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的现在和未来

  2015年到2016年底,上海新建和改建剧场将达到40家,其中三分之一建在商业综合体中。

  目前中国美术馆、博物馆的系统中,展览一般分为常设展、申请展和特展。常设展是美术馆、博物馆最主要的展览类型,指长期展示的馆藏作品,比如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里的展览。

  美术馆、博物馆里通常都设有一定面积的临时展览区域,用来举办不同的短期展览。

  短期展览又分为申请展和特展。

  申请展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展览,由办展者(通常是艺术家个人或品牌方)向美术馆支付一笔以服务费、场租费或赞助费为名义的费用,从而获得进入美术馆展示的资格。

  特展则是由美术馆或博物馆结合自身定位主动组织的,因为公立美术馆、博物馆的官方背景,会有大量或是基于国际文化交流需求,或是为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提升公众文艺欣赏水平而举办的特展。

  公立展示馆中的特展

  在上海,作为展览的一种类型,特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彼时的几个展览都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

  而在引进海外版权的同时,自主版权的特展也随着国门打开而渐成气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上海双年展——自1996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只有三十余名艺术家参与,到2000年第三届时就已经成为真正符合国际双年展运营规范的展览。上海双年展绵延至今,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一。

  世纪之交以后,以上海美术馆为例的公立美术馆在特展的策划组织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举办过多个非常有社会影响力的特展。

  在举办特展方面,公立美术馆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它本身承担着向公众普及艺术的社会职责,有设施过硬的固定场馆,有政府的资金支持——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政府对公立美术馆的财政政策屡次变化,有从学术研究到场馆管理的全线专业工作人员。

  2012年,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三个最大的公立展示馆。由于场馆数量和展览面积的大幅增加,上海举办的特展数量与质量又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

  由公立美术馆、博物馆主办的特展,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虽然公立场馆中的特展也会售票,但因为国家对公立美术馆的票价限制——2011年全线免票后,普通展览免票,特展可以售票,但一般都不会超过20元,一般也很难收回展览成本。

  同时,公立场馆追求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追求学术性大于娱乐性,追求公众艺术教育和城市文化形象大于营收需求。因为这样的性质,使公立美术馆不会把特展以产业化的方式来经营。

  民营资本的加入

  在特展的产业化发展历程中,民营美术馆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营资本投资特展,能追溯到的最早案例是2002年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投资方是一家上海本土的民营企业。这个展览全面按市场化运作,投资300万元,50元的票价在当时是绝对的高价,要知道,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当时的标准票价是20元。

  而位于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是上海最早的民营美术馆,成立10年以来,举办过包括“皮克斯动画25周年展”、“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等多个极具影响力的特展。

  最近几年,随着民营美术馆的广泛兴起,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一大批民营美术馆也都为特展的整体繁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览场馆增加的同时,上海本地也涌现出一批民营特展公司。民营资本投资特展,是对公立美术馆特展的有效补充,对于文化市场的多样化发展、提升公众文化艺术欣赏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国家鼓励文化产业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大政策。

  特展有望成为又一文创热点

  特展产业整体健康良性发展,对提升公众文化艺术欣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艺术产业都有着重要作用。不过,今天的特展,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行业的软硬件建设,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本身没有太多数据可供比较。

  在行业间,可以借鉴电影市场与演出市场作为参考。因为其所针对市场的相似性,特展有望继电影、演出之后,成为又一文创热点。虽然特展目前的市场规模和电影市场、演出市场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它们都是以普通公众为目标受众,都是文化娱乐产品,电影、特展、小型演出的票价互相接近,其消费者也有很大几率互相转换。

  在所有的文化消费中,电影是最受欢迎的方式。据《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5年)》透露,上海市民中,“36.8%的人每月去看一次电影,31.4%每年几次,17.6%每周一次”。而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5%。从演出市场来看,从2015年到2016年底,上海新建和改建剧场将达到40家,其中三分之一建在商业综合体中。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展在场地数量、特展数量、观众规模、票房等各项指标上,目前要比电影、演出市场的规模小很多。但从特展产业的内部来看,过去几年在特展数量、参观人数、票房收入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呈现了稳步上扬的趋势。

  文/贾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