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门”三人谈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大众,排放门
  • 发布时间:2015-11-27 14:31

  作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大众“排放门”及其后续每一个衍生事件都会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大众“排放门”不仅对于这个企业,对于汽车行业整体,甚至对于各国政府在尾气排放检测标准等各方面,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都会因这一事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众是否能够渡过这关乎生死的一关?对于汽车行业,相关发动机技术是否将做出革新,以应对各国尾气检测?对于中国,虽然在车本身方面受影响较小,但“排放门”又有哪些借鉴意义?本期焦点案例特约国内著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钟师、张志勇围绕这一系列话题,谈谈各自看法。

  焦点一:大众集团何去何从?

  汽车观察:据已知信息,大众汽车已宣布召回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所售的柴油车型,但大众初期公开宣布只拿出65亿欧元专项资金处理此事,您认为仅是这65亿欧元就够吗?如何解读这个专项资金?

  贾新光:有财经人士估算,如果考虑到美国环保署的罚款、司法部的犯罪调查、各种民事诉讼索赔和大众品牌的商誉损失,“造假门”给大众带来的潜在损失将达到1000亿美元,接近目前大众总市值的2倍。丑闻报道以后,大众汽车股价连续两天暴跌近30%,市值缩水近300亿欧元。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80亿美元的罚款,第一批召回近50万辆汽车,这是最主要的支出。股市是无形损失。但是罚款不一定一次交齐。

  钟师:当美国监管机构还在调查阶段,大众集团主动公开拍出65亿欧元的专款,这是汽车史上史无前例的案例,以往犯规车企面对监管机构掌握真凭实据后,一般主动拿出一笔罚金来进行“和解”结案,几亿欧元的罚金已算是天价了。从未有过犯规车企在未与监管机构讨价还价前会先公开自己罚金盘子的上限额,这是匪夷所思的天价罚金预算。

  张志勇:大众的解决资金不是够不够的问题,随着大众尾气门事件的延续,相关资金还有可能出现变化。

  汽车观察:大众汽车通过此次“排放门”,您认为它失去了什么?补救措施能否挽回它的这些损失?

  贾新光:经济损失之外,是商誉损失,而且影响到“德国制造”的声誉。现在大众比当初丰田的态度要好,首先承认错误,文德恩辞职,并配合调查。下一步要搞好召回,彻底解决问题。

  钟师:汽车巨头汽车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其品牌,品牌背后支撑点是信誉,恰恰大众这次犯规是触及信誉的底线,全部召回问题车仅是最基本的补救措施,可失去信誉的代价成本是不可能通过例行式的召回来挽救的。这将会导致大众在北美车市处于一个长期的冰冻期。

  张志勇:随着大众排放门的发酵,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卷入其中。所以大众汽车未来更多的是因为问题的普遍化而被淡化。由于是普遍问题,因此,大众汽车只要能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发展还是有更多的期许。

  汽车观察:目前各国对大众汽车都在展开各种调查,民间也开始起诉大众,可以说“排放门”让大众面临从车辆召回到民事赔偿,再到刑事调查等多重压力,虽然大众已开始进行一系列“瘦身”,但您认为,大众是不是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

  贾新光:现在还不能说大众要破产。现在大众的主要问题在美国市场,欧洲的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调查有关,而在中国市场影响较小。目前的关键是做好50万辆的召回,其次是解决好欧洲的问题,稳住形势。

  钟师:大众是处于自己发展历史的最危难关头,远未到生死关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强。但对于这些年一直处于发展势头格外强劲的大众集团来说,突然一个急刹车会使得大众上上下下都完全不适应,整个企业心态将发生重大扭转。

  张志勇:不会的。一开始给人的感觉确实是,大众问题非常严重。但是随着更多汽车企业问题的暴露,大众汽车已经慢慢从事件的中心走出来。

  汽车观察:您认为,新任CEO穆伦面临哪些棘手问题?以他的履历与背景,您认为他能为大众带来什么,或者说将带大众走向何方?

  贾新光:穆伦表示,新大众的核心功能是更加密切地关注节能技术和创新性领域的发展,包括集团的产品战略、对外合作等。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通过抽丝剥茧的方法赢回消费者对大众的信任。穆伦今年62岁,在大众的豪华旗舰车奥迪公司担任过领导职务,2010年起负责保时捷的业务,是大众监事会成员,在文德恩与皮耶希斗争中,原来就有可能接替文德恩。因此可能对大众大改组,战略会有大的转变。

  钟师:第一,最直接的难题是如何平息在北美的风暴和以多大的经济代价来平息,这将决定大众未来数年的利润指标变化。第二,事态是否往柴油汽车用量最大的欧洲市场蔓延,那将是对大众最大的经济打击。大家都在观望新任CEO究竟是过渡性质的“救火队长”,还是一位对大众的传统经营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家。

  张志勇:新的领导者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他的履历与背景固然重要,但是,大众的文化与积累才是大众未来能否走出危机的关键。

  汽车观察:有观点说,“排放门”凸显了大众汽车作为一家大企业的“大企业病”,这其中不仅有集权式管理的弊端,也有降低成本、模块化生产的战略思路问题,您是否也这么看?尤其是这种“大企业病”,您认为大众如何避免?

  贾新光:大企业病是通病,大企业都不可避免。一般认为大公司要扁平化。另外我觉得应该把大众中国独立出来(类似通用中国),能够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DSG事件、断轴事件的处理就非常滞后)。

  钟师:巨型企业的大企业病,家家都有,无非看掌门人对体系结构不完善的警觉和改革决心。

  张志勇:这并不是大企业病的问题。大众的问题最先披露的是美国市场,恰恰在美国市场,大众是市场销量都比较小。大众一直期望在美国市场打开缺口。相信美国有关部门早就知道大众以及其它企业相关问题的存在,只是他们更把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和工具,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才公开而已。

  焦点二:汽车行业面临变革?

  汽车观察:此次“排放门”的软件供应商博世宣布,曾建议过不让大众在量产车上使用该软件。您认为,博世脱得了大众作弊事件的干系?

  贾新光:大众之所以被怀疑,就是因为在各汽车厂商发动机和尾气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展示出了超高的不正常的燃效和性能。另外欧盟对宝马、奔驰也在进行调查,如果都有此类问题,就可能牵涉到博世。

  钟师:博世的发展历史要比大众汽车几乎长一倍之久。只要“肇事”的控制软件不是由博世提供,博世当然可以划清与大众事件的关联。大众集团对此的始作俑者也不会愿意让外部企业掺入到这类违规行为中来,这样扩散暴露的几率会增加。

  张志勇:博世不可能脱离干系。因为从博世自己披露的情况来看,订货商不只是大众一家。那么这么多订单的目的是什么?博世必然了解采购它软件带来的后果。

  汽车观察:有观点称,大众“排放门”需要拉进几个“垫背的”,无论是部件供应商还是其它整车企业,其受影响的程度才会被稀释,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贾新光:现在看主要是违法软件的问题,不是零部件的问题。

  钟师:垫不垫背,不是由大众主导就能够拉进来的。

  张志勇:不是拉几个垫背的,本身这个问题就是共性的问题。

  汽车观察:“排放门”的出现,会不会影响,甚至动摇全球现有的对柴油车检测流程、技术标准和法律体系?尤其是在欧洲?

  钟师:从此各大国对柴油乘用车发动机的检测和监管将会增严。

  张志勇:肯定的。欧洲过去赖以发展的柴油车技术大白于天下,使得柴油车路线面临严重的考验。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柴油车技术最终可能被边缘化。

  汽车观察:“排放门”会不会影响柴油车在全球的推广,甚至有观点认为柴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

  贾新光:有人认为,大众排放丑闻可能终结柴油机的发展历史,因为即使技术先进的现代柴油机也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排放标准的要求,除非造假。在欧洲,超过半数的新车都使用柴油发动机,大众事件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欧洲柴油汽车市场份额的下跌,在美国市场的增长也将会停止。有分析认为,监管部门在颁发许可时会更加慎重,在实际测试时会更加严格,这会导致柴油机完成测试变得更难,或者更贵,丧失竞争能力。

  钟师:首先柴油汽车分商用车和乘用车,商用柴油车是社会刚需,目前看不出有哪种能源材料能够大规模地取代柴油,根本不会在这块传统市场造成显著冲击。至于柴油乘用车,全球最大车市中,中国和美国恰恰柴油车的市场渗透率很低,受此事件影响,产销只会更低,总之,无足轻重。但对于柴油乘用车保有量最大的欧洲,监管部门会很纠结矛盾,如果严重打击柴油乘用车,节能效果就将大打折扣,若增加汽油车产销,积累的柴油车优势就不复存在,完成降低CO2排放指标将有新的难度。

  焦点三:中国可以得到哪些借鉴?

  汽车观察:虽然发展较慢,但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被牵涉到大众“排放门”之中,目前大众已宣布在中国召回近2000辆进口大众柴油车。您认为这会影响柴油车在中国的推广吗?

  钟师:中国有关部门和各大城市历来都对柴油汽车推广的政策把握很谨慎,尤其柴油乘用车难以打开市场局面,哪家车企都没能在中国市场都显著优势地位,受此事件影响,对柴油乘用车的全国推广相当不利。

  张志勇:肯定影响。这使得柴油车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发展将遭遇更大的困难。

  汽车观察:“排放门”是否主要体现的是检测标准及现行的法律体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事件会不会影响或动摇中国排放检测体系?

  贾新光:排放门的核心问题是造假,不是检测标准问题。目前国内网上有SCR系统应急装置(尿素半屏蔽系统)大量销售,卖家称此装置是针对国四后处理系统的车辆开发,“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在德国多年反复测试及改良”,有的广告直接点明是博世技术。

  中国的大货车排放一直在造假,所谓的国三,实际还是国二。CCTV对此类问题的曝光有好多次了,但是政府方面从未认真抓过。

  钟师:发生这种事不是检测标准有什么不合适的,而是企业过头追究业绩结果所致。对中国环保部的监管部门并没有什么副作用。

  张志勇:不是检测标准的问题,而是政府排放标准要求与企业技术短板之间的矛盾。也显示出某些所谓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前景是有瓶颈的。柴油车甚至汽油车,都不可能在排放标准方面走得更远。当政策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的时候,企业的技术造假就必然出现。

  汽车观察:有观点说,中国排放检测更是一条黑色利益链,从现行的商用车实际排放现状就可看出端倪,您认为这条利益链能否通过此次“排放门”得到清洗?

  贾新光:虽然有报道称,一些涉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或网络建设的政府采购项目,有官员利用职权授意并伙同编造虚假资质,串改国家标准,串通骗取中标,制售假冒伪劣计量用检测产品牟取暴利,但这条利益链还在,没有得到治理。

  钟师:中国对机动车排放检测的需求规模极大,每年全球最大销量的新车上牌要检测,还有每年的例行检查尤其后者是收费性的商业化运作,又与政府监管部门发放检验合格的证卡密切相关,这里面必然留出灰色地带可供腾挪。长期积累的问题很多,形成一个行业性的利益集团。大众“排放门”与我国的车检行业问题相比较,仅是小巫见大巫,大众“排放门”是一个企业的单个违规行为,我国车检涉及到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行业主管部门、各地主管车检业务的交管部门、执行车检的执行单位,长期虱多不痒,没有真正对这个行业进行严厉整顿过。这次大众的“排放门”是一次行业的法制案例教育,是否能触及行业的神经取决于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和法制建设的力度。

  张志勇:中国的问题与世界问题的解决还不能等同。但是,此次事件肯定会带来中国汽车技术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反省,这可能会更加强了政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汽车观察:大众“排放门”对中国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贾新光:美国有关部门一开罚单就是180亿美元,我们可能罚几十万了事。我国环保部门自称“没有牙齿的老虎”,所以各方面的环保问题都难以得到治理。如何给环保部门装上牙齿?政府要加强监管,包括第三方的监管。我们没有柴油轿车,但是我们的大货车排放问题极为严重,谁来管?

  张志勇:坚定不移地、更大力度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方向。

  岳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