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珠 艺术门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林明珠,艺术收藏
  • 发布时间:2016-03-14 14:29

  或许你会觉得,作为豪门出身的林明珠玩艺术收藏,是一件轻易的任性之举,但她迄今已坚持23年,将艺术门画廊拓展到新加坡、香港、上海,她希望能够使艺术平易近人,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她不仅是艺术门画廊管理者,也是房地产开发商……她就如一朵肆意绽放的花朵。本期,于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开幕之际,记者深度采访林明珠,探她究竟以何而精彩。

  名媛疯狂玩法

  林明珠是香港著名富豪林百欣(前任香港丽新集团主席,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与三太太顾瑞英之女,十一岁被送往英国读书,获得金融和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上海协助母亲开发房地产项目,即衡山路41号公寓,其间对上海二十世纪初的Art Deco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她于1992年在香港中环开立第一间“对比窗艺廊”,成为首家在国际范围内专门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机构,后来又相继在上海开设画廊,主要目的是发现及推广当代中国艺术的新兴力量,展示作品从绘画、雕塑到装置、录像……涵盖几乎所有艺术模式。

  除了自己开画廊,林明珠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狂热收藏家,不过她更看重作品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对政治波普的东西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收藏的作品从50后的传统油画到80后的卡通雕塑应有尽有。由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欣赏视角和对中国艺术家的大力扶持,林明珠在国际艺术界有相当的知名度,身影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地所有大的艺术展览与活动现场,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都跟她有密切的联系与合作。

  林明珠也跟世界上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推出有个性的家居装饰艺术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

  因此,林明珠具有多重身份:富家女、画廊管理者、地产开发商……面对如此多元的定义,Pearl则毫不谦虚:“为什么不说我就是我自己呢?我很疯狂,我有很多才能和创造力。”

  从收藏到开画廊

  在回香港之前,我曾在英国读书。在香港,我时常收集设计和艺术作品。我的目的在于使艺术平易近人,但我的焦点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而是广义上的艺术。我将当代绘画作品与设计并列展示,挑战西方艺术形式的官僚主义,并证实无需区别艺术和设计。我想我可能是第一个在椅子旁展示画作的人。

  2003年聚焦中国当代艺术

  在“法国人在中国”期间,我组织了一场关于“法国普通话—法语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的博物馆展览。那是我第一次聚焦我曾收集的中国当代艺术。对比窗艺廊随之出现。它从未打算变成一个商业化的艺廊空间,仅作趣味立体书展示。在我组织“法国普通话”之时,我意识到有太多艺术家正展示着不同类型的艺术,满富诗意而不政治,使其不入主流。我决定我必须代表这些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平台。

  2005年开设第一家实体艺廊

  1992年在香港开设的艺术空间是把艺术、建筑、家具、设计集于一体,而我的第一个实体艺廊于2005年在上海开展,聚焦艺术和设计。自2006年,我的画廊开始为艺术和设计创造不同空间。

  2012年对比窗艺廊更名为艺术门画廊

  对比窗艺廊原是一个同时展示矛盾艺术形式的理念,比如艺术和设计,在中国文人的哲学看来,并无差异。我于2012年将其更名为艺术门画廊是因为,首先,我曾在香港开画廊。我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艺术人物之一,所以我觉得当时正是我再次在香港维护我的存在的好时机。我通过增添我的名字来证明我对艺廊的承诺。作为一个品牌,“艺术门”已开始通过艺术弥合东西方文化差异,所以它从一致性和品牌的观点同样起作用。新名字同样反映了我们的计划发展新方向与展览。

  这23年的改变

  如今,我的艺术生涯已有23年。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观点也有改变。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最初开始收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我对于什么是“中国的”并没有太多想法。我必须学习。我甚至对于我对儒家、佛家、道家和中国文化大革命影响的无知感到傲慢。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我学到了很多,自从我对发展和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和寻找人才的重要性坚信不疑。

  我着眼于各个区域的文化

  目前为止,我们已展出过来自土耳其、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家作品。画廊的使命是跨文化对话。我喜欢创造了东西方艺术历史实践、技巧和哲学对话的作品。我总是很骄傲的将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方观众,并且现在我展示了大量非常有才华的西方艺术家,将他们介绍给亚洲的观众。例如,我曾同中国艺术家朱金石共事,我喜欢他华丽且富有纹理的画作。我同样喜欢苏笑柏对于漆器的当代运用和他对于佛经的专注。但是这两位艺术家都曾在欧洲工作过,并无疑受到过他们在欧洲经历的影响。另外来看,2015年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的调查—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明显受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响。我们将展示一大批来自亚洲和今年在香港举办的西方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艺术家,包括英国艺术家盖德·奎恩(Ged Quinn)的作品,其作品之前从未展示过。

  第一次收藏,仅仅是知道

  我想我收集的第一幅画是伦敦的一个学生展示的,但细节我记不清了。至于为什么选择那幅作品,我无法找到一个我为什么想要一幅特殊作品的理由。但我知道,仅仅是知道,就是它。

  现在收藏,会等待一夜

  我想我的收藏标准总是在进化的。例如,现在我开始欣赏安静的作品。我总是本能的回应艺术并跟随我的直觉。我过去常常冲动的购买作品。现在,我会等待一夜。如果第二天我仍然记得那幅画并由巨大的冲动去拥有它,我将会购买它,如果我能支付得起的话。

  最近收藏,黑默·左伯尼格(Heimo Zobernig)

  最近我收藏了三幅黑默·左伯尼格的作品。为什么?是因为它们打动了我。

  努力做自己,其实很难

  很多人因为我的家庭背景就会觉得我什么都一帆风顺。但是我想说,一个人没经历过困境,怎么能获得自信和经验?人生总有起伏。我的大多数困境来自努力做自己,拒绝走父母的路,并拒绝按他们的期盼成长。在社会中,想要变得不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我的幼年开始,我总是想做自己,相信自己并为自己而活。就我事业初期为例,我父亲从不支持我开画廊。我必须为我的事业而奋斗,尽管我知道他将怎么考虑我的成功。他并未真正地理解我为什么喜欢艺术和文化,我也不认为他是错的。在英国,香港缺乏的文化正在发展。我父亲申明,不准开画廊,他认为那是轻浮的。相反的,他派我去上海做房地产开发,但是一旦我挣到了第一桶金,我就买一幅画。能够置身艺术世界并安然生活,对我来说真的是困难重重。

  艺术生活方式

  我真不确定要怎么阐释“艺术生活方式”,除了说艺术非常重要和我认为你们真的可以从艺术学习到很多,至少和从读报纸学到的一样多。同艺术家聊他们的作品、当代艺术作品的交锋和时而围绕它们的争议,对我来说都是奇妙的。

  我的人生格言

  不要害怕做自己,要爱自己,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

  与林明珠相遇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作为国际性的一场艺术盛宴,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再次聚集众多艺术家、国际收藏家、画廊。林明珠也感慨Art Basel是中国艺术与国际艺术交流的绝佳时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由瑞银集团为主要合作伙伴,汇集来自3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合共239间顶级艺廊,展出旗下精彩作品,艺术品横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时期至最近期的当代作品。一如既往,巴塞尔艺术展将致力展示区内优秀艺术作品,半数参展艺廊均于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于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至3月26日(星期六)于香港会议及展览中心对公众开放。

  艺术门热点播

  热点1 Leonardo Drew

  此前,香港艺术门举办驻布鲁克林美藉艺术家——Leonardo Drew的首次亚洲个展。创作一方面取材自残旧、氧化或被烧毁的物质,由木头、锈铁、棉花及纸张等天然物料组成。另一方面结合新材料,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合并成更大型作品。此外,艺术家还把颜色注入作品进行新的尝试,

  热点2 Pino Pinelli

  意大利艺术家Pino Pinelli的作品受到“Zero artists”的强烈影响,他将运动的诉求封装成胶囊作为表现手法,以此替代传统作画的方式。通过混合媒材几何形态的创作,Pinelli除去了帆布用于普通作画时的存在方式,但同时亦提醒着观众,这依旧是一幅“画作”。

  热点3 Yinka Shonibare MBE

  英籍尼日利亚艺术家Yinka Shonibare MBE(因卡·修尼巴尔MBE)出生于英国,但他与家人在其三岁时迁居至拉各斯。这些如梦境中诞生的雕塑带来仿佛超现实主义一般的诗境,追寻艺术家童年依稀记得的故事,以及自身对童年、民俗、和传统虚虚实实的回忆。《平衡知识的女孩》表现一位摇摇欲坠的女孩小心翼翼地平衡着左手上的一迭书。她踢起的右脚犹如超现实主义里一段静谧的欢乐之舞。

  采访、文/陆爱华 图/艺术门 版式/Edward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