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变革经济环境简析

  • 来源:直销
  • 关键字:直销,新常态,经济环境
  • 发布时间:2015-09-15 13:44

  ——在新常态下,透视大未来系列三

  在构思这篇稿的时候,国内股市一片歌舞升平。在执笔这篇稿的时候,市场上已是哀鸿遍野。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从旧常态到新常态,又到了另一个分岔口吗?

  说到“新常态”,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旧常态”,看看两者的不同到底在哪里。

  旧常态是什么呢?野蛮增长!

  从改革开放至今,在旧常态横跨的这35年的经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涨”的历史,工资涨、土地增值、资本也越涨越值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使得交易成本在中国不断下降,竞争力由此不断增加。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也叫制度成本)就是人为制造的成本,也就是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规范化的成本。

  为什么中国的衣食住行从改革开放以来35年后完全改变了呢?这是因为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加、效率不断提高变成了结构性通胀。你住的房子涨价了,不是因为这个房子发生了变化,是因为住在里面的人现在更厉害,更有效率。钱也是这样,当一笔钱用在一个更有效率的项目,它就会变得有更高的回报率。过去35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的过程,而实现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什么叫“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就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流畅。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在过去35年货币化的过程,是一个“旧常态”,反映的只是简单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房地产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资源价格的上涨。

  什么是“新常态”?持续增长!

  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试错”的历史。试错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创新”是你敢于去做过去没做过的、不确定会不会成功的事情。李克理呼吁全民创新,但是创新需要的是资金和人才。

  获取资金,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股票市场。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成功的秘密,现在中国刚刚开始体会到,正在努力学习,可以说这是人类市场经济历史发展最宝贵的经验,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股票市场是鼓励创新、处理风险最重要、最有效的机制,它用无限的股民承担有限责任的方式来消化可能的失败并重获可能的成功。目前的股灾,也是市场在调整、股民在学习的一个过程。目前,国务院紧急召集救市会议,决策层倾向果断强力救市。在我们看来,更多是社会意义上的安抚行动。

  分岔口?那只是一组小插曲

  一个国家的国力指数,取决于央行的世界影响力和相对水平,货币的世界地位,外交的世界地位和影响力,制定国际金融和贸易游戏规则的影响力,金融创新人才的升级和储备,金融监管的创新和突破等等。看看这些指数,你会发现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政府倾尽全力突破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美联储之后备受世界瞩目的央行、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亚投行的大获成功、“一带一路”大战略等等,不胜枚举;也证明中国爆发股灾是再正常不过的小插曲,因为中国股市的参与资金杠杆太高,也暴露金融监管部门对杠杆资金的监管严重不足。但在“试错”的大环境之下,这也许是我们今后更稳步前行的必经坎坷之一。

  对外投资

  根据报导,中央政府强烈鼓励国内企业通过海外投资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对外直接投资能利用国内过剩产能,还有利于放缓外汇储备的积累速度。201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创纪录的3.8万亿美元。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外币贬值,为中国的海外投资提供了不小的便利。2009年至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9%。以这个成长率来看,中国在未来几年内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及对亚洲和欧洲基础设施大举投资的推动下,对外投资速度将会加快。

  此外,中国“第三波”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开始从收购煤炭、石油和金属等自然资源转向铁路、航运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现在,中国企业转向了农业、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品、房地产、服务和品牌等方向。这种转变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增速正显著加快。最后,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私营领域的投资者开始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打入外国市场、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最快捷途径。外币对人民币贬值继续为中国企业的并购提供着有利的环境。

  风吹矣,如何乘风而起呢?

  在这样一个反复动荡但依旧有信心增长向上的经济大环境中,直销行业的增长速度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比GDP增长还快。这是不是就能说明了直销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而是一个特殊行业呢?

  其实直销只是一种销售方式,但这种销售方式可以让有决心的人凭着正确的观念、正当的营销和不懈的努力去追逐梦想,实现成功,真正实现人生的非凡自由。在过去,这种销售方式的特质被无限放大,甚至到了野蛮增长的地步。很多直销企业与直销人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比制度、比拨比、比分配方式等方面,认为这样就能够招商、增员,就能不断地创造业绩奇迹,一夜致富。

  然而在这种野蛮增长的环境中,很多人恰恰没有注意到,直销行业正在牺牲掉社会对其客观而正确的认识,转而成为了“妖魔化”的行业。直销事业本来是一个能够带给人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并带给社会正能量的事业,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来达到产品流通的目的。但目前的直销,已从单纯的“产品分享”直接跳跃为“大单购买”,还附赠一个“发财”的幻想。直销事业中的培训活动本来是提升正能量的来源,却已被冠以“洗脑”之名。正如刚发生的股灾,那是一股贪婪、盲目的力量所纠结出来的一场灾难。在直销行业,尽管有商务部的监管,但直企传销化的传闻仍甚嚣尘上。

  但我们依旧相信,新常态下,直销业持续增长,但资源会重新分配。

  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直企如何认识到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自己独特的文化,从而打造属于自己企业鲜明的品牌是首要之事,因为从过去旧的常态至现今的新常态时期,没有变的重要一点是:企业文化与理念是企业长青的基石。

  建立品牌,需要深耕文化优势,公司成员要真正活出这个信念而不流于口号;建立品牌,需要深耕产品优势,需要具备超前的科研基础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建立品牌,还需要深耕培训优势,努力培养出一批以正确的核心理念来经营生活的事业伙伴。我们需要努力地建立自己的内容,丰富产品的内涵,在市场中得以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竞争优势,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才更有看头。然而在国外,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中国企业在海外仍得不到充分理解。文化融合也许是问题之一。但我们看到,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国内民营企业雇佣了当地人才担任管理层,采取当地运营模式,以便留住人才并降低投资及收购风险。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自己的文化积淀,避免被国外文化侵蚀,失去了自己的标签与特点。

  结语:

  在经济洪流更加迅猛的新常态下,直销企业需要更加正视自己的文化、产品和积淀所在,树立自己鲜明的品牌旗帜。将自己更加透明化、简单化,使事业伙伴能够传承,让社会舆论能够理解并认可。其实直销并不神秘高深,也绝对不是特殊群体,只要肯花心思,坚持自己的信念,将稳步增长建立在对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赖之上,即可以被社会正视与认同,进而强健自己的躯干,枝繁叶茂,向国际市场进发!

  下一期,索益然咨询管理顾问团队将会继续与大家探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直销变革社会环境简析,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肖耿:《中国经济的生与死之谜——从“旧常态”到“新常态”必须跨越股票市场与破产程序这两个坎》

  肖耿是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教授,2015年3月19日在经济学人集团“欧洲金融2015北京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谁在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利子琛(Spencer Lake)汇丰环球资本融资主管,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文/Joe 杨扬 文章来源/索益然咨询顾问公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