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专注、口碑和快!现在的小米已经丢了这些,正集所有大企业病为一身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小米,手机,互联网思维
  • 发布时间:2015-09-08 08:25

  快不快相对看

  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为3470万台,从单个数字来看确实不小,但是这却与小米年初的全年一亿目标相差甚远,而雷军不久前也将目标下调至8000万台,可见小米自己也开始接受市场占有下滑的事实。2012年小米手机全年销量为719万台,2013年为1870万台,2014年为6112万台,数量一直翻倍增长,从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推断,小米手机全年销量增速已经放缓。在历经前几年的疯狂增长后,小米手机步入了疲软期,处于销量下滑的边缘。

  小米手机能够叱咤手机行业这么多年,与其率先领会的互联网思维密不可分,而这种互联网思维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并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可以说只要不傻就都能学得来。现如今,这种互联网模式已经被华为荣耀、魅族、nubia、大神等诸多品牌复制并很好的使用,小米遭到了对手同样手法的围剿,已失去了曾经的优势。

  如果说小米的快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话,那么在如今的全民互联网大浪潮中,这种快还能否先人一步呢?

  心无愧才能立口碑

  小米的成功离不开粉丝,不夸张的讲,小米的粉丝效应可以说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更有效,但如果经营不慎,粉转黑的速度一样很快。近两年来,黑小米的文章已屡见不鲜,不要说是同行恶意竞争,也不能怪自己树大招风。从饥饿营销、抢购模式的建立,小米就一直成为被吐槽的对象,买东西要抢着买,买不到的去其他卖场要加价买,而善良的米粉似乎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变得更加主动,提前预约,准时抢购,能够买到小米手机甚至变成了一种荣誉,但不是所有粉丝会一直这样心甘情愿下去。

  从去年或更早开始,对小米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小米深陷口碑危机。小米电视2的假4K事件、小米在台北手机销量造假、小米盒子盗播乐视网版权视频、小米空气净化器抄袭等,这些事件,都让小米成为业内的笑柄,虽然事后小米都有充分的理由作出解释,但对于小米品牌的声誉依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今年6月份,小米曾召开媒体沟通会,对竞争对手乐视的电视品头论足,随即两大互联网厂商你来我往纠葛不断。以第三方观望者眼光来看,对于乐视而言,在智能电视方面,无论是内容资源还是硬件设计经验都要比小米丰富、老道,相信这一点,小米不会不知道。从两家的互掐内容来看,乐视则更占道理,而事件到最后,小米也是以保留对乐视的起诉权利而不了了之。其实相信大家都很明白,小米此举并非是与乐视争论出什么结果,更多的是想借助舆论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以小米的身份,这么做极大影响到其在业内的口碑,至少小米还没有沦落到要靠炒作吃饭的地步吧。

  其实口碑是一种可怕的传播,对于大企业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小米更多是在产品方面来塑造良好的口碑,然而,影响口碑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你的一举一动。

  没有专注何谈极致

  小米以手机起步,手机也是小米的核心业务,但随着智能家居被热炒,小米开始推出了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甚至智能空调等产品;看到运动健康热潮到来,便推出了小米手环、体重秤、血压计、运动相机等产品。最近,智能空调和智能跑鞋等硬件产品的开发也在进行之中,小米的产品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杂乱无章。现如今能在小米官网上找到的智能硬件产品有几十种之多,小米已经从智能手机互联网品牌逐步发展为智能硬件电商。虽然说小米业务面变宽了,看似壮大了,但是术业有专攻,小米多领域涉足使其失去了专注,焦点日趋模糊。

  凭借着小米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小米几乎可以向任何产业延伸,做任何产品。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小米对新领域开拓的强大能力,但过度的扩展便会得不偿失。在其他新业务方面,小米还很年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就算在产品前加上智能,也很难蒙蔽机智的消费者。所以,小米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在没有优势的业务上都做到如同手机一样的地位,对于小米这一个整体而言,其他业务的缩水势必会影响小米整个品牌的影响力,甚至拖缓走在最前面的手机业务的前进步伐。品牌延伸将削弱品牌形象、稀释品牌价值。

  专注和极致本来就息息相关,疯狂扩张的小米失去了专注,怎会做到极致。

  文/追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