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瑗:慈善并快乐的“能量姐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张瑗,慈善,海洋天堂
  • 发布时间:2016-02-17 14:05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在哪里,不去试一试还真的不知道。”这句话用在90后成都姑娘张瑗身上非常恰当。

  小时候的张瑗一点也不出众,甚至比别的孩子还要“笨”一些。从小学到初中,她都是严重偏科的学生。像只有两条健壮前腿拉车的马儿,拖着沉重无力的后腿,怎么努力都快不起来。

  也许是小时候跟妈妈读了太多诗词和喜欢看各种杂书的原因,她对语文、历史、生物等课程,学起来轻车熟路,拿个满分都没问题。可是那些数学、物理、化学里面的数字、公式她一看就头疼得要死,百学不会,让“望女成凤”的张爸张妈也彻底失去了辅导她功课的劲头。“这孩子,还是该干吗干吗吧!”张爸无助地摇摇头。

  初中毕业后的张瑗,读了个名不见经传的职高,又去四川大学念了个夜校,马马虎虎完成了她的求学历程。刚开始,一脚踏入社会的张瑗,也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当了个门槛不高的话务员。每天嘴不停、手不停地办理各项业务,一天下来也是蛮累的。

  之后张瑗去卖衣服,她凭着高挑的身材、甜甜的笑容,销售业绩居然也不错。一位老客户非常喜欢她,几次动员她去推销红酒,张瑗动心后转去推销红酒。

  初次接触红酒时,她突然找到了当初学习文科的感觉,一见倾心。那酸甜涩甘醇的各种滋味背后,好像都有一个别样的故事,而她,就是那个找到故事的人。就这样,张瑗做了一名“品酒师”,很快拿到两个品酒师资格证,并且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一段时间后,她就在红酒公司做到市场总监和销售总监的位置,月薪过万。至此,当年的“学渣”终于找到了归属感,有了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

  可命运偏偏又将她拉到另一个方向。那是四年前的一个下午,爱看电影的张瑗邂逅了《海洋天堂》,这部描写父亲和自闭症儿子悲喜人生的电影。这让她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残障人群体,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动之余又非常想伸出手为他们做些什么。

  正好,张瑗的一位朋友托她到成华区残联特教学校帮忙办一件事情。一到学校,她就跑到校长面前,要求做志愿者。从那以后,每周四她都到学校去,风雨无阻。这所特教学校里的孩子,有自闭症的,有智力残疾的,还有唐氏综合征的。在这里,她陪他们玩、跟他们聊天,还在他们锻炼时守护在他们身边。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这位白净的姑娘,毫不吝啬她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而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能量姐姐”,因为只要跟她待一会儿,谁都会感到温暖舒适,心情愉悦。

  一次,张瑗来到特教中心,发现那个最喜欢跟着自己高高胖胖的男孩“大熊”不见了。问了才知道,“大熊”昨天已经被妈妈接回家了,因为他超过8岁,必须离开这里。临走时,“大熊”还特意留给她一只玩具枪,那是他的最爱。

  张瑗心里特别难受,她想到,就像《海洋天堂》中父亲担心的一样,如果有一天这些特殊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或者老师的庇佑,他们将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大问题,而授人以鱼从来都不如授人以渔。

  自从关注残障群体并做志愿者后,张媛也常常在网上查看这方面的资料。她知道国外和台湾有公益机构专为智障残疾人培养就业技能,便想在成都也成立一家这样的专业社会组织。

  想到就行动,张瑗立刻辞掉了年薪十多万的红酒公司的工作,带着“第二人生·公益咖啡”方案来到了武侯区残联。她的想法立即得到残联的支持,帮助她在“善工家园”一楼大厅开办起了咖啡馆。这里的服务人员都是智障残疾人,第一批30多人得到了饮品调制、糕点烘焙、果酱熬制等技能的培训,并且很快就有5人能够走上工作岗位。

  对张媛的“瞎折腾”,很多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不理解,放弃高薪工作来做这样辛苦的事情,不知她图的是什么。而张媛笑着说:“和他们接触,让我储备了很多的‘能量’,我很乐意并享受做这些事。接下来,我还要推出更多的创意,赚很多很多的钱来帮助那些什么工作都无法胜任的重度智障残疾人,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因为我赚的全都是快乐!”

  文/胡云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