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2016——多带出一些精英的兵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士官,军人,电路图
  • 发布时间:2016-01-22 14:18

  “有一句俗话,我一直深深刻在脑海里:自己穿得再多也暖不了别人。要做好连队的士官支委和班长,我觉得有两条要诀:一是要自己当标杆,二是要以心暖心。”在2015年广州军区空军第三届“南疆追梦人”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有位年轻的彝族战士,身穿迷彩服、英姿飒爽慷慨激昂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这位战士名叫曾维猛,云南镇雄人,人称“猛哥”,1985年7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现任某连发控技师兼班长,空军四级军士长军衔,先后两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评为军区空军优秀士官“模范之星”,荣立二等功1次,所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猛哥”,人如其名,训练场上勇猛果决,身先士卒。身为班长的他,用一个“猛”字,也带出了一群勇猛的兵。而今,他每天主要进行导弹系统故障排查、训练新兵、培养骨干等方面的工作。

  “专家型士官”:自己当标杆

  2004年,入伍未满一年的曾维猛,在坚持训练的同时对军队的兵器装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在连长和老士官的引导下,曾维猛从最简单的《电路原理》开始学习,从最简单的电路图开始默画,一年下来,图纸足足有五百多张,笔记十几本。

  “我一般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学习,兵器在阵地上,我就坐在阵地上,一边看书一边操作,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当时就很笨拙地对着图纸和机器一遍一遍地看,慢慢地琢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它学会搞懂。”曾维猛向《小康》记者回忆。

  新装备列装部队后,部队的三次集训,曾维猛每次都积极向教员请教、学习,经常缠着工厂的专家提问题、找答案,直到把问题弄懂解决。2007年7月,他和其他一些同志被选送到某基地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维猛在同期所有学员中,第一个掌握发射车、装填车液压传动系统和机械部分操作原理,第一个让师傅放心“单放”执行任务,第一个基地操作考核全优。凭着对本职专业无止境的钻研,曾维猛全面掌握了新型武器发射系统的结构性能和操作、维护方法,被战友们誉为“专家型士官”。

  “这两年装备达到了送修的年限,经常会出现故障。去年快过年的时候,3台兵器车辆同时出现故障,大年30我们都还在抢修,差不多20多天才搞完。”2015年,曾维猛记得比较深刻的是修电机,半个月才弄好,但不管怎样,一旦武器装备出现问题,曾维猛都会和战友们战斗在排故一线,日夜抢修。

  “军中之母”:以心暖心

  一人精不算精,人人精才算精;人人精不算行,代代传才算行。长期在一线带兵排除故障,曾维猛说他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最强大,作为班长,必须争做传承帮带的军中酵母,尽到“军中之母”的责任。

  “我带兵的方法比较笨,就是我来做,让他们在旁边看,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四遍,然后提问,搞明白了就实践操作,手把手教,直到教会为止。”正是本着这份认真的劲头,曾维猛组织训练时要求严格,决不让一名同志掉队。

  而生活中,曾维猛却又用慈母般的心肠关怀感染战士。曾维猛说:“用心去带兵,用实际行动感化他,让他知道你是在帮他为他好,他才会真正跟着你干。”

  有个战士得了甲沟炎,脚趾化脓,情绪比较低沉。了解情况后,曾维猛买来去甲沟炎的钳子,亲自给那位战士剪脚趾甲,挤出脓汁,消毒包扎。那位战士当即感动得哭了,说道:“曾班长,只有我妈妈才给我剪脚趾甲呀!”这个战士一直感恩在心,刻苦操练,后来被曾维猛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我是2012年入伍的,曾班长带过我。有次炊事班下水道堵了,他当时经过,二话没说,就脱鞋子挽裤腿下去,不嫌脏不嫌臭直接用手掏。看到这个情景,我们新兵也跟着一起帮忙。”连队战士王立对《小康》记者说。

  新年愿望:带好兵,也希望有个孩子

  军人总是与奉献相伴,奉献的背后不仅有热血的青春,还有对家人的亏欠。曾维猛说道:“我父母都是乡下人,年事已高,父亲患有肺癌,母亲患有心衰竭,常年卧病在床,从未断过药,家里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父亲却一直对我说:‘家中都是小事,不要耽误了国家的事’。军人忠孝难两全呀!”

  2015年,因个人事迹突出,曾维猛被评选为军区空军第三届“南疆追梦人”,这是组织对“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激励与号召。作为宣讲人之一,曾维猛与其他5名报告团成员一同到广州军区空军各单位巡回宣讲。

  2016年,新的一年来临,作为一名军人,曾维猛说自己要“一直‘猛’下去!”在带兵方面,希望多带些技术骨干,多带出些操作精英,自身也要加强锻炼,争取在比武考核中取得好成绩;而在家庭方面,他说非常迫切地希望能有个孩子,让年迈的双亲能够早点抱上孙子。(侯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记者 张玉荣 编辑/韩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