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竹博物馆 立足民间,传承民俗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空竹博物馆,空竹声
  • 发布时间:2016-01-09 16:52

  记忆中,小时候每当看到电视上有关老北京市井生活的影视片段,除了青砖黑瓦的四合院,狭长悠远的胡同,再有便是鸽哨声、口哨声以及“嗡呜……嗡呜……嗡呜……”在耳边响起的空竹声。

  空竹声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声音之一。会抖空竹的人听得懂空竹转动时那欢快的声音,用两根杆把没有生命的“竹疙瘩”变成空中飞舞的“精灵”。空竹在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日子里,给几代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由来

  一拐进报国寺西侧的小星胡同,一个静谧而又充满了浓郁京味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儿里,随着一位老者手臂的抖动,绳上的空竹上下翻飞,发出悦耳的声音。提拉,抖抛,一会儿高过头顶,一会儿穿梭腿间,各种花样让参观者眼花缭乱,止不住地喝彩。这个小院儿,就是京城最小的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占地面积只有200平方米。这位老者,则是国家级非遗抖空竹技艺的传承人李连元。

  2005年,广内街道找到了李连元,商量把地区广为流传的抖空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连元马上着手收集有关空竹的资料。从报上看到空竹制作家张国良要到大栅栏做活动,李连元不请自来,俩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相约携手把空竹技艺发扬光大。2006年申报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北京抖空竹”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李连元和张国良也分别被授予国家级非遗空竹技艺传承人和制作传承人。

  为了兑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做的承诺,广内街道作为该项目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单位,特别与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合作,在街道辖区内利用居委会办公用房改建成一座以空竹为主题的博物馆,2009年5月18日,北京首家空竹博物馆开馆。

  简介

  推开小院儿金字黑匾下的大红木门,迎面是精致的砖雕影壁,影壁上一个儿童玩空竹的图案栩栩如生。李连元的徒弟赵师傅介绍说,这个图案的原形是雕刻在明永乐剔红婴戏漆盘上的。

  大门东边的墙壁上还有一幅精美的壁画。据介绍,这幅壁画原本不在展陈名单中,是一位研究空竹的专家在山西晋祠游览时无意中发现那里有一幅表现儿童抖空竹的壁画,于是他用手机拍下后传回博物馆,“克隆”后的晋祠壁画成为博物馆的“编外”藏品。

  绕过影壁,是三个展厅。上房(北房)是综合展览大厅,分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空竹技艺的流变及抖空竹的各种花样。博物馆专门邀请李连元带领广内街道空竹队的志愿者组成博物馆解说阵容,保证上午和下午各有两人为观众专职讲解。

  四合院的西厢房是传承与保护展厅,这座展厅完整记录了广内街道办事处从建主题广场、出典籍、进校园到荣耀地参加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在传承与保护空竹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努力。

  四合院的东厢房是现场演示和互动展厅,博物馆特意将制作空竹所需的小车床、工具、台案等设备搬进展厅,以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空竹制作的全过程。

  故事

  北京空竹博物馆共收藏空竹400余件,由于空竹属于玩具,极易遗失或损毁,因此收集藏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博物馆的众多的空竹藏品中,有两件一大一小的空竹看着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原来它们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玩物,有两件空竹的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从未对外展出过。空竹博物馆收藏的这对是经过故宫授权的复制品。“我们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到故宫有一对末代皇帝玩过的空竹,马上与故宫联系希望将这对空竹进行复制。”赵师傅介绍说,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故宫方面的消息,就在博物馆开馆前两周,大伙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故宫有了回应,表示同意授权空竹博物馆进行仿制。根据故宫提供的照片和资料,空竹大师张国良先生复制的这对空竹几乎以假乱真,让京城百姓第一次见到末代皇帝的玩具。

  北京空竹博物馆收集藏品时,得到了许多玩家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将珍藏多年的空竹借给博物馆展示,或者干脆将空竹捐赠给了博物馆。博物馆所有藏品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有关空竹的故事。

  博物馆印证空竹出现年代的最早的藏品是一件仿制的明代永乐年间剔红婴戏漆盘。当初,工作人员听说存在这样一件雕有孩童抖空竹场景的明代永乐年间漆盘,便四处寻找其下落,查阅了很多书籍,但没有找到一点信息。后来得知,这件古董现藏于美国洛杉矶博物馆,而在国内能一览其庐山真面目的方式就是台湾某博物馆馆长所著的一本收藏专著,那里面有漆盘的具体介绍和图片。后来在潘家园旧书市场意外找到了这本书,里面有漆盘的详细资料和照片。根据这些资料,工作人员找到工艺制作大师重新仿制了这件漆盘,使得观众可以在北京空竹博物馆欣赏到如此珍贵的空竹见证物。并找工匠把漆盘上的图案放大雕刻在了博物馆刚进门的影壁上。

  老北京的呼声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因中空而得名,在一个类似盘子样的圆木盘上,有一个光滑的轴。人们用两根棍儿拴上一根绳,绕在那光滑的轴上用力将其抖起。随着抖的频率加快,空竹会发出阵阵的响声。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两种。圆盘四周有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一句“精灵盘丝任翻飞”,把古时宫廷女子玩耍空竹的姿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非常悠久。

  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抖空竹以北京、天津所产最为著名。空竹早年为宫廷玩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空竹已被当作一种健身娱乐项目广泛流传开来。

  北京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技术技巧成熟完备,是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发展传承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民国时期,建于明代的宣武区广安门内下斜街的都土地庙(今宣武医院院址),每月逢初三、十三和二十三日就有庙会,特别是春节和二月二龙抬头时,庙会上表演和出售空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受其影响,广安门内地区历史上就有许多以“抖空竹”为重要游艺活动的居民,其中不乏世家传人。

  所以,抖空竹在宣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了群众最为喜爱和玩者众多的一项文体活动。广内街道成立的空竹艺术团,作为中国文化使者,曾出访澳大利亚,参加“北京风情舞动悉尼”等活动;广内空竹协会还在北京十八区县建立空竹健身活动站40个;宣武区还开展空竹进校园活动,全区13所中小学普及空竹文化课程,激发了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今,博物馆每年都会迎来几万人的参观和学习,而他们的表演和宣讲团队也早已走向世界,曾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么多年来,政府的大力扶持保证了博物馆的维护和发展,这一直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也希望通过在博物馆的工作,能让更多人了解空竹文化和空竹人的故事,了解我们在传承和保护老北京民俗上所作的努力,让空竹在一代代人的手里活下去。”李连元说。

  民间手艺是一种文化遗产,它是人性和个性的,又是乡土和民族的,它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心灵追求,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对于民间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为了以后不仅仅是通过图片和影像来回忆它们。

  Tips

  北京空竹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小星胡同9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6:00开馆;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