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略显过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TPP,贸易协定,经济
  • 发布时间:2015-10-23 09:35

  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上文莱等几个打酱油的国家达成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贸易协定。

  这个协定与其像有人说的,是“面向21世纪的一种国际规则体系”,不如说是某些既得利益希望把自己夹带进21世纪。由于缺少了两个关键未来元素:新兴经济体,互联网。因此TPP还没付诸实施,看上去已经略显过时。

  奥巴马在TPP达成基本协议的当天表示,“我们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这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防守。抛开排挤中国这一政治因素不提,冷静观察不难发现,美国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建立的两个新贸易协定TPP与TIPP,不光排斥了中国,而且整个排斥了金砖国家。实际上是在建立起一道防范整个新兴经济体的防波堤。

  老美国+老欧洲VS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上新旧之争真正的要点在哪里呢?

  WTO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显著得分,但它代表的仍是一种传统的国际贸易秩序。这种秩序的核心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禀赋与劳动生产率。哪国劳动生产率高,工资低,出口就有优势。简单说,成本低的有优势。新兴经济体之所以受益最大,就是因为他们的成本低。

  这样一种贸易秩序,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的世界环境下,已经不可持续了。即使美国不出招,其实中国也应有动力去主动调整。但调整的方向,或者说未来的国际贸易秩序,不是TPP、TIPP这种“守成”型的秩序,而应突出更积极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相对比较优势而言的,比较优势拼的是成本(通过无差异化),而竞争优势拼的是增值(通过差异化)。但差异化竞争战略通常是不可持续的,让差异化变得可持续,这是未来国际贸易秩序的真问题。它可以同时打开美国和中国两把锁,实现双赢。

  芬斯特拉《产品多样化与国际贸易收益》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种国际贸易的新思维。他提出了一种悖论,即使没有生产率上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仍然可以发生。可见另有利益在。如果中国愿意的话,应该从这种新思维中得到启示。直接绕过TPP这种马其诺防线。

  根据芬斯特拉的观点,国际贸易收益正出现三个新的来源,一是由于关税的减免导致企业间竞争加剧、定价能力下降,使得产品价格下降;第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种类增加;第三,由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说,由于企业的异质性,在自由贸易下只有生产力高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未来的国际贸易只有适应这三个新的增量,才有发展前途。

  TPP夹在新旧中间,眼前光鲜,长远看,做成的只是一道夹生饭。问题出在,TPP在新兴领域,如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上的策略,是相当保守的。例如,知识产权收费从互联网思维看,实际是一种赚小钱的模式。当前分享型经济和云服务模式潮流所指,是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是赚大钱的模式。TPP放着大钱不赚,赚小钱,可见高明不到哪里去。

  TPP、TIPP这类“防波堤”对中国出口固然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都不在“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影响的投射范围之内。只是,中国如果定位于超车,再坚持比较优势,已非最佳策略。应向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一方向主动调整,以图进取。

  对TPP,中国只需一招就可绕过。这就是,牢牢把握“服务创新”这一话语权。把服务创新的思路,注入到未来国际贸易秩序中。道理很简单,服务创新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创新体现在像发展“重化工业化”那样,发展重化服务业(杭州称之为支撑服务业)。说白了,就是发展一批象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一个平台顶一个苏格兰的GDP(还富余40亿美元)。十年发展出10个苏格兰来(实际至少有14.7个机会),TPP耍小聪明赚的那点钱就跟狗屎一样不值一提了。

  为什么会酱紫呢?从理论上说,知识产权等的定位是产品,平台定位的是服务。服务在业态上高产品一头,因此可以骑在产品的脖子上争上游。让平台象母鸡下蛋一样生APP,芬斯特拉说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种类增加”就实现了。

  简单一句话评论:互联网+新兴经济体=TPP死翘翘!

  文/姜奇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