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夫:后危机时期商业银行的转型
- 来源:银行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陈佐夫,后危机时期,商业银行,转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7 14:35
第一,尽管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源于西方,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不是很大,但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银行业和西方的银行业发展还处于不同的阶段,所以面临的问题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说西方的银行出现了问题是源于杠杆率过高,监管不到位,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化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足。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实体的发展需要,本人认为后危机时代银行业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转型:一是业务转型,主要是从收入结构和服务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转变。二是在客户结构上,我们要从以前的重批发、重公司业务转向批发和零售共同发展,尤其要支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包括中小企业、“三农”、“小商户”等群体客户。三是在服务渠道上,要从传统柜台网点向互联网、电话、自助设备等新渠道转型。四是从单纯依靠大银行、依靠国内市场向依靠国际国内市场转型,包括要做好离岸业务的金融创新。五是从分业经营向综合化经营转型,包括开展债券发行承销、财务顾问、保理业务等。
第二,要努力提高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水平。这几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是由于过去风险管理的基础非常薄弱,风险管理的理念非常陈旧,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我们认为还尚需时日。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处理好由于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业务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带来的新的系统性风险,包括在特殊时期做好信贷总量的控制、信贷投放节奏的控制,也包括要做好经济调整结构过程当中行业和产业市场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包括很多跨行业、跨机构、跨产品、跨市场的新业务所产生的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一些风险的平衡控制和选择。
第三,商业银行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应该说,这次金融危机使西方的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形象受损,甚至被“妖魔化”。在我们国家,银行业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社会上对银行的有些观点我们确实不敢苟同,比如媒体上说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尽管不能说竞争非常充分,但是不能说是垄断,因为你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其他一些行业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其选择余地却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银行现在不存在垄断。
面对现在对银行的考量,银行还是要做好以下这些方面的工作:第一,继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创新发展。应该说,提高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法人的责任,但是商业银行在追逐自身利润的同时,绝不能与社会公众利益向背。对于此次西方金融机构的贪婪而遭到社会公众的一致谴责,中国的银行一定要引以为戒。第二,商业银行应该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既要全面支持经济的发展,支持产业的振兴和调整,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包括“三农”、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支持,包括民生系列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要承担更多、更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第三,商业银行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企业、公民责任。应该说,中国建设银行这几年来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实施绿色信贷,采取措施促进民生的改善,出钱资助贫困高中生及需要帮助的人士,援建希望小学,个人捐款等活动。我们认为,通过加大社会责任的承担,一定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形象。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