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紅豆最相思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扮演,澳門,京劇
  • 发布时间:2015-09-10 09:40

  ——記一位澳門民間粵劇藝術家

  初見她,是在澳門路環市區的一間不大不小的劇場裡,著一襲淡藍色的似京劇表演者扮相的長裙,一眼便知是劇中的“旦角”,扮演身邊那位帥氣男演員的妻子。“旦角”是有來由的。“旦得名之始,必系姐字之誤。緣青衫所扮為小姐或大姐,詞中略署為且,後更略而為旦。”她就是那戲中正直莊重、賢良淑德的婦人。想必不單單是戲中,生活中也是如此。每每提及粵劇戲曲,從亮相、唱腔、造型到神態,都流露出她對粵曲濃濃的喜愛之情。

  劇場雖不大,卻也座無虛席,年齡較長者居多。這出唱的是《戎馬金戈萬裡情之殺廟盟心》。從精彩部分叫好的程度和結束後積極合影的活躍氣氛來看,這些長者應該都是他們的老戲迷了,演出過程中,每一位觀眾都看得非常入迷,隨著演員的情緒波動而波動。散場後我採訪劇場裡唯一一位帶著小孩的中年婦女,此時一位華髮老嫗也朝我們走來。她告訴我,她們是三代同堂一齊來這裏捧場,接下來的幾場演出如果有時間的話也都會去的。在戲迷心目中,粵劇唱腔是一種能令人著迷的聲音。演員精緻的妝容、圓潤的唱腔,以及劇目精彩的故事情節,給現場的觀眾們帶來視聽享受,也每每讓他們傾倒。

  原以為這樣備受人喜愛的粵劇演員會對外來採訪有些許抵觸,在我表明了來意後,她卻非常友好地邀請我去化妝間休息室聊聊。她叫黃梅芬,今年50歲,“怡情雅敍粵劇社”成員。她並不是一位職業的粵劇藝術家,而是一位普通的小學文職員工。“我20多歲開始跟大陸來的老師試唱粵劇,老師在1997年時申請在澳門定居後,開設了一個澳門粵劇學院,我跟著他學了三年。經老師啟蒙,之後再慢慢地積累經驗,2004年加入了這個戲劇社,到現在已經有11年了,唱了20多年粵劇。”黃阿姨驕傲地說:“我們會跟著卡拉ok排戲,覺得哪出戲適合我和搭檔,就挑那出戲來演。”說著順手指了指在她後面化妝間的那位同台的男演員。

  黃阿姨一邊和我聊著,一邊還擦拭著臉上精心裝扮的妝容。那是一種非常濃的妝,白粉底,紅胭脂,墨膏描眉眼,看上去美如一副水墨畫。色彩明快柔和、線條清晰、五官分明,既符合生活又有藝術誇張的特色,給觀眾以柔媚抒情的美感,也體現了賢良淑德的人物特色。黃阿姨告訴我:“我們化妝需要自己花錢購買材料、盤頭的髮飾以及演出的服裝;也需要自己學習為自己化妝,剛開始時化一次妝需要三個多小時,現在比以前快一些也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看著黃阿姨不緊不慢的動作,不僅深刻體會慢工出細活的含義。儘管可能一年只有八至十場演出,儘管粵劇只是她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興趣愛好,但她們仍然認真把握著每一次上臺演出的機會。不論舞臺大小,觀眾多少,都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個小小的細節,渴望做到最好。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單單是一句行話,它需要很多的堅持、執著。戲曲演員的演出效果一定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所有的行業,三百六十五行都不可以造假,戲曲演員尤其如此。只要站上舞臺,哪怕只有一個人看著你,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每一個音符,都需要紮紮實實唱過來,如若不是酷愛藝術又如何能堅持這麼久。它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不容置疑。“我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去上班,回來吃完晚飯之後一定要出去練練的,哪怕每天只是一個小時。”戲曲演員,沒有條件唱不了戲,沒有悟性唱不了戲,沒有機遇唱不了戲,沒有名師唱不了戲,沒有一個好的團隊唱不了戲,沒有觀眾歡迎更唱不了戲。黃阿姨所在的戲曲社組織人員不多,不過十來個人,主要的演員是他們,後台、常務、助理、化妝師、服裝師,也都在他們幾個人中互相協調。在與黃阿姨交談的短短幾十分鐘內,我能夠深刻感受到戲曲社成員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彼此成為朋友、夥伴、搭檔,無話不談,十分融洽。是粵劇的魅力將他們匯集到一起。

  在問及家人對她唱粵劇的看法時,黃阿姨笑道:“起初他們是不怎麼支持我搞這些的,覺得我每天大晚上的跑出去不好。現在這不也習慣了,每天晚上不出去都覺得怪,偶爾有時間也會來看看我演出。我自己也覺得很好,唱粵劇不僅是我的愛好,也讓我性格更開朗,心態更年輕,身材都能保持得很好啊!”黃阿姨說這些的時候神態得意,如同三十來歲懷揣無限理想的女青年。

  粵劇作為嶺南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民間性、歷史性及藝術特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融匯、吸納、創新等不斷的實踐和演化,以其堅實的歷史基礎與豐厚的文化基礎構成其文化優勢,被譽為“南國紅豆”。劇場內放眼望去大部分是老年人,提及粵劇的傳承,黃阿姨無奈地調侃道:“年輕人大都不怎麼喜歡這個啦,他們都更願意去上上網啊,聽聽流行歌什麼的。他們都嫌這個太吵啦,節奏又很慢啊,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搞這個,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後輩啦。”隻言片語,引人深思。如今的粵劇備受冷落,日益變成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活動。隨著廣播、電視、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人們有了更多的休閒娛樂方式,年輕一代接觸粵劇愈來愈少,造成年齡斷層,使得粵劇束縛於象牙塔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我原以為粵劇是屬於過去、屬於老年人的,沒想到粵劇竟可以如此美妙絕倫。在這浮躁的社會裏,居然還有這樣一片淨土。只要你用心體會,就會為戲中人的命運所打動,它是一種能觸及人的靈魂的聲音。我認為這就是粵劇吸引黃阿姨、吸引和黃阿姨一樣的表演者,以及吸引廣大戲迷們的魅力所在。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2014級文化產業管理碩士研究生)

  ◆澳門/陶斯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