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天提防湿气突袭致病

  “湿邪”为什么会致病?

  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温、毒等邪气相互纠结,进而化热、化寒或化燥,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最典型的病症有三大类,一是湿邪侵犯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舌苔白腻等;其次,湿性重浊,“水往低处流”,故易侵犯人体下部,表现为水肿、身体沉重或四肢酸痛;三是由于湿性黏滞,还可出现腹泻、小便浑浊、妇女白带异常等,而且病程长,缠绵难愈。

  怎样按自己体质祛湿?

  中医祛湿的方法包括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和不同类型的病症。

  1.湿热内蕴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舌苔黄腻,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苦参、龙胆草等苦寒性质的药来清热燥湿。寒湿中阻可表现为畏寒肢冷、恶心呕吐、腹胀泄泻、舌苔白腻,可选用橘皮、苍术、厚朴等。

  2 . 清热解表多用化湿法。化湿药多为辛温芳香之品。湿邪在外表者,表现为怕寒、低烧、头重而胀、肢体酸软沉重、胸脘胀满等。用香薷、扁豆花、厚朴花、藿香等芳香类的药可以解表化湿,代表方剂香薷饮、藿朴夏苓汤。

  3.当湿与热相结合,会导致发热、口渴、咽肿、尿赤等,这时需芳香化湿药与清热解毒药并用,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胃,常选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兰、荷叶梗、白扁豆、砂仁等。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于脾,常选用扁豆花、茵陈蒿等。

  4 . 三伏天最常见的暑热耗伤阴液也会导致小便不利,表现为口干口渴、喜饮但一般饮水不多。治疗上可选择既能滋阴生津又能利尿的药,如芦根、茅根、西瓜翠衣(即西瓜皮)等煲汤。渗湿法适宜体虚有湿或湿邪不严重的人。渗湿的药物作用平和, 还兼有滋养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医生提醒: 祛湿最根本的是扶阳。当人体阳气充足时,湿邪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要防止湿邪侵袭人体,就要避免身体的阳气受损,包括少吹空调、多运动、勤出汗、不贪食生冷瓜果等。

  另外, 如果祛湿过度导致发热、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便秘,就要停止祛湿,注意润燥。润燥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也有不同的偏重,如阴虚的人群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状外,还会伴有手足心热、易心烦、傍晚脸红等症状,在食补方面,应多吃霸王花、雪梨、橙子、百合、玉竹等。而气虚人群除“秋燥”之外,还伴有气弱、脉弱的现象,可以在饮食中添加西洋参、党参、五指毛桃、玉竹等食材调理。燥热体质的人容易肺胃燥热,表现为鼻子、咽喉容易觉得干燥、大便干结,可以多吃淮山、银耳等食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