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如何看待老对手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BM,惠普,戴尔,英特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0 09:43
IT巨变时期,IBM如何看待自身转型?又是如何看待老对手近日的大动作的?近日,笔者采访了IBM全球执行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Steve Mills)。
由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颠覆作用,诸如IBM、惠普、戴尔、甲骨文、英特尔等IT巨头都在近期进行转型。这其中,戴尔退市后又在上个月以570亿美元收购EMC,这成为IT领域最大收购案;惠普本月完成分拆,成立惠普和惠普企业两家独立公司;甲骨文则一门心思竭力向云服务转型;英特尔今年斥资167亿美元收购FPGA企业,并积极挺进物联网、嵌入式等智能硬件市场;而IBM在今年年初不仅将原有的软件、硬件和服务部门进行组织架构重组,还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安全、社交、认知计算(沃森)等热点领域展开全新布局。可以说,IT巨头们的转型有目共睹。
此外,这些IT巨头进入中国也有相当长的时间,短的也有近20年,长的已经超过30年,它们在中国的角色在不断变化。今年,戴尔宣布价值千亿美元的投入,惠普与紫光展开资本合作,英特尔资本在中国投资初创企业,而IBM则开放并授权POWER处理器知识产权……这些让外企都更加紧密地融入中国市场,正如IBM提出的“中国合伙人”战略,也可以理解为外企现阶段的共同发声。
那么,IBM如何看待自身转型?又是如何看待老对手近日的大动作的?近日,笔者采访了IBM全球执行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Steve Mills)。
作为IBM主管软硬件系统的全球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位高权重。他管辖的部门占据IBM的半壁江山,每年为IBM带来超过400亿美元的收入。他领导全球11万IBM员工从事开发、制造、销售、市场与支持等工作,为全球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关键业务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纯蓝”,他在IBM工作超过40年时间,今年1月又任职IBM全球执行副总裁,经历了IBM数次起伏和转型。
同时,史蒂夫·米尔斯也是笔者最为喜爱采访的IBM高管。因为对于他,没有不能回答的问题,也没有对问题的空洞回答;既可以宏观到财报解读,又可以具体到技术趋势;既可以追述几十年前的IBM,又可以前瞻未来20年的量子计算;既可以谈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又可以谈自身生态圈的战略……
中国计算机报:这个时代,传统的IT巨头都在转型,IBM自身也是其中之一。您如何评价戴尔的收购以及对IBM的影响?
史蒂夫·米尔斯:只有时间才会让大家看清楚这种合并是不是有它的价值。过去,戴尔和EMC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并购之后它们依然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从历史上的大型并购案来看,我们也知道甲骨文收购了Sun,以前甲骨文和Sun也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现在依然是,当然Sun的市场份额却比原来小了。同理,在惠普收购了EDS之后,EDS的市场份额也小于当初。而且,所有这些大规模的并购,本身就具有很多挑战。
中国计算机报:外企进入中国已经有二三十年了,大家不约而同都在宣布类似中国合伙人的战略。同时,这些外企在中国资本层面动作很多,比如投资中小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谈到资本层面就是真金白银的投入,IBM在中国是否也有类似计划?或者您认为IBM的中国合伙人计划有什么特别之处?
史蒂夫·米尔斯:我们专注的事情就是让我们的生态圈合作伙伴能赚到钱,把他们的业务发展起来。虽然包括英特尔、惠普等企业能够直接把资金带到中国来,不论是通过合资还是通过投资,或者通过种子基金的方式投资给中国,但在如今资本市场火热的年代,我认为中国公司现在缺的不是钱,他们缺的是技术和技能,还有把他们的客户服务好,让他们的客户满意的方法。
IBM提供技术和技能的转移,以及实验室的配备资源。我们和其他外企不同,更着重把我们的技术和经验转移给合作伙伴,这在全球也是一样的做法。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让合作伙伴真正成长起来,这才是更好的、更长远的投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更为复杂,但却在促成一个新的市场,因此成效更为长久。
比如,在中国的OpenPOWER计划。长远来看,这些合作伙伴能够积极加入到OpenPOWER联盟中来,关键还是看能否获得商业利益。我们看一下手机市场的ARM模式和英特尔的Atom模式,使用后者作为应用方案的厂商就很少,就是这个原因。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我们的OpenPOWER效仿的正是ARM模式,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拿到授权技术,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同理在这个市场,英特尔也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计算机报:IBM的PaaS云平台Bluemix近日落地中国。但业界不少人评论认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中,外企进入公有云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不知您对此有何回应?作为一个PaaS云平台而不是IaaS云平台,Bluemix落地中国意味着什么?
史蒂夫·米尔斯:首先,并不存在时机太晚的问题。因为,公有云服务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如果有人说我们的云来晚了,可能他并不太了解实际情况。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么就说明市场上不需要创新了,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云市场上不断有企业推陈创新,也不断有成长起来的创业企业。
Bluemix就是一个PaaS云环境,它里面有很多技术、工具、部件和服务,也有非常好的导航体验,组合在一起能够让开发商更快地开发一个全新的云服务。Bluemix是遵循快速迭代和敏捷开发的理念设计的,这里有工具、机制、环境,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快速把它们组装起来,进行产品定制化开发。此外,有很多IBM自身的技术也是通过Bluemix平台发布的,如果Bluemix没有在中国落地,这些技术也就无法对中国市场产生影响。
谈到大家在云上的战斗,其实是一系列的:IaaS云的公司就包括IBM、亚马逊、微软、Rackspace,还有一些电器供应商也有类似的服务;PaaS提供商比较少,主要就是IBM、亚马逊、微软提供开放的平台,Salesforce也有但层面不同;SaaS提供商就有几千个公司在提供服务,当然IBM也是其中一个。
中国计算机报:IBM正在经历转型期,并且也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转型的方向是剥离低价值部分向高价值领域转移。不过,业界认为IBM低端存储业务也不属于高价值业务,您如何评论?
史蒂夫·米尔斯:首先科技行业一直都在变化,一直有新的高价值领域不断涌现。就IBM来说,转型是持续的,如果不持续前进,就会被别人超越。面对挑战去追求高价值的领域,这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比如,1980年代的时候,硬件占IBM销售收入的82%,2014年它已经下降到15%。
几年前我们就在做存储转型。比如低端的存储业务我们OEM,磁盘、闪存就不直接自己生产。当然目前大型存储公司都基本如此,都是利用第三方OEM。但是在存储方面,我们依然通过软件管理的产品和功能,这叫软件定义的存储。我们不但对存储品牌重新命名,也非常重视闪存、固态存储这些新型存储产品,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固态存储提供商。
此外,史蒂夫·米尔斯还谈到了IBM前瞻性的量子计算研究。他表示,IBM的预期是在2020年—2030年,可以在特定的需求场景下研发出商业可用的量子设备,比如政府项目和一些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场景。
文/本报记者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