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2号坐落着一座极富特色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背靠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它就是中国古动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专门的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收藏展示着包括恐龙骨架在内的许多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作为我最喜欢的古生物博物馆,现在我就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中国古动物馆追寻生命进化的片段。
鱼中活化石
一楼展厅的一角有一片安放着巨大玻璃鱼缸的蓝色区域,鱼缸里保存了一条奇特的大鱼标本。古动物馆中怎么会有现代鱼类的标本呢?这条鱼名叫拉蒂迈鱼,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拉蒂迈鱼是现今唯一的空棘鱼类,它的亲戚们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但是后来都灭绝了。拉蒂迈鱼的外形奇特,它所在家族的鱼鳍中都是长有骨头的,正是这些长骨头的鱼鳍后来演变成了两栖动物的四肢,而爬上陆地的两栖动物最终进化成了我们人类。
现在,只在印度洋的科摩罗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有少量存活的拉蒂迈鱼,它们的外形与几亿年前的亲戚们几乎一模一样。拉蒂迈鱼的数量十分稀少,中国只有6条。中国古动物馆中的这条拉蒂迈鱼是科摩罗政府在1981年3月赠送给我国的,作为回赠,我国送给了对方两台拖拉机和许多农具。
与恐龙大腿骨比高低
顺着楼梯来到二楼,正对着你的是一面墙和一块靠墙而立的巨大化石,这块化石是马门溪龙的大腿骨。在化石一侧的墙上写着“与恐龙大腿骨比高低”,很多小朋友都会兴奋地跑过去,比比是恐龙大腿骨高还是自己高,爸爸妈妈们则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们和恐龙化石拍照留影。
在人类面前,这块化石已经非常巨大,但它只是马门溪龙身上很小的一部分。马门溪龙是中国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全长超过22米,屁股的高度达到了3米。在它面前,人们真的是非常渺小。马门溪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那超长的脖子,脖子占了它体长的一半。其实在中国古动物馆中不仅仅有马门溪龙的大腿骨化石,而且还有一具完整的马门溪龙的骨架,身体和尾巴虽然在一楼,向上伸起的脖子却让脑袋出现在了二楼哦。
古象大集合
中国古动物馆的三楼展出的都是远古的哺乳动物,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位于展厅中央的古象骨架。在众多的古象当中有一头最大最雄壮,长度超过7米,高3.5米,光是那对巨大的象牙就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长还要长,它就是剑齿象。剑齿象发现于甘肃省,最早被称为黄河象,不过现在已经改名字啦。
在剑齿象身边有一具长相奇异的古象骨架,它不仅体形较小,而且下巴比其他大象要长很多宽很多。这种古象的下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铲子,于是古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铲齿象。铲齿象绝对是最“奇葩”的大象,它没有长鼻子,也没有长牙,只有铲子般的下巴。为了生存,铲齿象会用铲子般的下巴铲水草吃,有的时候它也会吃树叶。
游览中国古动物馆的时候可不要只参观里面哦,外面同样精彩哦。在中国古动物馆外面的花坛中有古人类和恐龙的雕像,其中的单脊龙最霸气也最凶猛,可不要忘记同它合个影哦。
文/盗龙(责任编辑/何庆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