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破解“财富密码”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驻村,帮扶,
  • 发布时间:2015-11-02 13:45

  成武县孙寺镇“第一书记”促村集体增收小记

  过去习惯坐办公室,摇笔杆子,处理机关事务,现在嘴里经常蹦出来的词是“资金”“项目”,心里盘算的是成本、收入;过去西装革履,现在开口就是“我们村”,经常沾着两脚泥。山东省环保厅派驻到成武县孙寺镇的五位“第一书记”自从来到帮包村,出思路、找项目,心和村民贴在一起,实打实念起了“村经”“钱经”。

  “第一书记”变成了村里人,曾经贫瘠的村庄因为“第一书记”的到来变了样,拥有了无限发展可能。

  赵辉原为环保厅一个处的处长,和他相熟的人,总喜欢叫他“赵处”。他为人谦和热情,老百姓也跟着喊“赵处”。作为省厅五名“第一书记”的领头人,任职后他却犯了难。

  一批和二批“第一书记”帮扶的“五通十有”工程已经完成,第三批“第一书记”的任务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可五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是一抹空白。他带领其他同志跑遍了所有帮扶村,深入了解村情民意。

  孙寺镇有号称“三纵两横”的木材加工集群产业带,很多村民靠木材加工走上了致富路。但仍有部分村民渴望发展而苦于资金短缺。赵辉得知这一信息后,脑海中勾画出一幅蓝图——上马村集体的木材加工厂,公开由村民承包,而承包金即成为村集体收入,用于集体公益事业支出,建设资金由后方单位解决。

  在党小组和村委会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赵辉任职的侯楼村进行试点。经过选址、征地、搭建功能用房、购买机械、安装线路等一系列工作,一座功能齐全的木材加工厂顺利完工。村民侯照端以5.4万元承包金,成为首个承包人。开业当天,在鞭炮齐鸣中,村民们自发扭起了秧歌。

  赵辉创新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模式,成了全县“第一书记”学习的样板,大家纷纷前来取经,而孔李庄村和刘庄村的一些村民干脆涌到刘仁海、牛炎两位“第一书记”的办公室。“刘书记,人家侯楼村都建木材加工厂了,咱也建呗!”“牛书记,咱村要建了木材加工厂,我承包,我出的承包金保证比侯楼村的多。”带着村民的热切希望,两位“第一书记”向赵辉汇报了这一情况。

  “既然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这么高,咱‘第一书记’当然要大力支持。你俩现在就着手办吧!”赵辉工作上向来是雷厉风行。两位“第一书记”不敢怠慢,建厂到承包完毕,所用时间比侯楼村缩短了好几天。

  面对侯楼、刘庄、孔李庄村集体增收项目的迅猛发展,王增国、王修保两位“第一书记”坐不住了。但王庄村和于楼村距离木材加工产业带较远,而且村民并不熟悉木材加工方面的行情,盲目发展,定然适得其反。

  两位“第一书记”和村委成员开起了“群英会”。王庄村是蔬菜专业村,有几十年的种植传统,但种植模式几乎一成不变。那咱何不发展现代化蔬菜大棚?王增国带上村委成员和几个种植能手奔赴寿光等地。高标准蔬菜大棚种植的巨大效益,让他们为之振奋。当即决定在寿光采购建设用材,聘请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开展蔬菜大棚建设。回村后流转开发大棚用地20亩,建成的5个高标准、高质量蔬菜大棚投入使用,实现集体收入5万余元。

  截至目前,5村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建设杨木加工项目12个,建设蔬菜大棚10个,规模化养殖场2处,规范整治坑塘18亩,年产值可达亿元以上,利润36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个,年增加村民收入250万元以上,既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又充分发挥产业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激发了村民的创业致富热情。

  李启恩 李丙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