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新大陆”上修筑“冰山”,征战“高塔”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普惠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3 09:39
从4个人到4000余人, 从0起点到全国25个省、81家线下门店、45亿管理资产规模,这是普惠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普惠金融”)仅仅用两年时间创造的数字能量和财富价值。平均年龄不满35岁的四位创始人于火热的金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之后,终于在2013年7月走到了一起,合伙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创始人之一的董祺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谈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人才,无论是现在的4000人,还是当时的4个人都是成就普惠金融的基石。”经历过中国金融的经济景气周期,投资过所有的金融业态,熟稔金融领域的逆势思考模式之后,是怎样的洞见力使得创始人团队能在两年内将“普惠金融”打造为排名第2的“2015年度新互联网公司”,并将旗下“爱钱进”做到P2P行业第13名?
源头:发现“未被服务的市场”
“Underserved Market”是董祺等创始人建立“普惠金融”的机会和根源。基于对当时金融格局的把握和分析,他们发现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上并未下沉,不仅是中、小微企业,还是茫茫个体,都存在大批未被服务到或者服务不周的对象,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推动了金融监管的相对开放和包容。因此当“窗口”打开时,董祺一行人选择登上了这块几乎崭新的大陆,开始在此竭力耕耘。
那么,该怎样定义“未被服务的市场”? 例如,2013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占比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小微企业却只拥有全国贷款资源的23%,此外它们的融资渠道也极为单一。而个人借贷层面更是, 2013年民间借贷总额高达8.6万亿元,基本与银行金融贷款数持平。这也说明我国的银行金融服务远没有跟上家庭的需求,个人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依然不小。因此,看似体量庞大的传统借贷金融市场实则是一部分“常客”的竞技场。多数消费者或企业无权获取一张竞技场门票,甚至没有更好的渠道获知该场域所能赋予的重要价值。而正是来自场外这些“看客”,或者说未得到充分服务的人群的强劲金融需求,给了董祺一行人灵感与方向。直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越来越难异军突起的今天,董祺依然认为,这片土地可以堪称拥挤,但绝不能界定为“竞争激烈”。正在于市场背后的大量需求仍未得到合理和深入挖掘,创业和技术发展的增量空间并未达饱和。
而面对“新大陆”,最大的问题是究竟以“传统的类金融模式”快速开垦疆土,还是“放长线掉大鱼”,走一条艰难和缓慢的技术道路。如果模仿前者,用简单的方法和金融渠道服务于广泛具有消费能力的用户人群,那研发投入和变革压力都会变得较小。但谨慎的董祺却偏选了后者。在他看来,经历过几次经济景气周期,见证了多家金融企业的盛衰之后,基本能预见到决定业务长线发展的基础、需要集中人力大幅投入的突破口应在何处。困难不是怎样定位,而是在于对基本逻辑的坚持。
杠杆:用技术改造金融
如果说“余额宝”等宝类产品是互联网技术对整个金融交易环节效率的改造和提升,那么利用技术以影响金融更核心的领域——风控、资产定价、产品创新,就是互联网创造更人性和个性的金融场景的下一步。而技术之所以能成为撬动金融的杠杆,一是在于互联网大数据使个体的各项行为得以被具象化和可追溯,二是通过对这类的数据的掌控,金融的内容形式和风险控制都可细分、管理得更精准。用董祺的话进一步阐释即为:“互联网或P2P的1.0版本在于用传统的模式执行差异化的金融业务。2.0开始用互联网的效率影响差异化金融业务中的交易环节,3.0则是用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整体做活差异化金融业务的所有金融环节,或核心环节。”
因而,“普惠金融”的目标就是要实现P2P的3.0版本:用技术改造行业原有的服务效率,将技术融入到金融各个环节,如交易、风控、运营等。其中,对消费者数据的应用不仅显示在风控,还会加入到新一轮获客渠道、客户体验,甚至内部策略制定的基础之上。另外,风控的优势能力得到稳固之后,随之而来的产品定价、渠道创新等流程也或许能远超于竞争对手,促成更高效的金融运转模式。或者说,当技术真正流入金融核心,行使开拓互联网金融这座“大冰山”的特权之时,也势必成为冰山下最庞大最富支配力量的部分。
截至目前,“普惠金融”已将其出色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应用于旗下在线借贷服务,实体小微贷款门店,以及线上理财平台“爱钱进”和线下财富管理部门的相关业务。只是面临漂浮的冰山——变幻莫测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冰山下的技术部分同样需要日异月更。因此,“普惠金融”在风控模型、评分卡体系、大数据应用以及对产品、风险政策的阐述也都在历经着每天的修正和调整。虽然随着个人、中小微企业对金融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有增无己,技术并不一定是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唯一路径,但董祺却一直坚信技术的基础力量。并且在他看来,技术恰恰是“普惠金融”最强的能力和最大的优势。
在当年互联网金融市场血拼利率、各种资源争夺的火热势态下,“普惠金融”这份对技术的理性和执着尽管“不入大流”,却赢得了业内大部分专家和金融企业的尊重和认可。今天P2P圈钱跑路、数月内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互联网金融市场或许将伴着冬天的来临迎来它的“严冬”,但对此董祺反而更多的是淡定与从容。他认为,一方面,“普惠金融”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块业务类型多样的分散模式并不惧怕外界风险反而冲击;另一方面,公司旗下各平台上出售的所有产品、现金流管理都由自身技术来控制风险,即使资金流动性完全冻结也不会造成运营层面的被动。
当然,无论是对技术的追求和挑战,还是对金融领域的求贤若渴,都在映现着这家初出茅庐却计划着百世之利的踏实企业为变革互联网金融的锲而不舍。其实,看似不简单的事物其本质也许会更纯粹。高榕资本在去年投资5000万美元时,看重的不仅是“普惠金融”成立后快速上升的获利数字,可能还有这颗坚持改造“冰山”的不移之心吧。
航标:建立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品牌
为了使上线业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及让每个人的经验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发挥体现,“普惠金融”的四位创始人一开始便有着不同的分工。有趣的是,年龄从70后跨度到85后,这同样是一个很微妙的组合。那时因为在风险管控、产品设计;技术、财务;互联网运营方面都分别派由张辉、张帆、杨帆几位创始人专项负责,所以董祺就担起了经管操作层面业务的重任。
如今“普惠金融”已济济一堂,指挥着四千号人马,董祺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方式。在宝洁工作的十年经历让他相信,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将是使人紧密合作和信任的最强纽带。在他看来,互联网行业比较急躁,金融在二级市场里更是。但“潮水”有起有落,建立抗周期的能力是抵御低潮,筑就“高塔”的根本,而拥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强的责任感、提升平和的心态与学习领悟能力、忍受和独守寂寞,就是其中的关键。当吸聚的一批人有着共同想法又能为之奋斗,那这一定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无价之宝。
未来,董祺及“普惠金融”所有团队仍会在这个“未被服务的”市场中坚持着一贯的责任心、良心以及奋斗之心。“向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公平的、便捷的、透明的金融服务,建立全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品牌”是“普惠金融”的愿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圈子里,董祺无私地认为,时代给予了互联网金融蓬勃成长的机会,那“普惠金融”就必须站在这个窗口,将更多的机会送到千万家、千万人心里。这是航标,也是“普惠金融”的承诺。
文/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