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omputeX上,我们就一睹了迎广(InWin)805的首发风采,在当时还没有明确国内售价的情况下,我们曾以为它也会是款1000元级的产品。而现在它正式在国内上市,定价699元起,对长期关注迎广机箱的玩家来说,这个定价无疑充满了诚意。
805的整体设计思路借鉴了之前备受欢迎的900系列,依靠铝合金框架加玻璃钢透明板材的组合来营造出色的视觉效果。相比900系列,805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因为805不仅两面侧板延续深色钢化玻璃全覆盖设计,还首次在前面板上尝试了钢化玻璃覆盖设计。因为钢化玻璃面板开孔良率低,且容易出现开孔边缘毛刺的问题,会明显影响美观和主观的品质认可。所以迎广没有将前置I/O直接做在玻璃上,而是另外设计了一小块铝合金拉丝装饰条,它和玻璃面板形成前脸两段式设计,即充当装饰,又承载I/O接口。这完美解决了玻璃打孔的问题,同时也借此将805划分出了好几个版本。由此铝合金装饰条颜色来划分有黑色、红色、金色等版本。其中红色、金色主要是配色差异,当然此配色不仅体现在这块小小的铝合金条上,还跟机箱侧面的LED背光的镂空LOGO等相关,红色版本的LED背光也是红色,金色版本的LED背光则是亮白色。最特别的是金属条全黑化的版本,它的I/O接口设计和另外两款不同,没有保留805引以为傲的USB 3.0+USB 3.1 Type-C接口设计,而是2个USB 3.0接口。也因此,黑色版本的价格也要便宜一些,为699元,与之对应红色和金色版本报价799元。
虽说前面板采用了钢化玻璃材质,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省去前部的金属框架。与之相反,因为大量使用了玻璃板材,所以内部骨架的坚固性变得更加重要,承担着机箱坚固和承受面板压力的双重使命。所以805的玻璃前面板下依旧是和整体骨架紧密相连的铝合金板材,且为了坚固性并没有采用镂空设计,而使用了大六角边错层设计,借此兼顾可靠性、进风能力和透光性,还能让内部光源发散出来更加有形。毫无疑问,就颜值来说,805已经能在700元价位段独树一帜了。要说唯一的不满可能就是805使用的钢化玻璃太薄,只有2mm左右,约为900系列的一半。这会导致原本就非常脆弱的钢化玻璃版材更容易出现破碎、炸裂情况。
和外观设计的大幅创新不同,805的内部设计元素绝大多数来自经典传承。硬盘架设计,3.5英寸托架依旧采用了家族式的自带减震胶垫免工具扣具。2.5英寸托架也是基于家族式的手拧挂架设计,优势是小巧、灵活。为了箱内空间的简洁,805只在硬盘架上保留了3.5英寸×2+2.5英寸×1的扩展能力,另外3个2.5英寸则全部设计在主板支架的背板上。值得注意的是,805硬盘架默认安装在机箱底部,但实际上迎广为它设计了3个安装位置,分别是底部、前面板中部和前面板顶部。依据硬盘架安装位置的不同,留给底部、前置面板的风扇位、水冷排扩展空间会发生明显变化。这让玩家在设计水冷结构或者安排风扇、构建散热风道上的自由度更高。
805内部铝合金板材厚度达到1.5mm,且全部采用阳极氧化磨砂处理,质感同900系列一样出色。底部散热口的防尘网丢弃了901的滑轨卡扣设计,换成了和909一样的磁铁自适应设计,拆装更方便,且更显档次,这样的配置在这个价位段的机箱上尚属少见。唯一让我们感到有些不解的是电源安装位的设计,采用了主流的下置安装方式,但并未设计底部进风口,在安装时电源风扇必须朝上。这样的安装方式让电源的入风口恰好位于显卡的下方,显卡满载时通常会导致电源入风口气流的温度明显上升,这很可能给电源散热带来负面影响。
迎广的高端机箱,尤其是概念机箱,总是能先人一步开发和设计出优秀的架构、材料和外观,因此一直都备受发烧玩家追捧。但问题是这类产品通常价格都太不亲民,与805类似的钢化玻璃、铝合金框架结构的产品在以往售价肯定在1000元以上。而805的到来让迎广将铝合金、钢化玻璃等高端机箱元素带到了受众面更广阔的700元级市场。铝合金框架、钢化玻璃面板、灵活的硬盘架、率先使用的Type-C接口,除了805当前还没有另一款1000元内的中塔产品能将这些元素高度集中。迎广的品牌号召力加上诚意十足的颜值、用料和配置,805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应该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塔机箱领域获得一个相对特殊的地位。
文/王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