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轴”心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 关键字:捷豹C-X75,幽灵党,DB10
  • 发布时间:2015-12-16 11:36

  这辆捷豹C-X75并没有混合动力系统的电动机,也没有碳纤维单体式构造,更遑论微型喷射发动机。它甚至连转速可达10200r/min的超级涡轮增压1.6L发动机也付诸阙如。简单一句,它不是捷豹C-X75。阁下其实被自己双眼蒙了。

  当然,这辆车本该如此,因为它是冒牌捷豹C-X75,是电影中的特技替身。

  为防各位错过了坊间流言和先前几页内容,这里有必要概括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话说邦德在新片《幽灵党》中驾驶阿斯顿·马丁,一辆专为该片而设计的DB10。这辆捷豹吗?原来是反派座驾,由一个叫Mr.Minx的老兄驾驶,与邦德的DB10合演了一幕罗马街头追逐战。

  所以整件事应该很简单,不就是借车,找个首都漂移几天,然后完璧归赵(理应完璧,因为特技车在拍摄过程中不曾堕河或冲下石阶,你说不是吗),向所有共襄其事的人致谢,执拾细软打道回府。

  这样想就错了。大家想必心里有数,一旦涉及电影工业,事情断不可能那么简单。别的不说,捷豹就万万不会让真正的C-X75冒这种险。因为它珍如拱璧,涉及大量高超科技。何况作为四驱车,它的动作未必可以满足导演要求,或者撑到杀青之日(第二点尤其事关重要)。

  所以他们另行打造了这里所见的“似是而非C-X75”,而且不止造了一辆,而是七辆。其中两台用作“明星车”,一身打扮完美无瑕,车厢雕栏玉砌冠冕堂皇。另外五辆则是苦力,用于拍摄飞跃腾挪甩来甩去等趣味场面,当中一辆甚至在车顶搭了一个驾驶舱,以便演员在车厢装出高手模样,实际上却由车顶上的真正高手负责驾驶。

  炮制七辆量身定造的车,可想而知涉及大量血汗和金钱。何况捷豹这样的公司,旗下型号的产量通常数以千计,并不惯于小批量生产。不过他们知道有一家公司擅长此道,而且对方曾经参与C-X75计划。对,这家公司就是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作为同名F1车队的分枝,他们在C-X75计划上为捷豹提供了空气动力学、碳复合材和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心得,尽管这些心得在本次拍摄计划上毫无用武之地。

  据我猜测,去年某日捷豹打了一通电话给威廉姆斯,内容大概如下:“哈啰,是威廉姆斯吗?还记得我们取消了C-X75计划吗?我们对此深感抱歉,所以打算再续前缘,但有几个小小改动……”

  就是这样,去年11月威廉姆斯组成了一支12人队伍,着手打造戏中特技车,只是要求上或多或少有别于制作一辆混合动力超跑。“第一件事是它必须十分耐用。”威廉姆斯的Wes Partrdige告诉我,“所以我们用60mm直径金属管设计了一个钢铁骨架,意味着完成品不会轻到哪里。依我看体重应该略低于1500kg,尽管重量在此并非太重要的考虑。最开心的是看到所有完成品熬过拍摄工作送回来后放上夹具一经量度,变形幅度超过一度的底盘连一个也没有。”

  考虑到它们承受的诸般磨难,包括冲下连串石阶、堕进台伯河和跳到另一辆车头上(显然不是故意安排的),这一切不啻是汽车设计师、工程师和制作工匠值得自豪的成就,甚至令人觉得让它们接受EuroNCAP撞击测试的话,受伤最重的反而是那个偏角撞击变形障体。

  他们为这些特制底盘装上车迷不会感到陌生的捷豹机械增压5.0L V8、来自Ricardo的六挡加减式GT3赛车变速器,以及WRC规格的悬挂,还出动了碳纤维框的大号座椅连五点式赛车安全带,另加一套质量一流的液压手剎,再给底盘穿上便于更换的玻璃纤维外衣,基本上便集合了特技车的必备元素,足以让它们熬过百般折磨,夜复一夜连场厮杀。

  夜复一夜?没办法嘛,制作日程就是如此安排。黑夜追逐战的拍摄工作由傍晚六点开始,至早上六时为止,压力本来就十分沉重,所以现场队伍每天得好好利用早上八时至下午二时的空档完成所有机械调整和维修工作。要开车冲下石阶吗?很简单,把那套战斗级悬挂升高40mm就成;更换离合器?几乎是每一晚大战后的例行工作。由于工多艺熟,Wes和同僚现在用不着90分钟就可以换妥离合器。修补车身、调整设定、更换轮毂轮胎和驱动轴,无论特技车手捅了什么蜂窝,威廉姆斯都可以按照邦片汽车专家Action Vehicle的指示把车修正至更胜从前。

  驾驶C-X75的特技车手叫Martin Ivanov。这位俄国人曾为《谍影重重》系列效力,但外界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应该莫过于驾驶雷诺F1赛车在凌空飞跃的货车下面一掠而过的亡命特技,有关视频去年更成为网上毒性最高的异数。

  不过Ivanov今天不在场,所以我有机会一试它的身手。我们现正身处Fen End,捷豹试车中心的所在地。这片场地的风光相当不堪入目,安迪·格林在古德伍德竞速节期间一头栽进禾杆堆的Bloodhound XJ,此刻就停在围栏外斯人独惟悴。围栏内的保安人员则好像着意于保护当地蝾螈多于顾及测试车,除了提出声浪和车速可能构成问题,负责监护这辆C-X75的仁兄更指出我若像对待蝾螈一样胡乱舞弄这辆捷豹,东京首映礼便会缺了一个助兴元素。

  我思疑Mr.Minx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语带杀气据理力争,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唯谁诺诺。别的不说,你相信Mr.Minx会按要求穿上反光衣开车吗?Wes这时把我拉到一旁悄声说:“这辆车甩起来好不精彩。”但我还是决定等待时机,稍后时间才验证他的说法。

  此车看起来赏心悦目,卖相大有说服力,除非你开始用手按压车身和窥看车厢内貌。拉开车门,升举动作谈不上畅顺,车门的人体工学设计想必不在待办项目之列,关门后留下的底部夹缝甚至够我窥看车外风光。

  扣好安全带,拨动开关。这个车厢予人的观感和气氛莫不胜似拉力赛车,完全没有隔音防震之类的舒适设计,纯粹是一件工具,一件在镜头前剑气纵横的工具。点火一刻的雷霆简直石破天惊,数字仪表同时忽明忽灭苏醒过来,红灯频闪凑成一个“SPECTRE”字样,似乎警告来者莫要妄动。嘿!管他呢,我们刚才反正已听过许多口头警告。

  但我可以理解噪音警察为何惴惴不安。捷豹显然不想C-X75在追逐战中被阿斯顿的声威盖过,所以你在车厢外会听到十分嘹亮的声浪,中气十足锋芒毕露,在车厢内但觉噪音震耳欲聋,燃油泵虎啸、变速器金声和发动机咆哮交织成一片纯机械惊涛骇浪。

  由此可知,这辆跑车完全没有顾及特技人的听觉健康,而且深信对方的右脚微调功夫非常到家,因为车上根本找不到牵引力控制系统。尽管后轮胎宽似橡木桶,在这条几乎彻底朽坏的滑溜旧跑道上仍然只能独沽一味甩甩甩,硬是好玩。

  变速比?挑哪个也不成问题,因为这些齿比实际上大同小异,真的可以让你随便挑。显而易见,特技车的车速完全没有必要达到320km/h,所以这些齿比的有效车速一律以介乎30至110km/h为目标,容许我以六挡长开油门大肆漂移而不致被指大吹牛皮。只要想想一台不大正规的机械增压V8居然向这么粗壮的后轮施加如斯巨大的扭矩,你自然会得出食评家Mary Berry尝试冰上驾驶以来普天之下最惹味的漂移秘方。

  换挡功夫只靠方向盘左边的单一桨翼,变招只消一推或一拉。只用单桨,因为方向盘另一边由另一个触发侧滑的装置——液压手刹占用了。这个手刹无疑令C-X75如虎添翼,甚至可以说是我迄今见过漂移步法最准确的快车,套路挺像Caterham,车头一扭,车尾马上脱缰,车手可以利用油门调整姿势,好不痛快。

  金刚不坏身,加上八仙桌上耍完整套拳的凌波微步,不就是特技车的要义吗?比起打造混合动力超跑简单得多嘛。

  文:OLLIE MARRIAGE/图:RICHARD PARDON/译:TONY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