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30年

  西藏班不仅改变了学子们个人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西藏。

  自1985年中国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时开学以来,内地西藏班已走过了30年。

  “这30年,累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急需人才3万余人,95%以上的学生学成之后回到西藏工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为谁培养?培养谁?培养什么?

  办学伊始,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布通知称:“在内地举办西藏初中班和西藏中学,主要目的是为西藏培养急需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后回西藏参加各项建设。”

  而为了保证农牧民子女到内地求学,西藏班招生坚持向农牧区、边境县、高寒高海拔地区、区内人口较少民族倾斜。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马升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西藏班初中班的招生中,农牧民子女比例超过70%,在高中班这个比例也在50%以上。”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人说,办好内地西藏班,被视作一项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

  如今,全国21个省市137个内地西藏班和内地中职班的在校生数量已达1.81万人。而3万毕业生亦已遍布西藏各行各业。

  西藏班不仅改变了学子们个人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西藏。

  3万学子归藏

  从拉萨飞往西安的飞机上,14岁的次旦卓嘎在本刊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她的学校名称——西安浐灞中学。这所学校落成于2012年秋天,是陕西省的重点援藏项目。

  次旦的父亲是个藏饰商人,在拉萨繁华的八廓街上有自己的店铺。父亲以好学的次旦为荣:“早就计划好了,女儿将一路求学,再回家乡。”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西藏每年有1620名初中生考入内地求学,全国137个内地西藏班的在校生数量为1.81万人。内地西藏班学子学成后归藏的比例高达95%。

  北京西藏中学毕业生多吉罗布,回藏后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研所的助理工程师做起,已成为西藏天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多吉罗布研究并突破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关键技术,深知“知识的力量”。他和江西省合作,定向培养自治区的高考落榜生,并与西安长安大学共建博士后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

  北京西藏中学的校友次平,也从当年日喀则拉孜县扎西岗乡宇拓村的放羊娃,成为西藏自治区人大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点亮更多灯火

  启蒙如点灯,照亮的不只是自己的路。

  21年前考入湖南岳阳一中的格桑德吉,是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牧民的女儿,她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内地西藏班毕业后,已回到家乡15载。

  在林芝墨脫县帮辛乡小学,格桑德吉每天往返于泥石流滑坡的山路,把上百个孩子送出大山。当地孩子的入学率从70%提高到95%。

  “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这是她被评为“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归藏学子选择做商人、作家或从事金融业。

  益西旦增自北京西藏中学毕业后,先是考上厦门大学英语系,后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深造,现在在西藏大学教英语,带着学生做藏汉英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

  仁增西绕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家乡开了一个藏式奶酪加工厂,西藏几乎所有西餐厅的奶酪都由他供应。

  38岁的他信心十足:“我要把藏式奶酪推销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全国支援西藏教育

  马升昌告诉本刊记者:“内地西藏班是中国民族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新时期中国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内地西藏班毕业生已成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骨干力量。”

  而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岳亮对《瞭》说:“内地为西藏办学,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的京师满蒙文高等学堂,但其间几经兴废,直至1984年才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作出了全国各地支援西藏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印发22号文件,决定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开办西藏班。

  这年底,教育部、原国家计委发出的通知对西藏学生如此规划:“初中阶段学习4年后,20%左右择优升高中继续学习3年,毕业后择优送入大学院校深造,多数初中毕业后上中等专业学校(含技校和职业高中)学习3年,毕业后回西藏参加各项建设。”

  “1985年,全国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时开学。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等原则,1300名学生被选送到内地学习。”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

  1989年,首届内地西藏班初中生毕业,862人进入中等技术专业学校,300名学生进入高中学习。

  1992年,首批300名高中毕业生升入内地高校就读,首届中专、中师班毕业生返回西藏。

  回忆办学之初,林周县教体局副局长巴桑朗杰说:“有个别家长舍不得把孩子送到内地去学习。但随着孩子们学成归来,在老百姓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送孩子到内地上学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

  益西旦增认为,内地西藏班的重要作用是,给其他家庭成员送去启蒙,让周围的人知道教育的力量,让人们知道如何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让家长相信教育投资是值得的。

  至今,内地西藏班初中班已扩大到1620人;高中班则扩大到3000人;2010年开始举办的中职班,年招生规模3000人。最初办学的16个省市也扩大到21个。

  江勇西绕的算账难题

  江勇西绕在湖北沙市第六中学的数学教师万爱华,多年后回忆说,总难忘他脸憋得通红算账的一幕:“他在计算每名藏族学生入校4年要花费国家多少钱呢!”

  1991年,江勇西绕以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湖北沙市第六中学藏族班,成为该县第一个走进内地中学西藏班的孩子。他很快发现,西藏班的学生入学后的衣食住行,包括看病等各项费用都由国家供给。

  而这道算账难题,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最近也有计算。

  2015年8月18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后,毛力提·满苏尔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采访称,“(西藏教育)‘三包’政策逐年提标扩面,覆盖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每年投入经费达14.9亿元,惠及52.6万学生。”

  “三包政策”始于1985年。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西藏自治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政策,享受范围确定为家庭住址距学校2公里以外的小学住校生、3公里以外的初中住校生。

  就内地西藏班而言,全国支援的力度则另有一本账。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除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一次性基建和图书仪器设备补助经费外,办班省市地方财政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马升昌说:“各省市地方财政单列专项经费,专项解决西藏班学生学习、生活和医疗等所需费用,补贴标准均超过8000元。”

  以北京西藏中学为例,生均补助达34000元。北京西藏中学党委书记张梅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这个数字包括办公经费等。”

  “西藏班、校的教师,除藏语文和生活管理教师由西藏派出外,其他全部由当地择优配备。教职工工资和教学经费等全部由办学省市支付。”她说。

  向农牧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

  尽管西藏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57万人,区内高校在校生达到3.36万人,但无论如何,能到内地读书的都是“高原最优秀的骏马”。

  当首届内地西藏班初中生毕业时,13岁的其美次仁刚好考入北京西藏中学。

  “我们芒康县县委书记给我父亲献了哈达,因为我成为芒康县徐中乡3000多户人家里第一个到北京读书的孩子。”现在已是拉萨市当雄县长的其美次仁,向本刊记者回忆起26年前的“光荣时刻”。

  就西藏班教育体系调整而言,从稳定初中班招生,到开启高中、中专招生、一类高中插班就读试点,再到高中、中职扩招;就学制调整而言,从最初的初中4年(含预科)、高中3年或中专3年,到改在高中设置预科,再到2014年重启初中预科试验……30年来,内地西藏班一直在变化中求突破。

  “312万多西藏人口中,内地西藏班毕业生只占约1%,但他们很多都是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民族教育司负责人向本刊记者表示。

  “内地西藏班的录取率仅为报考总数的10%。”马升昌说,“政府为了保证农牧民子女到内地求学,坚持西藏班招生向农牧区、边境县、高寒高海拔地区、区内人口较少民族倾斜。”

  以2015年内地西藏班招生规定为例,初中班招生名额的70%用于招收农牧民子女。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考生,如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人、僜人,在同类招生录取控制线基础上降低20分录取。同等条件下,适当照顾长期在县及县以下工作的进藏干部职工子女。

  高中班(校)为区内初中应届毕业生投放的招生计划中,农牧民子女占50%、区内人口少数民族城镇居民子女占40%、进藏干部职工子女占10%。

  预录取学生名单向社会张榜公示不少于7天,享受特殊政策录取的考生单独张榜公示。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拉萨晚报》报道说,2008年,西藏查获12名违规违纪考生,全部被取消录取资格。

  培养“五个认同”

  “内地西藏班办学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是,政治合格是根本要求。”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西藏班引导学生打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意识,确保立场坚定、政治可靠。”

  岳亮对此解读:“内地西藏班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纽带,加强这些教育必不可少。”

  民族教育司负责人说,教育部每年都会同西藏教育厅,组织专家、优秀毕业生、优秀贫困学生家长组成巡回宣讲组,到内地各办班学校巡回宣讲,“主要讲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内地人民的支援,讲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孩子们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知感恩、有现代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西藏人。”

  据介绍,西藏教育厅还核拨专款,在内地西藏初、高中学校建立了以新旧西藏对比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室。

  而各办班学校亦通过与当地学生一起上公共课、开展课外活动、民汉学生结对子、“我在内地有个家”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学共融,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不过,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语言能力参差不齐。

  民族教育司负责人的建议是:其一,办班省市财政要按照规定,逐步提高内地西藏班的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建立与物价水平相联动的增长机制;其二,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待遇。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 张京品/西藏拉萨 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