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协主管联赛的历任干部和工作人员,一提到电视转播都会说起很多奇葩故事,例如在中超联赛创办初期,央视曾有一名主持人路过足协,找领导谈点儿事,结果当时被很多撞见他的员工马上判断认为“肯定是来谈央视转播中超”,联赛部员工欢欣鼓舞,兴奋了一上午,谈了各种细节,中午才知道没这回事。还有在职业联赛初期,网络转播中超无人问津,有一家门户网站在网络上转播联赛,当时足协领导开会的时忧心忡忡认为“网络都能转了,我们怎么管啊,上万家网站呢?!”还有一个故事,当时足协在伟图大厦办公,有一个人来到足协领导和联赛部办公室介绍自己是某公司的董事长,希望能够谈中超的商务和转播合作,谈话中他表示想做电视媒体的转播,当时足协都认为这个人是个骗子,理由是“一家公司做什么电视转播,连个电视台都没有?”后来其他人无意中看到了他的名片,他是唐骏。所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点,职业联赛对电视转播的渴求,以及多方助力电视转播推手,但是过去想从电视台拿到电视转播费比登天还难,付费转播是常态,即使到现在仍有中超俱乐部是需要付费达成转播的,中超能够卖出每年3亿元电视转播和制作费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时刻。
其实另一个堪称转折点的时刻是,2003年9月12日,上海文广成为中国足协合作伙伴,上海文广以1.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次年即将隆重登场的中超3年转播权,在东方卫视和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转播。2005年上海文广与中超公司续约购买转播权,直到结束合同。从4000万元到3亿,中超联赛用了13年。
在当时签约后,足协方面仍然有所失望的是,央视没有成为转播方。这并非是图央视的转播费,之前央视的转播一直未能有高额付费,而仅仅是象征性地支付200万元,而且还要从中超赞助商方面收取广告费。
其实在这之前,足协与央视的转播合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甲A联赛转播是需要付费的,足协从仅有每年冠名和商务赞助费拨出20万元付费,最后改成由赞助商自行投入央视广告来转播甲A,直到中超联赛筹备期间。在中超联赛筹备期,当时马国力还在央视任职,在协调会上,马国力向足协领导提出可以支付转播费用给足协的时候,还遇到了很大阻力,在央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出现过转播付费的情况,从来都是别人有求于央视,在现行机制下,马国力的决定是需要顶住一定压力的。
但是央视的影响力对中超联赛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转播费的问题。当时还没有成立中超公司,赞助商只能向足协领导反映赞助中超联赛后却达不到宣传效果,央视对中超联赛的态度成为中超联赛运营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从实际的品牌价格来看,中超冠名费的高低也正好迎合了央视是否转播的动态。2004到2006年两年央视不转播,中超联赛价值最低,甚至出现西门子等赞助商拒付款项等情况;2007到2008年央视恢复转播,但并非主播台,重要场次和央视无缘,价格较低;2009年央视恢复部分中超直播,不仅中超的赞助金额因此上升,中超宣布收视率达到1.9亿人次,创下新高,各项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但是碍于自身龙头老大的地位,即使在上海文广购买到中超转播权后,央视不愿意与上海文广采取合作的态势,反而使得央视与中超渐行渐远,足协做了很多工作才保持了双方若即若离的关系,同时拿到了4500万元的转播费,但是潜在的赞助商的流失却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足协方面说:“没办法,我们不能两头兼顾。”而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不愿意向省市电视台谈判付费,这是未能转播的关键所在,而当时足协宁愿付费也要央视转播的原因还是应赞助商的要求。
不管怎么说,央视转播对中超的运营帮助是极大的,在一些赞助商看来,有没有央视转播是决定是否投入赞助中超的关键。足协的经营策略则是宁可少收转播费而在赞助款上有所受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以后可能会有每年3亿的转播费收入。从付出20万到收入3亿,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进步的进程。
记者 贾蕾仕 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