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农村,大学,火车
  • 发布时间:2015-09-25 15:10

  同族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词典上对“姐姐”的解释冷静而又客观,让你无法和一个温暖和关爱的存在联系起来。

  对于这样的存在,我年少时候是极为向往的——非常羡慕那些有姐姐的男孩们。实际上,农村的不少家庭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姐姐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都远不如弟弟。尽管如此,在我的印象中,很少有姐姐对此不满而迁怒于弟弟。她们大多数义无反顾地对弟弟疼爱有加,不计回报甚至是毫无原则地护着弟弟。以至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姐姐几乎可以和无边无际的关爱画等号。

  也许有人问,哥哥对弟弟,不照样是一种关爱么?当然是。对于“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的农村小伙伴来说,哥哥对弟弟最大的关爱在于,当你和别人打个架斗个殴时,哥哥及时赶到替你抵挡群雄,抑或只是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便是对你莫大的鼓舞和关爱。正如古人所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即便是你被人打了,有哥哥的话,至少可以来一句:“你等着,我叫我哥来揍你!”虽然你哥最后并不一定去,但你起码在场面上和心理上扳回一局。但那时的我,似乎比同龄人“武艺高强”,在外面打架很少吃亏。所以我和哥哥经常“阋于墙”而很少“外御其侮”。说白了就是:我经常在外面打赢了别人,回来却遭遇灯下黑,被哥哥打。这就促使我更加渴望姐姐式的关爱。也就是在这时,姐姐逐渐走进我的记忆中。

  我所说的姐姐其实是我的堂姐。那时候,母亲和伯娘关系紧张,剑拔弩张甚至到了不过门的程度。但是姐姐并不因为父母间的关系而影响对我们兄妹仨的关爱。彼时,我们家的劳动力非常缺乏,善良的姐姐看我们家忙不过来,就经常背着父母帮我们家干活。印象中,姐姐十分勤快,干活又特别利索,经常迅速地把家里的活干完,再悄悄帮我们家做些事。而每当父母出远门时,姐姐就主动地承担起了照顾我们兄妹三人的任务。有一次,父母不在家,我和哥哥做饭时失火,满是柴火的厨房顿时火光冲天。姐姐不知道从哪里知道的动静,危难之时提着一个大桶出现在我们的厨房,迅速用水桶舀起水缸里的水灭火,很快将火扑灭,她提着水桶奋力将水泼向火焰的场景我至今难忘,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救弟弟于水火了。

  姐姐虽然善良,但并不懦弱。她所嫁的村,民风彪悍,姐夫又经常出远门,邻里上下免不了有仗势欺人的苗头,姐姐都针锋相对毫不示弱,最终成为村里无人敢惹的“狠角色”。对“敌人”很狠,对亲人很亲。姐姐疼人是出了名的“憨”。记得第一次跟着堂哥去她家做客,还没到吃饭时间,她生怕我们饿着,煮了满满一碗醪糟荷包蛋给我们“垫补”。其时,小小的我只能吃下两个鸡蛋。

  那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待我长大发达,一定要请对我们好的亲人朋友在首都北京逛一逛,耍一耍。姐姐自然是重点邀请对象。时至今日,虽然我已长大,但却尚未发达,故小时候集中邀请亲人朋友来耍一耍的梦想就一直未能实现。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秉承了家乡人想做就做绝不磨叽不按常规出牌的率真性格,不远千里来看我和首都人民,但姐姐却恰恰相反。去年9月,在我得知她去女儿的大学要路过北京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来我家,可她怕给我添麻烦,一声不吭就送女儿到了学校。后来,我从亲戚那里辗转打听到她的回程信息,让她回去时一定要在我这里停留。好说歹说,最后她在我家待了半天就匆匆踏上回家的火车。

  这就是姐姐,疾恶如仇、朴实憨直、火急火燎的姐姐,疼人不转弯的姐姐,总也闲不下来的姐姐。在内心深处,我宁愿她“懒”一点,少干点活,少操点心,保重身体——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是有姐姐的,现在,我常常告诉自己。

  雁春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