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TalkingData合伙人林逸飞专访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TalkingData,林逸飞
  • 发布时间:2015-09-08 08:22

  在林逸飞最终决定结束自己十五年的外企职员生涯,转而加入TalkingData之后,他在第一时间给太太打了个电话,约她一起去逛商场。朝九晚五的制度,已经太久没有时间好好陪太太逛街吃饭。而卸下十五年一贯的西装革履,也该在太太的指点下买一些时尚的休闲服饰了。

  刚刚开始在TalkingData工作的那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他站在衣柜前都不知该穿什么衣服,这让在一旁的太太不禁莞尔。离开了犹如机械束缚的环境,加入一个虽然不再年轻,但依然充满朝气的团队,天空似乎更加高远,自由的音符和使命的豪情激荡着未来。

  新的开始,全新的使命

  加入TalkingData之前的林逸飞,有将近二十年的外企工作经历,特别是在甲骨文工作的十五年,为他日后在大数据领域的不断探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谈到这段工作给他带来什么积累时,他说甲骨文是一家令人始终尊敬的公司,而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点。首先,是技术对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任何一家伟大公司的出现,都与其背后的技术潮流的推动密不可分。其次,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展望全球的平台,从技术的引进,到中国化的运作,再到定制多样化用户需求,林逸飞通过在甲骨文的学习,积累了十分丰厚的市场与技术经验。而这两点,即使是在加入TalkingData之后,还在不断地影响着他。

  由于是技术出身,他比其他人能够更深地感知到技术的力量。十四五年前,JAVA的诞生缔造了一批伟大的公司,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的IT 系统,也改变了我们对IT终端的使用习惯,同时还改变了全球的市场格局。五六年前,“一体化”、“云计算”等概念相继提出,催生了众多的世界级并购和划时代产品的推出。 近两年来“大数据”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大家不断对大数据进行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处理工具与技术得到应用。在林逸飞看来,大数据正在步入2.0时代,即数据变现的时代,这或许是对整个市场的又一次洗牌。而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每当有新的技术出现,林逸飞的选择自然是紧跟这股浪潮,就大数据而言,他显然认为这是一股引领市场与企业发展的新力量。“除了上帝所有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

  然而,外企始终是外企,除了着装等外在的规矩之外,在工作上缺乏战略上和方向上的发挥空间。虽然贵为外企高管,但从职责来看,他仍然是外企中国区政策的执行者。林逸飞们对于公司不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产品的研发始终没有决定权,甚至连影响也十分有限。服从公司的战略方向,虽然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不快。但是,当他看到所掌握的技术在国外得到深层次的应用,而国内的同类企业却没有相同的发展机遇时,就像是一个没有军令不能上阵杀敌的将军,空有抱负而徒呼奈何。由此,身负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帮助中国企业,让他们和国外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成了林逸飞日渐强大的信念,并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待遇优厚的外企职位。

  TalkingData的其他几位高管基本上和林逸飞有着相同的背景和相同的经历,由这种相同的经历所产生的相同的感受,最终形成了相同的信念。而由相同的信念所凝聚成的团队,是一个步调一致的团队,也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团队。

  团队融合

  TalkingData的人员基本上是由两部分构成。有一部分同林逸飞年龄相仿,他们中大部分曾经均供职于BEA、甲骨文,IBM等公司,尽管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职。但由于他们心中都抱有同样的信念以及对大数据的热爱,在TalkingData成立后,他们又再次聚在了一起。而这群人职业生涯几十年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自然也就成了TalkingData立足和发展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无论是面对高速增长的应用开发者,还是目前金融领域内的近三十位客户,他们都能够为其建立一套从产品、咨询、市场到交付、运营的高效体系。而他们曾经服务于大型外企的经历和由此所积累的经验,自然成为他们创业的基础。而另一部分的人员来自“纯正”的互联网血统的公司,百度,腾讯,360,他们大多在互联网领域内打拼了数年,甚至有过创业融资的经验。

  林逸飞也谈到了对目前社会上两类创业者的偏好,这两类创业者,一类是和他年龄层相近的“70后”,另一类则是显然更占据主流的“85后”与“90后”。如果说这两类创业者有什么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前者显然更加成熟稳重,手中积累的是在这个行业中数十年的经验与人脉,而后者更多时候是凭着一腔热血与对新世界的闯劲。在林逸飞眼中,他更欣赏前者,因为这种稳扎稳打的步调显然更适合一个公司的发展。而创业者中的这批年轻人,他们则更有创新意识,往往会有一些另类与新奇的体验或者思路,能够出奇制胜。他认为,老一辈的创业者与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们各有所长,一个更长于商业市场,另一个则更长于消费者市场。

  这使得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这两方面的人才。TalkingData目前的团队也同样是由这两个年龄层的人员组成。如果说一个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运营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那么在其他方面则必然需要一种开拓创新的勇气与胆识,而这,不靠年轻人是无法做到的。这种需求的互补,也让这两个年龄差几乎在十岁以上的团队在工作中能够无缝对接,融合共处。

  与年轻人的思想碰撞,使得林逸飞在TalkingData的工作过程中对大数据,对“互联网+”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而这种新的认识与看法在他心中自然是尤为可贵的。同时,作为合伙人之一,他将在TalkingData的工作视为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心态到投入度,非常的不一样”。作为执行副总裁,他每天总会不断地见到各种类型的客户,从大型国企到小型创业公司,从“90后”带领的“小鲜肉”团队到“60后”执掌的百年产业,在交谈过程中,他始终要求对方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原本为了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的举动,渐渐成为了林逸飞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调节器,因为他发现,这使得他对大数据的认识不断深入与细分,更使他发现了关于大数据的更多可能。由此,大数据的价值在TalkingData被真正地挖掘出来,并且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了变现。

  从游戏到银行

  既然是大数据的时代,研究大数据的工具,研究大数据底层技术的公司可谓俯首皆是。但在林逸飞看来,如何让大数据产生价值,才是重中之重。

  林逸飞曾给他的一个身为银行高管的朋友打了一个诙谐的比喻:“你们做互联网金融的和做手机游戏的看起来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你们都是玩互联网的。你们都没有生产、没有制造、没有仓储、没有物流。你们都有付费和支付,都有坏账、都有通膨,也就都有风控,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你比人家差远了,按照我们的数据,每个人手机上大概要装平均三十六、七款应用,而金融类的应用每天被打开不到一次,平均下来是0.86次。游戏可不是这样的,完全是病毒的传播,对人的粘着度是极高的。两相对比,你还不如人家。人家获取头一百万客户,大概是两个月。而金融类的应用,可能要两年。由此来看,你有劣势。”

  而他的这位朋友听过这番分析之后,似乎恍然大悟,决定邀请TalkingData为自己银行的手机应用提供一套完整的推广方案。林逸飞首先将目光放在了银行的积分系统上。在他看来,这些长久有效的积分在传统方式的运营下,对客户们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我这一辈子都没用积分兑换过东西”,对于积分可以兑换的伞、卷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提不起太多兴趣。同时,对于银行来说,这些积分兑换的礼品是一种负债的存在,它们每年既要用财力来购入,同时还要用人力来保管。

  而游戏中的装备与道具的付费,为银行积分系统的接入打下了注脚。为游戏付费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自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对通过手机进行经济交易十分熟练。结合上述特点,林逸飞为这位银行高管朋友做出的方案,用银行积分和游戏道具进行兑换,通过在银行官网、官微、手机应用首页,以及游戏的官网、首页等方面的大力宣传,将这个活动进行扩散。

  “最后收到的效果非常好,双十一都没有出问题的银行手机应用,在这个活动上线后不久就崩溃了。”谈到这次活动的结果时,林逸飞开心得像个孩子。这个方案将手机游戏的病毒式概念带入了银行手机应用的运营与推广。他说:“现实生活中,如果两人同时玩同一款游戏,在游戏进度相同的情况下,你的同伴突然等级比你高出许多,那么你必然要对他进行一番‘严刑拷打’,而当你知道积分兑换道具这个‘独门秘籍’之后,第二天你也一定会准时守候在手机应用上,一到时间就去兑换道具。”

  在这个活动开展五个月之后,银行精准地找到了使用手机应用的用户群体——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同时使许多银行的长期用户,将自己的信息绑定在了手机应用上。最终,银行通过这种不拘一格的模式,成功地将自己的手机应用推广了出去,在此后的两年中,手机端完成了银行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分期付款业务,而这也是其所有业务中赢利最高的业务之一。

  在前一段时间,TalkingData还做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数据告诉你:如何在魔都捕获一只活的高富帅?”,通过这种方式,林逸飞与TalkingData想要将大数据以及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能怎样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这件事情变得更“接地气”,这也是他在同客户谈合作时最为注重的一点,即怎样以更简单更明了的方式让客户读懂TalkingData能为自己的公司带来什么。

  而关于公司的未来,林逸飞认为除了目前以及深耕的金融大数据领域,他们仍然会持续在大数据的源头,加工和算法方面投资和发展。数据源角度比如视频数据,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物联网等数据源方面,能够采集到的数据不断丰富与全面,加工数据的方式和算法日臻成熟,从而从数据中找到更多更深的价值。对他来说,他的愿景是通过数据改变人类的决策习惯,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和环境。。对于TalkingData目前主要的客户群,银行金融业,林逸飞认为,这会是传统行业中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这或许是他们为何将此作为其主打方向的一个原因,并会持久地深耕细作下去。在金融业外,零售,房产,汽车,快速消费品,家电,商超卖场等领域,TalkingData的大数据客户也越来越多。

  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完全免费的项目——移动观象台。在这个项目中,从移动指数、数据报告,到应用排行、行为地图,应用极为丰富。而且这些服务是完全免费对公众开放的,这种做法在今天这样一个以利益为第一目标的商业社会中,显得极有情怀。

  结语:与你同行

  在客户眼中,TalkingData是一家有意思的公司,这里的有意思不仅仅是指借助大数据这种全新的处理方式,更是TalkingData本身风格使然。在他们眼中TalkingData不仅在技术上稳扎稳打,同时更爱说大白话——但凡遇见他们不能做,他们便会直接向客户提出拒绝。同时在效率上TalkingData也做到尽可能高效,一个方案或数据的出台往往只要两三天时间。加之由于之前的业务积累,使他们在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毫无障碍,这以上的一切,都使他们的客户感到眼前一亮。

  谈到客户的选择时,林逸飞强调,尽管他们在金融领域内客户较多,不论是传统四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甚至连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保险、证券领域,TalkingData也有所涉足,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做的是一种“广撒网、多捞鱼”的人海战术,相反,他们只会选择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客户合作,除去金融领域,他们在其他行业中,只会挑选一、两家极具标志性的公司进行合作,在这些合作取得一定效果之后他们才会考虑在垂直领域谋求更多的发展。“我们会先把几个地标性客户做好,和客户共同成长”。

  而这或许也是TalkingData的信念所在,不论数据时代怎样变换,他们想要的是紧跟潮流,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某种意义上他们正在推动一个未来,这并非仅只是林逸飞个人夸下的海口,更是他们在找准方向之后的信心使然。也正是因为如此,TalkingData成立不到四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并先后在上海、硅谷和东京成立了分公司与办事处。在其所服务的客户中,既有腾讯、百度等这样的国内顶尖科技公司,同时也有平安,中国银联、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国泰证券这样的金融业巨头,甚至还有碧桂园、亨得利这样的传统行业领导者。

  正如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所说的那样,“使业务成为自己和他人的乐趣”,林逸飞和TalkingData显然已经做到了。而这种早已深深扎根在林逸飞心中的工作理念在未来必将帮助他走的更远。当问及他若是现在自己创业会选择选哪个方向时,他笑着说仍然是大数据,长达近二十年的数据生涯并没有让他产生厌倦,反而是历久弥新,从工作转变成了乐趣。同时,他也将这份乐趣带给了他的每一个下属,每一位合作伙伴。“让枯燥的数据可以说话”是一种极为有乐趣的事情。

  在大数据路上,林逸飞和TalkingData始终与你同行。

  文/陶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