年,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额与累积红利保额之和的10%,第10年后递增至20%,一旦年满65岁,每年领取比例直接跳升至30%,领取直至终身。从该产品的设计中不难看出,生存金的返还涵盖了被保险人的不同人生阶段,提供了一笔稳定、持续、可成长的现金流,对于客户在子女教育、成家立业、养老储备方面,都是一份不错的资金支持。该产品还可以二次增值,将“盛世连年”返还的生存金“零费用”转入万能财富金账户,借助公司投资项目,实现分红险与万能险的双核驱动,最大限度提高客户的利益。
太平人寿财富专家杨靳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多次强调,理财险是银,医疗健康险是金。对于消费者理财时,不能只关注收益,而忽视对自己以及家庭的保障规划。所以建议客户配备基本的意外及健康医疗保险后,再进行理财投资规划,这样才能把保险进可攻、退可守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