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华夏 黄河源头的净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约古宗列,果洛,扎陵湖,鄂陵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9 13:37
牛头碑通体黑色,造型取自高原牦牛角,如远古图腾,粗犷有力,一如它所象征的魂魄和精神。站在碑下,极目苍茫,一切犹如天地初始。
藏民把黄河源和扎陵、鄂陵两湖作为神河、圣湖。每当藏历新年伊始,人们都要来到这里洗净身上的“污垢”,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安康。
从冬给措纳湖流出的托索河,改变了与众多河流并肩东去的常态,毅然向北,朝着柴达木盆地挺进,去滋养那片神奇富庶的宝地……
自古以来,对河流源头的探寻,就是探险活动的重要内容。每条大河的源头,都是探险界的一个圣杯。在旅途中,我遇到一位对河流有着极大热情的探险家——他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人烟罕至的地方探索河流,黄色越野车的后备箱里堆满了锅碗瓢盆、炉灶给养,车顶上还绑着漂流的皮艇。河滩多是砾石,车行其上难免摇摆,远看就像一艘荒野之舟,摇晃在宛如波浪起伏的群山之间。
我希望了解他为何如此痴迷于探访河流的源头,究竟是出自探险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还是另有深意?他给了我一个理所当然的回答:“人类要和河流发生关系,就必须了解河流的源头在哪里!”
他很肯定地告诉我,黄河源头,就在果洛藏区。其实,果洛不仅有黄河源,还有更多清澈得令人感动的水体。
约古宗列的黄河源
牛头碑的精神象征
在巴颜喀拉山北麓,有一个海拔约4500米的盆地——约古宗列。这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呈椭圆形,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一股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渗出来的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溪流——约古宗列曲。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扎曲会合后,形成了黄河上游最初的河段——玛曲河。黄河源经玛曲河段汇入星宿海,注入扎陵湖,然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穿过一条300多米宽的河谷,流入鄂陵湖。黄河在到达扎陵湖之后,才确立了主流的位置,因此,这里被当成实际意义上的黄河源。
1988年9月,果洛州玛多县人民在鄂陵湖与扎陵湖中间的措日尕则山顶峰,修建了一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作为黄河源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碑体总重5.1吨,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
这座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的神圣崇拜物——牛,以其粗犷、坚韧、有力的角的造型,概括了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果洛藏区的传说中,牛吃下了黄河源头的神草,变成了乳汁,像股股甘泉,从牛的心、肺、乃至整个身躯流出,其中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朴素观念: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就有了牛羊,就有了生活的保障……另外一种说法称,这是当地藏人供奉的仪式,牦牛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水源是生存命脉所在,天神赐给他们不绝的水源和肥沃的草地,他们也要将最有价值的物品献给神明,因此果洛藏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在草原的水源边上,时常都有牛头骨献祭仪式。
牛头碑通体黑色,在湛蓝的天空下,整个景象如远古图腾,粗犷有力,一如它所象征的魂魄和精神。站在牛头碑下,极目苍茫,寂静无声,眼前的一切犹如天地初始。
翻开历史还会发现,措日尕则山曾经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之后,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派遣宰相禄东赞带上黄金和珠宝来到长安求亲,唐太宗应允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并准备了丰厚的陪嫁,大多是对藏地发展至关重要的书籍、技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率领侍从和卫队从拉萨前往柏海——也就是措日尕则山下的扎陵湖与鄂陵湖附近等待文成公主,后来,这片河滩便被称为“迎亲滩”。
这场意义深远的和亲,标志着“汉藏已经为一家”,多年以后在此地竖立名为“华夏之魂”的河源牛头碑,除了作为黄河源头的标志景观之外,也寄托着推动民族交流、融合与发展的期望。
扎陵湖和鄂陵湖
黄河源头“双子星”
离黄河源头最近的一座县城是玛多,藏语中,“玛”是地名,“多”是指源头。黄河在进入玛多县时,因为地势相对平缓,河道突然变得开阔,从而形成大片的沼泽和湖泊,总数超过4000个,所以玛多也被称为“千湖之县”。
在玛多的众多湖泊中,最出名的当属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从玛多县西郊的“黄河第一桥”——倒邦公路桥往西,便能到达这对姊妹湖。黄河的主流从扎陵湖湖心偏南的地方流过,形成一条闪亮的“带子”,将湖面一分为二,一半碧澄发亮,一半微微泛白,所以它又被叫做“白色的长湖”。作为鸟类的乐园,扎陵湖在黄河入湖口不远处有3个鸟岛,每个岛屿面积不过一两平方公里,但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大雁、鱼鸥、赤麻鸭等众多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半岛来这里繁衍生息。
黄河在穿过扎陵湖之后,从一片草滩中流出,随即进入一个20多公里长的沟谷,河水被分成几道,在西南方汇入鄂陵湖。鄂陵湖湖水呈清澈的深绿色,天空、云彩、群山清晰地倒映在湖面上,所以也被叫做“蓝色的长湖”。
鄂陵湖边有一块浅滩,那是专门供鸟类会餐的“鱼餐厅”:每年春季,冰雪融水丰富的时候,湖水就会上涨,漫过湖边的堤岸,淹没那块浅滩,湖中的鱼也随波逐流地游进来。当冰雪化尽,湖水开始大量蒸发的时候,鱼群拥挤在逐渐干涸、缩小的水体中喘息,这就为鸟儿们提供了大快朵颐的好时机。
鄂陵湖烟波浩淼,波澜壮阔。上午往往还风平浪静,纤萝不动,到了下午天气就会剧变,大风骤起,平静的湖面波涛汹涌,浪花拍岸。有时,还会出现天昏地暗的景象,一会儿像连片的黑色藏帐,一会儿又变成点点白色的风帐,由远而近,景象极为壮观。
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在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熠熠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嬉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如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缓缓滚动,令人心醉。
玛多还有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与这对姊妹湖有关:天宫里的仙女卓玛偷偷来到人间,在巴颜喀拉山下与一位叫“扎陵”的藏族小伙子相爱。但这段隐秘的爱情并不顺利,很快就被天王发现,天王命令卓玛回去,可卓玛宁死不从,最后被派来的天神攻击,重伤不起。扎陵心急如焚,连忙赶往天山采红花神药,可迟迟未归。一天,卓玛听人说扎陵在山上被老虎咬死,悲痛欲绝,便强忍伤痛,爬着去找扎陵,结果昏倒在约古宗列盆地。但扎陵并没有死,他历经艰辛,终于采到天山红花,在赶回来的路上发现了昏倒的卓玛。这时的卓玛已不能说话,只是不停流泪,扎陵终于忍不住,抱着卓玛放声大哭。两个人哭了几天几夜,卓玛的身体渐渐溶化,变成了一股泉水,就是黄河源;扎陵也随之溶化,变成了紧连着黄河源的扎陵湖。
凄美悲壮的神话,给黄河源和扎陵、鄂陵湖抹上了神秘浪漫的色彩,而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路经河源的真实史实,又给当地增添了厚重的人文魅力。当年,这对姊妹湖边旌旗猎猎,人声鼎沸,白色的风帐和黑色的藏帐连成一片,松赞干布率领着军队在此迎接文成公主。据说他还专门在扎陵湖畔建造了行宫,至今遗迹仍存。而鄂陵湖畔的多卡寺,就是文成公主为感谢当地人民而建,这对姊妹湖也因此成为了藏民心中的圣湖。千百年来,当地一直盛行这样一种习俗:每当藏历新年伊始,人们都要来到这里,用神河、神湖之水洗净身上的“污垢”,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安康……
冬给措纳湖
哺育柴达木的“母亲湖”
来到果洛,人们常常被著名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魅力所倾倒,而同在一方草原、同样妩媚多姿的冬给措纳湖,却似乎名不见经传。事实上,冬给措纳湖就仿佛高原上一位娴静的女子,默默地生存着,成为了抚育另一片干旱地域——柴达木盆地的“母亲湖”。
从地图上看,如果说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的两只眼睛,那么冬给措纳湖则是巴颜喀拉山深处一个浅浅的笑靥。从冬给措纳湖流出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托索河,到最下游时,名字则成了“柴达木河”——正是这条河流,改变了与众多河流并肩东去的常态,从这里夺路向北,不与黄河同行,毅然向着柴达木盆地挺进,去滋养那片神奇富庶的宝地……
冬给措纳湖中心也有一个鸟岛,岛上有大量水鸟栖居,鸟群每年5月飞来,当年10月离去,天然的奇岩怪石便成了鸟巢,鸟巢一个连着一个,每当产卵季节,只要登岛一望,那大小不一的鸟蛋比比皆是,使人难以插足。岛上的鸟儿成群结队,在宛如明镜的湖面上,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漂浮水面,千姿百态。
每年夏秋之际,是冬给措纳湖最漂亮的时节。此时碧水蓝天,皑皑雪峰,绿草如茵,雄鹰搏击,湖鸥掠浪,帐房点点,炊烟袅袅,牛羊宛如珍珠般散落在湖畔山冈,犹如朵朵祥云;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清晰可见,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副色泽艳丽、赏心悦目的河源风景图,大有“山光看不厌,水色更诱人”之恬淡韵味。
站立山巅,俯瞰湖面,湖水呈深蓝色,如同一块跌落人间的墨玉,湖泊四周群山险峻,有“千山环抱”之感。这里湖光秀丽,水天一色,牧草丰美,白云游动,不时还可以看到珍禽野兽撒欢、嬉戏。从湖边向东望去,可在群山之中清楚地看到一座小山,形似巨大的人头,犹如历史的老人,守望着其子民生活的草原,人们便称其为“始祖仙翁山”。后来,又有人发现这座山头酷似鲁迅先生的头像,又把它尊称为“鲁迅山”。
湖的北面,还有一座面向西南,酷似一只蹲坐的猴子的山丘,“猴子”静静地遥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于是,这座山丘也有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猴王观湖”。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以古柏为主的原始林区,林中猴子成群,百鸟齐鸣。只是不知何时何因,森林消失,猴群散去。唯独猴王难舍家园,幻化成山,终年守护……
在当地人的眼中,这个烟波浩渺的湖泊,也是亡灵的故乡——唐朝曾与吐蕃军队多次在湖泊周边发生战争,无数将士就倒在了这里。在湖泊周边的牧民中,一直流传着到冬给措纳湖拜湖的习惯。当地人回忆:遭遇天灾的时候,人们不远千里来这里祭祀,结果湖中跃出味道鲜美的高原湖鱼,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他们认为这是神灵的帮助。还有牧民说,距冬给措纳湖南面1公里处还有一个小湖,与冬给措纳湖相连,四周有无数泉眼喷涌而出,长年不涸,非常罕见,那是留恋世间的亡灵之泪……
文 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