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良心”,三任特首为她扶灵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杜叶锡恩,英国,香港
  • 发布时间:2016-01-22 15:16

  1913年,杜叶锡恩生于英国纽卡斯尔。

  1948年被普利茅斯弟兄会派往中国江西省南昌传教。

  1951年杜叶锡恩前往香港,在香港创立慕光英文书院,为1950年代的香港市民提供教育。

  2015年12月8日,杜叶锡恩在香港一家医院病逝,享年102岁。

  杜叶锡恩原名叶锡恩,与教育家杜学魁结婚后改名为杜叶锡恩。她虽然生于英国,但操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和普通话。

  她是香港著名的社会运动家及教育工作者,四十年多年来一直服务香港和为社会基层争取权益,敢于揭露港英殖民政府的贪污问题,被很多香港市民视为真正的“香港良心”;她在民意未受尊重的七十年代愿意聆听市民的意见,并呼吁推动民主政制,因而被很多老一辈的香港人视为真正的“香港民主斗士”。

  “活着就要为穷人说话”

  1997年回归后,反对派整天侈言民主、满口不离公义,但在杜叶锡恩面前,他们只能是“画虎不成”或效颦的“东施”。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杜叶锡恩就已经在港倡导民主、寻求公义,而且不求名利、不畏权势,为维护小市民权益而挺身与港英殖民政府周旋。

  当年的香港,街边小贩不给警察和“贩管队”“派片”(黑钱),就会被拳打脚踢、充公货物、罚款坐牢,欲哭无泪。山边木屋区或旧楼发生火警,消防到来,“有水(钱)有水、没水没水”,居民求助无门……在这个时候,杜叶锡恩就会出现在这些无助的小市民面前,为他们多方奔走,还亲身到政府部门举报和向媒体揭发公职人员贪污恶行。

  在上世纪颇长一段时间里,小市民有冤屈就找杜叶锡恩,一些公职人员听到杜叶锡恩的名字就头痛,但因为她是“事头婆”同乡,不好对付。换了是中国人,恐怕早就给“扫地出门”了。

  杜叶锡恩坚守“活着就要为穷人说话”的座右铭,不屈服于各种压力和诱惑。杜叶锡恩的不畏权势,还可说是与英国人身份有关,但她的不求名利,就更显出其人品格的高尚。

  杜叶锡恩的毕生志愿是办学,当时她的学校只是租用大厦两层楼作课室,亟盼能够得到一块地皮兴建校舍。政府就托人“转告”,只要她“收声”,地皮和校舍都可以送上,但杜叶锡恩拒绝了。她宁愿再辛苦些多方设法募捐,勤俭办学,也不肯以劳苦大众的利益为“筹码”去作政治交易。

  曾推动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杜叶锡恩在1963年至1995年间出任市政局议员,经常与当时的殖民地政府对抗,认为香港殖民地时期有很多不公的地方,从体制上指出官僚和特权是滋生贪污腐败的根源。在她的全力推动下,香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了廉政公署,从此香港社会上不公义的事情大幅减少,这也是香港市民至今最感念杜叶锡恩的地方之一。

  她有担任市政局和立法局议员30多年的丰富参政体验,也形成了她对民主真谛的深刻见解。她说:“不是你把自己叫做民主派就是民主的。民主其实是从心里发出,从心里去追求的,是可以包容不同声音和意见的,是不偏不倚愿意坐下来讨论达到一个公平的妥协。”她还说:“民主不是一步登天。”她直斥某些人“实际上是以其不民主的行动,延缓我们的民主进步。”

  叶锡恩在从事社会活动的同时,对爱国爱港力量一直是给予同情和支持。她是一位英国人,追求的是西方式的民主和公义,但她从不掩饰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好感,对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也给予公允的评价。

  在历史转折关头,面对香港回归,她慨然答允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和“港事顾问”,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作贡献。她反对非法“占中”,不认同激进抗争方式。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客观公允,称赞“正是由于把共产主义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

  三任特首为她扶灵

  2015年12月20日,杜叶锡恩在红磡世界殡仪馆出殡,香港特区三任特首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为其扶灵。挽联概括了杜锡叶恩不平凡的一生:百年树人根深叶茂、千古懿行德广恩高;横幅则是:善泽香江。

  1997年7月1日,特区政府首次颁授大紫荆勋章,杜叶锡恩就是其中一位获得者。本来勋章是只授予香港中国公民,但授给杜叶锡恩这位一辈子为香港、爱香港的社会运动家和教育者当之无愧。

  杜叶锡恩是真正的民主斗士。在殖民统治时代,杜锡叶恩公开站出来抨击殖民统治;在民意尚未受尊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愿意倾听市民的意见,是最早呼吁推动民主政治的人。她在香港开创了定期接见市民的先河,接待过的市民多达50余万。

  自从她抵达香港,就为所目睹的种种社会不平等、不正义现象鸣不平,她抱着一种对抗不公的精神投身政坛。身为英国人,却并没有表现出那个时代常见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相反,她把目光聚焦于华人社会那些最底层的市民和那些被欺凌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挺身而出,讨回公道。

  她坚守“活着就要为穷人说话”的座右铭,不为各种压力和利诱“收声”。她发起反对天星小轮在金融危机后大幅加价的签名活动,推动政府为保障交通意外受害者的权益立法,为低收入人群置业、争取长者津贴大声疾呼,赢得了“香港良心”、“冤情大使”等众多美誉。

  她不畏权势,连续揭露官员贪腐案件,对港英政府成立廉政公署有促成之功。杜叶锡恩毕生追求的公正,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小康》记者 陈远鹏 综合报道 编辑/韩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