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效果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
  • 发布时间:2015-09-22 11:59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运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婴幼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3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3%,对照组8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工作来能,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伤害,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8-0054-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制作材料先进,柔韧性较好,能够减轻血管刺激,减少液体外漏。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简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置管过程中,为患儿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为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我院静脉留置针置管的婴幼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运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婴幼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0~4岁,平均年龄(1.8±0.3)岁;37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0~4岁,平均年龄(1.7±0.3)岁,。其中,支气管肺炎29例,急性胃肠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新生儿肺炎1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首先,护理人员应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发生外源性感染;告知患儿家属输液时,若发现患儿出现皮肤发红、肿痛、渗液、渗血等现象,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环境护理:依照婴幼儿的喜好在病房内张贴卡通图片、放置玩具、悬挂气球等,从而分散其注意力,使患儿恐惧与不安情绪消失;定时进行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调节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空气清新。

  心理护理:告知患儿家属留置针的优点,帮助其消除疑虑,叮嘱其适当鼓励与表扬患者,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穿刺护理:婴幼儿血管直径较小,导致穿刺工作较为困难。筛查人员选择血管时,应避免选择神经关节附近血管与易发生感染的血管。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尽可能采取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后的护理:输液过程中,为患儿置管时,应扩大针头粘贴的面积,避免留置针头滑脱、移位。留置针留置时间通常为3~5d,若出现输液障碍,护理人员应立即明确障碍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果出现远端小血管栓塞致使输液障碍,护理人员应采用125ml生理盐水肝素对留置针管实施推吸,以保持输液畅通。输液完毕,使用5~10ml生理盐水进行封管,防止针头阻塞。

  并发症护理:输液时,应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因滴速过快导致患者产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输液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导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操作方法较为简单,能够长时间滞留于患儿血管内部,减少血管受损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护理人员工作效率[1]。但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干预,避免反复穿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患儿会出现乱动等现象,留置针极易滑脱,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甚至会导致患儿血管损伤[2-3]。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使其消除忧虑心理,了解相关突发状况的处理措施,协助护理人员的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对照组1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说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渗液、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治疗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3%,对照组89.1%,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表明优质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简便,损伤小,能够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对患儿血管的损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润霞.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婴幼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04):94-95.

  [2]杨芳,周慧等.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J].华西医学,2011,14(01):149-151.

  [3]孙晓红,刘菁华等.护理干预对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2,19(01):85.

  马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