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准备好了吗?

  • 来源:留学生
  • 关键字:国际学校,官方语言,中文课
  • 发布时间:2015-12-15 17:05

  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中国家长越来越期待高质量的教育。而在如今的中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其中,国际学校以其鲜明的特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席之地。

  国际学校,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国内学校而言。国际学校,采用的是国际课程,比如英国的A-Level课程,美国的IB课程,而非国内的传统课程。当然,去国际学校上学,其代价也往往不菲。首先体现在学费上,要有高昂的学费作支撑,然而学费只是外在符号。现实是,并非交了学费就万事大吉,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渡过国际学校心理缓冲期。

  国际学校虽然近年已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对于未深入其中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陌生,与以往的学校、老师、同学大不相同,是新生入学的中国孩子首先需要面临的第一道难关,而且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这些孩子在开学一段时间中的心理缓冲期。

  国际学校中的语言环境往往不同于国内学校。比如,英国国际学校要求英语是学校里唯一的官方语言,其他语言是明令被禁止的。对于英语不好的孩子来说,语言关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除了中文课和其他一些小语种语言课之外,教师课堂语言都是英语,因而孩子的英语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很多课业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课程设置上的最大不同恐怕要在于它们的中文课。国际学校的中文课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被重视。课时量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多,要求也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高,有时中文课还会让位于其他课。在国际学校,中国孩子对于中文课,具有先天优势。但是,一旦放松,他们的中文会出现下滑。

  国内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在国际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会更为多元。比如,会把学生的努力程度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通常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面要大于消极面,教师也会在评价中对学生未来应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再比如,国际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社团活动能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拓展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孩子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的要比外国孩子多。

  同伴关系的好坏是孩子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存在文化差异。因而,在国际学校,中国孩子之间更易结成同伴。但是,有些中国孩子养成的唯我独尊的性格,容易造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

  如果孩子进入国际学校不久,即出现情绪问题。建议家长不妨往以上方面考虑一下,多鼓励和疏导,帮助孩子较快渡过缓冲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