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9-22 11:43

  【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外壳患者术后疼痛治疗和处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后的100例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均获得有效的降低,其中疼痛消除的患者86例,占据总数量的86%,14例轻度疼痛的患者,占据总数的14%,患者仍然重度疼痛的情况没有出现。结论: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本院采取有效的处理之后,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使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不断加快,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47-01

  如今,手术成为疾病治疗普遍而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患者机体损伤的情况,因此患者在术后无法避免的出现术后疼痛情况,这种疼痛感很容易促使病人的睡眠严重不足,其个人情绪变化无常,显得非常低落,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病症和伤口的痊愈情况,从而直接降低了患者生活以及生存的质量[1]。所以就需要重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工作,以此来获得患者满意的质量效果。现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后的100例术后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患者76例、女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24~75岁左右,患者平均年龄为(50±5.4)岁;所采用的外科手术包括30例肠胃手术患者,占据总数的30%,40例肝胆手术患者,占据总数的40%,10例阑尾手术患者,占据总数的10%,20例脑颅手术患者,占据总数的20%。

  1.2 方法

  (1)找出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通常有很多种因素将直接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的感受,比如患者手术切口受到引流管道的刺激而引发疼痛感、咳嗽、体位频繁变换等,导致医护人员不得不进行保护性约束等一系列操作,以此来实现患者疼痛的有效控制[2]。(2)主要采取药物的方式止痛,结合国际三阶梯止痛原则来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服用相应止痛药物。针对那些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使用非阿片类止痛药,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氧苯丙酸以及萘普生等等;而那些重度疼痛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弱阿片类药物,比如奇曼丁、可待因以及双克因等等;最后针对那些重度疼痛的患者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强阿片类药物,比如对中、吗啡等等,最好是一次采用用两种以上的止痛药物,以此来将多种镇痛药物的多种途径进行联合使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叠加和协同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副作用的产生。不过,在使用止痛药片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使用相应止痛药物,并做好按时给患者服药等工作。

  1.3 判定标准

  主要采用VRS(口述分级评分法)来针对疼痛进行有效的评估,也即是对患者自身所描述的疼痛状态加以评分,通常将其疼痛感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轻度疼痛和无疼痛,每个疼痛级别相差1分,可分别记为0-3分。评分分值越高的患者其疼痛感则越剧烈。而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级则为(1)无痛,表示病人在咳嗽的同时,其切口无疼痛情况。(2)轻度疼痛,表示患者能够忍受的疼痛,并且能够正常的进行生活,其基本睡眠不会受到干扰,不过,在咳嗽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轻度疼痛,但是能够进行有效的咳嗽。(3)中度疼痛,患者呈现中度持续疼痛,其睡眠受到一定的干扰,需要镇痛药才能正常入睡,但却不敢咳嗽,会引发切口疼痛。(4)重度疼痛,患者的疼痛感持续而剧烈,其睡眠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影响,通常需要镇痛药来维持正常生活。

  1.4 护理

  护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一般护理,需要结合不同的手术来对患者调整好适当的体位,比如颅脑损伤患者在其术后6小时内血压平稳后,需要采取调整体位的方式来促使其颅内静脉引流,这样有利于患者脑血肿及脑缺氧的情况,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降低患者不良情绪。(2)健康教育护理,由于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就要求相应的医护人员应当积极的帮助患者来改善其以往“术后疼痛是必然,需要隐忍、不该抱怨”的心理。因为疼痛感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促使患者丧失了与病魔斗争的勇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因此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2.结果

  经过有效的处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的疼痛情况都获得有效的减轻,同时相应的VRS(口述分级评分)对患者疼痛感评分的结果为疼痛消除的患者86例,占据总数量的86%,14例轻度疼痛的患者,占据总数的14%,患者仍然重度疼痛的情况没有出现。

  3.讨论

  外科手术术后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神经活动异常所致,导致患者血中苯酚胺提升,具体表现为其血压升高、心率跳动过快以及心率失常,甚至直接促使患者的心跳骤停,从而加快了患者呕吐、恶心以及出汗的症状[3]。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对于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处理工作,真正实现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其满意度的目的。

  本组抽取了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后的100例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00例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均获得有效的降低,其中疼痛消除的患者86例,占据总数量的86%,14例轻度疼痛的患者,占据总数的14%,患者仍然重度疼痛的情况没有出现。

  综上所述:针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本院采取有效的处理之后,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使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不断加快,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伟玲.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新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157-159.

  [2]李彬.伦理关怀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26:75-77.

  [3]师艳红.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04:126-127.

  邱景华 吕真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