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预后探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慢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疾病
  • 发布时间:2015-09-22 12:4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内科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治疗后病情复发率为2.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病情复发率为17.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医内科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可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内科治疗 预后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88-0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为3.7%—5.1%。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不利影响。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门诊部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医内科疗法,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门诊部就诊的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胸部X线造影后确诊。纳人标准:①肺部湿罗音明显;②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纹理紊乱;③病程≥2年[2]。将患者按照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1.1±1.8)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2±0.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53—66岁,平均年龄(60.4±2.2)岁,病程范围为3—8年,平均病程(5.8±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疗法给予西药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及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中医内科疗法进行治疗,药方成分包括:当归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莱菔子10g、甘草15g。肺气虚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党参10g;肾阴虚患者加用10g五味子;有风热症状的患者则加用15g金银花,5g野菊花。所有药物以清水煎服,每日1剂,2—3次/d。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X线造影结果显示病灶区消失;

  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改善,肺部X线片显示病灶区范围明显缩小;

  无效: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征及肺部影像学结果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显效患者19例(54.3%),有效13例(37.1%),无效3例(8.6%),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中显效患者13例(37.1%),有效12例(34.3%),无效10例(28.6%),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现象,复发率为2.9%;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病例数量为6例(17.1%)。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1.202,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较多,其致病机理为: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或病毒入侵,引起患者呼吸道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等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理论中属“痰浊阻肺”,治疗以化痰润燥清热为主。

  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方进行分析可知,半夏具有化痰祛湿的药效,莱菔子和茯苓则可“降气化痰”,三者为药方中的主药;当归可补充血气,陈皮具有健脾行气的功效,在治疗湿痰咳嗽方面效用显著,而甘草则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作为辅药。多种药物的混合使用,不仅具有良好的对症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还具有“治本”功效,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此外,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辩证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71.4%);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内科疗法,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剑波.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5).

  [2]杨德荣.中医内科治疗58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7)

  贾迅 吕学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