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寿险 谁与争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安邦人寿,平安人寿
  • 发布时间:2015-11-23 16:53

  《投资者报》“2015年先锋寿险榜10强”评选

  2015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哪些保险公司异军突起,哪些保险公司具备发展潜力,哪些保险公司成为先锋力量?《投资者报》根据市场保费规模、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选出的先锋寿险10强将告诉你答案。

  传统寿险三巨头保费规模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一批中小型寿险公司异军突起。今年前9个月,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跻身1000亿保费规模俱乐部。

  过去一年有19家保险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获得股东558亿元的增资,最大的一笔增资来自安邦人寿。11家公司通过募集次级债进行了融资,融资规模为615.5亿元。

  近日,保监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称,按照“偿二代”标准,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共有11家,其中寿险就有6家。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各行业都在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寿险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寿险三巨头保费规模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一批中小型寿险公司异军突起。今年前9个月,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就跻身1000亿保费规模俱乐部。

  近日,国内保险行业更是被一则消息刷屏,曾在国内资本市场大手笔收购资产的安邦保险继续推进海外发展战略布局,溢价29%以15.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美国人寿保险公司。

  国内市场,今年三季度股灾期间,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国华人寿、百年人寿、阳光人寿、中国人保等8家寿险公司举牌20家上市公司。这些举牌的保险公司除了中国人保,其余并非传统的大型保险公司,但恰恰是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以多元化的竞争手段搅局寿险市场。

  台前热闹的背后,是台后实力的增加。根据保监会网站,截止到2015年9月,全国共有75家寿险公司成立营业,其中中资公司47家,外资公司28家。2015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哪些保险公司异军突起,哪些保险公司具备发展潜力,哪些保险公司成为先锋力量?

  为使投资者对寿险行业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投资者报》制作了“2015年先锋寿险10强”榜单。在全部寿险公司中,我们排除了成立时间不足1年等数据异常的以及专业的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公司,最后参评的寿险公司共有53家。并设定4个指标:市场保费规模、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各指标权重分别为40%、30%、20%、10%。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保费增长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选取了保费增长指标,并且给予了40%的最高权重;保险公司要扩大规模生产,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雄厚的资金实力是支持保险公司长期发展的血脉,因此保险公司自身的融资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我们给予融资能力30%的比重;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至关重要,但由于多数保险公司是非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只能查到去年年底的,不能准确反映最新的状况,所以我们给予了盈利能力指标20%的权重;偿付能力是监管的标尺,体现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我们给予了10%的比重。

  与多数评选体系不同的是,《投资者报》此次评选只以定量评价结果为基础,扣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数据说话。最终,《投资者报》评选出的2015年先锋寿险10强的结果如下:安邦人寿、平安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弘康人寿、人保寿险以及百年人寿。

  寿险行业频现黑马

  随着寿险市场的好转,国内寿险收入持续增长,前10个月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7302亿元,同比增长18.25%。整体增长的背后则是一批新兴保险公司的异军突起。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前10个月保费数据,总保费超过500亿元的公司就有11家之多,分别为:中国人寿(3255.6亿元)、平安人寿(2342.5亿元)、富德生命人寿(1285亿元)、华夏人寿(1190亿元)、新华保险(968.8亿元)、太保人寿(953亿元)、人保寿险(851.8亿元)、泰康人寿(799亿元)、太平人寿(654.6亿元)、安邦人寿(615.9亿元)和前海人寿(553.7亿元)。

  其中,前10个月最大的变化是富德生命人寿和华夏人寿保费总规模的快速增加。今年上半年,华夏人寿总保费首次跻身行业前三,到了8月份,富德生命人寿以1085亿元的总保费领先于华夏人寿的1064亿元,行业前三位置一直保持到10月份。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保费之所以快速增长源于公司通过理财险冲击规模。前10个月,富德生命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679亿元,可以说是占总保费的一半。华夏人寿靠理财险冲规模的逻辑更清晰,1190亿元的保费中,保户投资新增交费就高达1152亿元。

  从同比增速来看,规模保费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华夏人寿增速排名首位,同比增长118%。增速排名第二的是富德生命人寿,同比增长115%。增速排名第三的是安邦人寿,同比增长37%。

  除去华夏人寿与富德生命两家,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新兴险企成长惊人。其中,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而公司前10个月的保费规模为554亿元,同比增长108.8%,排名已经冲至第11名。同样成立于2012年的珠江人寿,目前的主要业务范围局限在广东,来自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珠江人寿前10个月的保费为186亿元,同比增长133%。

  从纳入统计的50多家公司来说,保费同比增长翻番的还包括德华安顾、弘康人寿、中航三星、正德人寿、中新大东方等16家公司。

  至于传统的寿险巨头,他们在经历业务结构转型后,保费增长重新回归上升通道,四大上市险企前10个月的保费增速均在双位数以上。以新华保险为例,前10个月,公司保费总收入为968.8亿元,同比增速为11%。

  不过,在前10个月的统计中,也有保险公司保费出现了下滑,包括东吴人寿、新光海航、瑞泰人寿、华汇人寿以及合众人寿,其中前三家保费下滑超过30%,因此上述几家公司在保费规模这个指标上获得了负分。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诸如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此类的保险公司,对于规模保费还是有做大的诉求,他们目前主要通过银保渠道来大幅提高销售力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家保险公司寿险发展整体满意,保费增长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国家对保险业的政策支持;第二,受取消保险代理资格考试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少保险公司旗下的一些机构出现了人员翻倍的情况,业务推广力量加大;第三,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理财型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

  安邦获股东增资额度最高

  不断增资扩股,可令保险公司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为业务开展打好基础,因此,增资的规模成为此次《投资者报》评选的重要指标。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截至10月底)有19家保险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获得股东558亿元的增资,11家公司通过募集次级债进行了融资,融资规模为615.5亿元。

  最大的一笔增资来自安邦人寿。安邦人寿的增资速度和规模为业内罕见。资料显示,安邦人寿创立于2010年6月,初始资本37.9亿元。2014年3月,安邦人寿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由37.9亿元增加至117.9亿元。2015年2月,保监会同意安邦人寿注册资本变更为307.9亿元。不到一年时间里,安邦人寿获得股东增资高达270亿元。

  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予安邦人寿强劲的动力,去年,安邦总保费突破600亿元大关,一举挺进寿险公司总保费前十强,总保费增幅达547%。今年前10个月,安邦总保费为616亿元,同比增长37.3%。

  增资排名第二的是渤海人寿。10月26日,渤海人寿获批注册资金从8亿元变更为58亿元,这表明,渤海人寿一次性增资50亿元。作为刚成立未满一年的寿险公司来说,增资可以有助于公司快速做大规模,提升业务价值。

  排名第三的是百年人寿,9月22日,百年人寿获批资本金增至77.9亿元,增资额度超过40亿元。这一资本金规模,按照2014年年底的数据,在全国七十多家人身险公司中,已经能排到第十位。

  增资额排名第四的是华夏人寿,为30亿元。近两年,华夏人寿股东频频增资,2013年,华夏人寿股东两次增资合计50亿元,使公司注册资本金从40亿元增至90亿元。2014年3月24日,公司股东的增资申请再次获得保监会批准,注册资本金上升到123亿元。今年4月份,华夏保险注册资本金又增加30亿元至153亿元。

  有了资金实力的华夏人寿在扩张业务版图时也是豪气十足,今年保费规模跻身千亿元俱乐部。今年9月份,华夏人寿欲再次增资,上市公司华资实业有望对其进行增资,规模高达316.8亿元,如果成功,这将是寿险行业单笔最大的增资。

  截至10月底,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额度排名分别为:平安人寿(338亿元)、安邦人寿(307.9亿元)、中国人寿(282.65亿元)、中国人保寿险(201.33亿元)、华夏人寿(153亿元)、富德生命人寿(117.5亿元)、太平人寿(100.3亿元)、阳光人寿(91.7亿元)、太保人寿(76亿元)以及民生人寿(60亿元)。

  除了增资扩股,平安人寿、安邦人寿、泰康保险还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分别筹集了150亿、150亿以及110亿元的资金。前海人寿在获得增资扩股之外,还通过次级债获得了58亿的融资。

  中小型险企利润增幅高

  由于多数保险公司是非上市公司,无法查询最新的盈利数据,因此在评选时《投资者报》选择了2014年年底利润作为分析的样本数字。

  2014年利润增幅实现正增长的有31家寿险,净利润翻番的公司有13家公司,盈利翻两番的有安邦人寿、君康人寿、前海人寿、弘康人寿、光大永明、中法人寿、工银安盛、中融人寿以及民生人寿。

  安邦人寿以盈利增幅33倍的“超爆”业绩领衔所有的寿险公司,实现净利润为84.8亿元,这也是安邦人寿能获得《投资者报》2015年先锋寿险榜单第一名的重要原因。君康人寿原名是正德人寿,2014年内部股权纷争惨烈,还曾因不满保监会对其虚增资本的惩处而进行激烈对抗。由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获利丰厚,致使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仍然可以利润增长。前海人寿更是其中的行业翘楚,2012年成立,2013年就实现盈利,去年实现净利润1.32亿元,创出了寿险最快盈利纪录,打破了之前寿险需要7到8年才能盈利的惯例。

  记者注意到,去年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实现了盈利,仍有18家公司发生了亏损,例如信泰人寿、东吴人寿、天安人寿、百年人寿、珠江人寿等,亏损额度超过两亿元。这些公司在该项上减分不少。

  偿付能力不足 公司数量上升

  偿付能力体现了一家保险公司抗风险的能力。近日,保监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通报称,按照“偿二代”标准,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共有11家,其中寿险就有6家。

  通报称,2015年上半年,保监会对偿付能力风险较大的保险公司发出了9份监管提示函,并下发1份偿付能力监管函。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和分类监管评级为C、D类的公司,采取了责令增资、停止增设分支机构、停止新业务等严厉的监管措施,及时防控行业风险。

  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进入“偿二代”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险公司需同时报送“偿一代”和“偿二代”报告,但保监会仍以“偿一代”为监管标准。如果按照“偿一代”的标准,二季度末只有一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与2014年末持平。

  由于保监会没有对外公布是哪些公司出现了偿付危机,记者无法以最新的数据对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做出正确评估。只能根据2014年年底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增资情况,对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去年,因偿付能力不足收到监管函的公司,有陆家嘴国泰人寿、信泰人寿、合众人寿、新光海航人寿、以及正德人寿,他们在偿付能力这一项的打分上均受到了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保监会的通报里,特别指出股票市场波动对于保险公司的影响。保监会称,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受此次股市波动影响较大,偿付能力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保监会及时做出了风险提示。目前,受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正在按照保监会的要求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积极应对潜在风险。

  目前,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跨界深度融合的阶段,在保险姓“保”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保监会称,将在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发展。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