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电商,有钱就该此般任性?

  有钱任性?还得靠融资融得好

  如何更贴切的形容当前的二手车电商市场呢?借用张惠妹的一句歌词—我就是火!比如前言中提到的优信二手车,这家在今年3月份才正式上线的二手车电商,在上线当月便宣布获得了百度、KKR和Coatue领投的1.7亿美元融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纵观整个二手车电商市场,也不难发现类似优信二手车的例子比比皆是。仅今年8月截至到发稿前,就有4家二手车电商宣布获得融资,且融资规模都在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车猫网更是以B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额创下行业融资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车猫网、人人车以及优信二手车等平台获得的融资背后,都有BAT、小米和京东等巨头的身影。很显然,巨头们都齐刷刷的盯上了这块蛋糕。

  除了疯狂的融资,二手车电商平台也积极的为自己的品牌背书。9月中旬,赶集网创始人、58赶集联席CEO杨浩涌宣布,“赶集好车”正式更名“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同时,未来一年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的市场扩张。除此之外,今年7月,由平安集团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打造的平安好车也宣布,将斥资60亿元人民币推广“中国二手车保障计划”。

  显而易见,二手车电商市场正处于大热的起势阶段,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二手车电商出现和巨头插手。虽然二手车电商融资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但市场和消费者能手到擒来么?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前不久,京东CEO刘强东在内部讲话中说道:“只卖两辆车的二手车APP估值2亿美元。”一语道破了二手车电商背后的“心酸”—估值高达2亿美元的二手车APP,竟然只卖出两辆车。这种情况好比电影市场的“叫好不叫座”一样,资本和二手车电商都看好这个市场,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逐本溯源还是消费者对二手车电商的信任度不够高,绝大多数卖主卖车的方式仍是将车拿到4S店置换、转手熟人或者卖给二手车车贩子,而买主更多的也是从朋友和熟人手中购得二手车。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二手车在线交易规模仅占二手车总体交易份额的3%。

  在消费者不愿意买单的同时,刷单和烧钱现象也愈演愈烈,因为二手车电商要做一份好看的数据给投资方看。今年9月,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公布业绩数据—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9月单月交易额预计破4亿元人民币,在C2C二手车领域一举打破了人人车在8月份公布的交易数据,然而在刷单盛行的互联网大环境下,这个数据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实际上,数据缺乏说服力是现目前二手车电商市场的通病。去年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二手车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中,优信拍以47.8%的交易规模占据首位,车易拍的占比为16.6%,而易观智库的数据却恰恰相反。后者的这一数据遭到车易拍的质疑,最后优信拍和车易拍还为数据之争闹上法庭。

  种种迹象看来,与火热的二手车电商市场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用户对二手车电商并不感冒。而二手车电商现在的对策是,通过广告给消费者普及二手车电商的模式,打响名号,到时消费者自会主动上门,然而真有这么简单吗?

  别太放肆,二手车电商急需树立口碑

  传统二手车交易有两个难点—价格和车况不透明,因此许多线下二手车交易多发生在熟人之间。那么想要快速获得市场的二手车电商是否应该从消费者的痛点入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做好售前、售后服务,让用户爽了,口碑自然不用愁。二手车电商可建立一个完整的车况评估系统—数据库+车况监测师,以收集了大量不同车型参数的数据库为数据支撑,再配备车况监测师和检测设备的实际检测,对车况作出最大化的公正评估。这样既能让买主感到心里有数,同时做到透明公开化的二手车电商也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至于售后服务方面,二手车电商平台与线下二手车经销商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因为消费者怕自己购买二手车出问题后,追责时无处可去。那么如果二手车电商能建立售后维修部门,提供更多的汽车售后服务的话,一来可以以完善的服务系统让消费者放心,二来还可以发展汽车后市场的O2O服务,获得更多的利益空间。

  其实,急于打开市场的二手车电商们还有些跑偏了,如优信二手车这样简单粗暴的用广告砸出名气的做法并不可取。随着互联网资本遇冷的加剧,定会波及到二手车电商市场,到时钱烧完了,又无法进一步融资,平台服务和口碑形象也没落实,二手车电商又该怎么办呢?答案可能就是走投无路。所以二手车电商应该做的是如上文提到的,搞好服务,树立好口碑,如果真要烧钱,也应该换个方式—比如把这些广告费化作补贴来补贴给消费者,这样或许更实际一些。

  文/不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