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种什么病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宝马,交通意外,抑郁症
  • 发布时间:2015-09-25 15:00

  患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后,人会毫无预兆地突然“疯掉”。这种“疯掉”的症状会在一周内达到高峰;出现很多种妄想,比如有人要杀了自己、自己是天神下凡、有种神秘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其实是另一个性别、身边飘着很多鬼魂要消灭它们

  6月20日下午,在江苏省南京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意外,肇事宝马车速高达每小时195.2公里。肇事司机逃离现场,被警方逮捕、审问过程中,一度行为冲动、情绪失控。

  9月6日9点24分,南京市交管局政务微博“南京交管”就“6·20”宝马案发布最新消息:这起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多车受损。犯罪嫌疑人王季进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秦淮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根据犯罪嫌疑人王季进肇事前后异常表现,同时根据秦淮区检察院的要求,以及王季进妻子委托辩护律师的申请,警方于7月初委托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对王季进“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作案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司法鉴定,8月31日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律师表示,鉴定结论称王季进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今后在法院进行量刑时,很有可能参照这一鉴定结论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案情发展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产生疑惑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精神病吗?还是神经病?是“疯了”吗?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否存在

  首先,真的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种病吗?医学上还真的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这个诊断,但更多见于司法鉴定中。

  根据最新的权威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5),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定义是:患者会在2周或更短时间内,突然从完全没有精神病性症状转变为明显异常的精神病状态;出现幻觉、妄想、胡言乱语等异常思维和行为,持续时间短到1天,最长可达1个月,最后能完全充分恢复到病前功能水平;这类患者并没有嗑药,也没有导致精神异常的身体或大脑的疾病,更不能以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来解释病情。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患者病前可能发生过亲人亡故、突然失去伴侣、工作或婚姻等比较突然的“大事”,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50岁以上比较罕见,儿童不会发生。

  对此,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鉴定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为起病快、病程持续时间短并表现为精神病性且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并不算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这类疾病患者发病时会对环境发生攻击,比如妄想杀人等,社会危害性比较大。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患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患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后,人会毫无预兆地突然“疯掉”,但“疯”得有一定特点:这种“疯掉”的症状会在一周内达到高峰;出现很多种妄想,比如有人要杀了自己、自己是天神下凡、有种神秘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其实是另一个性别、身边飘着很多鬼魂要消灭它们……患者会很“入戏”、很“当真”,并且妄想内容并不固定;患者完全接受出现的妄想内容,可能还会产生很强烈的情绪;伴随着妄想和激动情绪,患者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能用常理解释的行为,比如大喊大叫、多言多动,甚至出现破坏性行为;“疯”完后患者有时会丧失对当时情况的记忆,并表示当时感觉一切都不真实;一个月内就不“疯”了,最终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那么,肇事者王季进是何种表现呢?据报道,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鉴定人员对王季进行精神检查发现,他神志清楚,交流欠佳,半闭双眼,爱答不理,数问不答,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期间点头表示想见家人。而据王季进的父亲及祖母反映:“王季进平时身体较好,但有时受到刺激,心情不好时会发狂,骂人,说要杀人,手挥来挥去打人,但没有打过人”、“十几岁时开始有这种现象”、“在村医务室看过,也没有检查出病因”。因此,他们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最终做出这一鉴定意见。

  那么,得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之后,人真的能完全恢复正常吗?

  有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在他们出院后继续跟踪他们的病情变化。结果发现,98例被诊断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中,有70例出院时改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比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症状更稳定、持久但达不到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尔后其中48例后来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仅有12例维持原诊断,其余有改诊断为“癔症性精神病”的,还有“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所以,确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然后完全康复,这个概率不太高,但还是有。

  人什么时候会突然“发疯”

  大家一定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得知自己中举消息后,50多岁的范进高喊着“噫!好!我中了!”一跤跌倒、不省人事。醒转后,他又一路飞奔,摔了一身泥也不顾忌,一直跑到集市上。众人都看得明白:新贵人欢喜疯了。

  我们大家通常很容易判断出一个平常接触的人是“疯”了:这个人可能表情夸张、自言自语;可能形容突然变得邋遢、自己却不以为意;还可能情绪暴发、根本不受控制,总之,跟之前认识的那个人不同了。

  范进为什么“疯”了呢?显然,他是受了刺激。会因为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情况,主要包括的就是“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

  所谓刺激,医学上称之为“应激事件”,指的是:某个文化背景下、相似环境中一件或多件对大多数人构成刺激、会带来情绪以及认知、行为改变的事情。遭遇应激事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情绪、行为上的改变,也不一定是立即出现改变;有些人改变不明显,顶多产生些情绪波动,还有一些,可能会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幻觉、妄想、思维变得特别零散或者迟钝。

  此外,除了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疯了”还可能是什么病呢?在精神病学诊断方面,大众眼中的“疯了”,主要的可能有这么几种:

  精神病性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存在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

  心境障碍:比如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症更广为人知,患者可能会生活懒散,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则可能出现伤人毁物的冲动行为;

  急性应激障碍:在受到刺激后,患者行为可能会失常,常常发生意识障碍(比如觉得不清醒,暂时失去意识等)。

  相比“急性应激障碍”,罹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人,“疯”得会更离谱。

  医学鉴定和法律裁决

  有很多人对鉴定提出疑问,认为被鉴定者王季进可能是假装的。实际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鉴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很慎重的司法鉴定,不是每个精神科医生都有司法鉴定的资格。鉴定组的专家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在问诊的过程中需要排除患者说谎的可能,比如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观察患者表述的前后顺序、逻辑是否合理。如果需要的话还会用上测谎仪。装病就是诈病,一般来说,当事人是很难伪装的,因为有的情感反应,两者之间是不一样的。

  另外,王季进被鉴定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否会对法律裁决产生一定影响呢?实际上,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刑事责任能力则是对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

  对于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法律工作者会参考医学上对该疾病的诊疗规范,医生或鉴定人员只能对精神障碍作出医学判断,是否影响刑事责任能力,应由法庭判断。且医学判断只是证据,还应接受法律检验。

  文|钟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