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企业?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企业,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8 08:31
几个人,一张桌子,诞生一家公司。
互联网时代,尤其“互联网+”时代,机会特别多,创业者或拟创业者也特别多。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怎样在平均寿命2.5年的中国中小企业里“生产”出一个“3M”?J·柯林斯指出,高瞻远瞩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从一个创业公司成长为“3M”,可能拥有一位能引领企业前进、具有商业领袖基因的魅力型CEO还远远不够。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尤其要重视一个历史事实:脑子里或骨子里把赚钱当作本质目标的人(无论他嘴上怎么说)很难成功。很多时候,清高、孤远、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则不可限量。好比战争,胜利从来都不是胜利者最迫切思索的,他们的野心是建立一个长存的社会价值体系。
善弈者谋势 不善弈者谋子
2004年,格力上演过一场“赌徒的游戏”。当年年底,格力销售额为138亿,政府极力想促成世界500强对格力的收购,却遭到董明珠的拒绝。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作为我个人来讲,收购格力电器对我更有好处。当时给出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拿到8000万,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几十万。后来我想,既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反之,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格力电器早已小有成就,也找到了规律,尽管我们有挑战,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信心。”在董明珠的强烈坚持下,政府最终放弃了以9亿价格卖掉格力。10年间,格力从130亿做到1400亿,但董明珠认为,企业的生存理念比数字更重要。企业追求利润,但它们同样被核心理念所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
1995年,格力开始着手制度建设,即无形中的文化氛围构建。董明珠说:“当时我们遇到了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给他们的待遇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的一个空调厂给5%,所以很多工作人员逐利而行。那个企业今天是不是存在?那个企业已经没有了。所以企业应该制定一个良好的制度,让有志向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有后续的发展机会。”
这就是做一家企业的魅力所在——先形成自身独特的基因法则,不断吸引新的活力进入,修正这种既定的文化氛围,使其更完美地延续,不因人员的变动而丧失。高瞻远瞩的公司不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长期目标,而把企业看成一种组织、一种机构,不断追求完善这种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有限的实体,企业文化却是无限的价值延续。
企业开拓者需要这样的意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威廉·休利特说过,自己最自豪的是协助创设了一家在价值观、管理方式和成就上,对世界各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作为恒久典范的组织。而另一位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在被问及“公司的成长中,哪些是最重要的产品决策”时说,企业的长远生存与产品战略、营销方法无关,问题在于,怎样营造出让个人可以发挥创造力的环境。这是惠普独特的管理哲学,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从产品出发,更不是用尽手段争夺市场占有率。
虽然建立一种有序、长存的价值观体系是耗时又耗力的程序,但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精神和原则所在,一旦核心价值观稳定下来,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都有了应对复杂变化的基础。强生公司的CEO拉尔夫·拉森说过:“在我们信条中宣传的核心价值观,可能成为我们公司的一种竞争优势,但这并不是我们坚守它们的原因。我们坚守这样的价值观,是因为它们明确了我们在代表什么,即使在某种情况下,这样的价值观将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仍然要坚守它们。”
互联网时代,企业为市场所驱动,还是企业驱动市场?
互联网在飞速变革,可能一不留神,机遇就会从手边溜走。企业生存于大环境,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诱惑冲击,对于企业的考验更为深刻。
什么是企业的本源?是从短期利益出发,借互联网的东风,不断增加市值,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被行业巨头并购,然后淹没在创意产品如潮的市场?还是决心做一家具有绵延生命力的企业,甘于在赛跑的初期,被兔子超越?可能市场上80%的创业公司还没有想好。
被市场驱动,一定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吗?摒弃“舍本逐末,舍体逐用,舍道逐术”的惯性后发现,具有生存能力的企业,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能够带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而驱动力,源自企业自身的探索、创造、发现、改变和完善的深层冲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不是枯燥的理性认识,是深入内心、具有强迫性、几乎与生俱来的原动力,不容易被环境改变。
如何拥有这种原动力?就要追溯到企业的“本”是什么,不思根源,盲目追逐细枝末节,把手段当成目的,一味地追求功利之“用”,不知无用之大用;不探索企业成长之道,一味地热衷于商业模式、经营之术;不长期坚持播种善因,就想快速得到善果;不识别与解决主要矛盾,忙碌于次要矛盾的救火;不明虚实相生之理,不知软件比硬件更重要。这些都是与企业本源相悖的逻辑,依照这样的市场原则成长,企业之根必不可持续。
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企业,都是一帆风顺地成长吗?1939年,迪斯尼遭遇严重的周转困难,被迫公开上市;波音公司在70年代初遇到严重困境,裁员6万多人;3M诞生之初,是一家失败的矿场,在20世纪初期几乎倒闭;惠普公司在1945年面临挫折,1990年股价跌破票面值;索尼创业前5年推出的产品一再失败;福特汽车在80年代初期出现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年度亏损,3年内共亏损33亿美元;IBM在1914年几乎破产。高瞻远瞩公司并不是没有遭遇挫折,而是展现出可观的弹性,拥有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最难的是把企业的“根本”,变成持之以恒的目标。为什么要维持企业恒久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把握了这种原动力,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才能泰然自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孤独是伟大公司诞生的前奏
对于如何读懂“孤独”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境界,《南方周末》一篇关于李嘉诚的文章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文中提到,李嘉诚经常与孤独为伴,甚至将孤独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在李的办公室内,一幅“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的书法作品最为显眼。这二十四字凝结了“中庸”思想的精华,即内心之“性”与外在之“节”的平衡。具体来说即为,以胆大的抱负、目标和高瞻远瞩的思维谋事,以脚踏实地、平和低调的态度做事。而这种韬光养晦往往都会与茕茕孑立共存。
其实,“二十四”字不光是李嘉诚的人生信条,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或希冀能“千古留名”的公司,都应有这种信仰和追求。所以,在成长为伟大之前,企业注定要经历孤独。
马云在四年前公开提过“开公司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得靠价值观打天下”。他认为伟大的公司首先应该为社会创造真正财富和价值,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这是阿里巴巴一直秉承的原则。所以,阿里才会打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甚至马云计划让支付宝上市时宣称的目的,也是让更多的参与者能够分享,而非单纯强调利益。
同样,李彦宏和沈南鹏也这么建议和告诫过中国的初创公司。在沈南鹏看来,创业的根源和企业的成长都不能仅仅是为了赚钱,梦想或致力于某种理想才是成功的原动力。
于是,在“曲高和寡”的价值观推动下,阿里巴巴、百度成为了中国成功企业的典范,红杉资本通过中国电商成就了投资神话。当然,这一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对利润之上的追求”也不是各种经济背景下都能“通吃”。叔本华论孤独中最常被引用的语录“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里,庸俗与孤独并不是二元对立,但孤独却是实现“不庸俗”的因子之一。所以,当“不庸俗”的价值观构成企业的共有信念,谁又能否定这种企业不会成功呢?
无论是历史上的伟大企业还是中国目前最牛的几大公司,创业初期的原动力都不是金钱。巴菲特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过,在他的理念中,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宽容、平等、言行一致、专注和幽默,都是他从家庭获得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企业无论大小,都应树立一种超越于利润的理想和目标。
好斗之“”,
大胆的目标和严格的制度
《说文解字》中对“独”字的解释为: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古时,狗因为好斗则独而不群,形只单影,与群居的羊截然不同。所以“独”的繁体从犬,蜀声,写为“”。
古人造字往往都有讲究,或许“好斗”与“孤独”本就为同根生,今天看来尤其如此。诠释“好斗”的方法分积极和消极两种。好斗的企业一定要敢想敢做,也就是能树立胆大包天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践行。但也许目标越大,要征服的世界、踏平的土地也越大,肩负的责任、承担的使命越厚重,攀向成功顶峰的途中,能真正为伍的企业却越来越少。任正非曾经说的一席话或许可以佐证。“我与任何政府官员没有任何私交关系,没有密切的工作伙伴;与中国任何企业家都没有往来,在20年中只和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有过两次交往。”因而,他才用“寂寞王者”来自称和表示无奈。
经历了被讥笑和冷落的孤独的企业并不少。当年乐视在推出超级电视战略时,行业内充斥着各种嘲笑。但当乐视电视真正进入市场并获得成功的反响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标配”电视或者盒子,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开始投身互联网。直到今天,贾跃亭和他的乐视依然认为,那时的“勇敢”真的很勇敢,强者的孤独在所难免。一个大胆的目标,一个意料之外的尝试少不了被嘲讽,但如果能坚持,能“好斗”,那原本的某些否定者未来就会“眼馋”你的成功而转为跟从者。
显而易见,这里所谓的“好斗”是用一种强大的目标机制推动和激励全员进步,促进企业壮大。可绝非真的像犬一样把异己当作敌人,用进攻或恐吓的方式排挤、驱赶更有实力的他者。如果是这样的“好斗”,企业永远都别想成功。正如以“打败对手,但无一伤亡”来定义商界最高境界一样。
而一支高效、成熟的团队对目标的实现有着无可厚非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严格的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不能完全是纸上谈兵。人的成长造就企业的成熟,企业的成就塑造成功的团队和个体。
总的来说,思路决定出路。目标越大也许爬得越高,但高处的风景却少有人能有机会欣赏。因为伟大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伟大”不能赋予给所有人。
在互联网时代,适当的低调、平和的心态,踏实的行事风格,对于企业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树立正确的核心理念和全员的共同努力。在高瞻远瞩的公司里,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共存,刺激变化和进步。因此,低调与胆大并不对立,踏实与向前也不矛盾。孤独只是伟大的一段前奏。孤独之所以伟大,因为其代表的是一种领先。所以真正有优越感的人,都往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心。
结语
互联网之所以伟大,因为其连接的最终是人心。事实上,企业的成长与个人的修为在某种层面上形成互通,核心价值观令这些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困境与诱惑时,接受挑战,战胜逆境,从而保持“人格”的独立性,进而成长为能经历风雨的不朽之木。
文/闫汐 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