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从去年初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厕所革命”来改善如厕环境。2015年,我国共建设完工旅游厕所2.2万座。据悉,国家旅游局计划今年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5万座,至少投入125亿元。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厕所革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层面,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厕所文化。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透露,该局正在酝酿今年将不文明的如厕行为也列入“旅游黑名单”。
如厕环境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游客游览、度假休闲的整体体验。而公厕数量、管理和运营水平,也成为城乡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部分。
我国许多景区的旅游厕所配置数量较低,特别是在近年来,稍有点名气的景区的游客接待数量都不断创下新高这样一个背景下,游客越来越多凸显旅游厕所配置不足。非但如此,旅游厕所设施水平低、维护和管理水平低,甚至长时间存在设施损坏、无人检修等现状,几乎无法正常使用。当然,相关的问题还包括旅游厕所的技术含量较低等。
这种背景下,加大景区和旅游城市的旅游厕所配置,显得具有紧迫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旅游厕所的配置标准,使之在管理和维护良好情况下,可以为如厕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也颇为必要。国家旅游局还与相关的基金会组织等机构合作,开展厕所技术创新,提高旅游厕所的科技含量,增强其节能节水、除臭环保、资源回收等环保效益,这无疑是值得点赞的。
尽管如此,也需要指出的是,每年新建及改扩建厕所数量多达数万座、涉及资金年均超过100亿元的“厕所革命”,不能单由旅游主管部门一家主导,而这场“厕所革命”的硬件配备阶段,限定在三年以内,更显仓促。
单部门主导项目的优势在于,决策和执行效率高,易于推行标准化管理考核,但也正因为此,容易让项目的管理、审核大权集中在少数官员身上,难以避免道德风险。并且,短时期内年均上马数万座厕所的建设项目,必然会引入统一化的规划思路、配套设施标准和验收考核方式,一是容易让天南地北的旅游厕所变得面目趋同,呆板僵硬,无法有效引入所在景区或旅游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二是因工期急促,缺乏足够的谈判时间,难以在各地将旅游厕所项目通过发包来压低建设费用,最终造成项目建设总成本高昂;三是难以因地制宜引入各地的节能技术和装备。
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很多领导干部很喜欢提及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具体就“厕所革命”而言,硬件完善在目前确实具有一定紧迫性和必要性,却不宜过于仓促,应当一方面加紧完善各地景区和旅游城市现有公厕的功能设施,确保提供正常服务,根据客流需要等因素稳妥推进公厕新建、改扩建工作;另一方面,要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公厕科研、厕所技术创新之中,在新技术经试点实践检验后,再将装备了新技术、新设施、符合环保新标准的新型环保公厕推向全国。
最后来说国家旅游局拟推行的将不文明如厕行为列入“旅游黑名单”。此举用意显然不是为了将“旅游黑名单”扩容到名单装不下的超量人数,而是发挥引导作用和震慑意义,引导游客文明如厕。但这项举措要是真的推出,该怎么付诸实施呢?派人一对一盯着光顾旅游公厕的游客?还是在公厕里安装若干个监控探头,然后旅游部门配备强大的后台监控力量?公厕里还有一两个清洁服务人员,制止一些如厕者趁机吸烟,这是做得到的,但如果要求清洁服务人员去扮演执法者,现场认定不文明如厕行为,还要核查当事游客身份,这样的操作难度恐怕有些太大了。说到底,所谓将不文明如厕行为列入“旅游黑名单”,这种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被正式提出,恰恰表露出有关部门和官员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意识,而是希望工作成效能够尽快的体现,短期内改变游客行为、旅游过程的文明含量。
郑渝川 编辑/陈标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