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花的供给侧改革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赏花,供给侧改革
  • 发布时间:2016-04-06 09:49

  春天一来,有钱有闲的都跑去日本看樱花了,其中一些不嫌累的,还会跨过整个太平洋去华盛顿看。剩下些没钱没闲的大多数,只好在北京的玉渊潭公园,上海的顾村公园,或是武汉大学校园里扎堆。于是,一年一度的“人比花多”、“辣手摧花”场景在全国各地渐次上演。

  我试着用数字时代的话语体系来聊聊这个赏花难题。

  跟庙会以及秋天的香山红叶类似,樱花其实也算是个典型的现象级产品或是现象级应用:在很短的生命周期里有着极高的用户认知度和忠诚度,并且形成了大规模、高转化率的使用需求。同时,此需求以年为周期,在固定时间段内反复出现。

  可惜,这类现象级产品对其应用场所的依赖度过高,而且这些场所还都有容量限制,无法通过大量增加供给来匹配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供需矛盾。

  赏花的需求如此名正言顺、理所当然,那么,只好从供给侧想想办法。能不能用“互联网+赏花”的模式也搞一搞供给侧改革?

  比如直播。搭建一个手机视频直播平台,或依托现有的商业化运作直播平台,各大著名赏花场所都可以自设秀场,签约一些网红出任赏花主播,用户可以一边互动一边看景;

  比如导流。搞一个“花情”监测系统,UI就做成一张地图。这个需要在现有的各大著名赏花场所内都密布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实时统计客流量、监控“花情”,并与服务器端保持数据同步,引入大数据分析手段,在UI也就是那张地图上以图形化方式动态显示饱和度,引导用户对目的地做出更优选择;

  再加个共享。在导流的基础上,鼓励用户针对一些非著名的赏花场所发布图文信息,并做评级推荐,同步在UI地图上进行标记更新,分流一部分自主意识较强的用户去回避峰值需求……

  其实,基于曾经的“黄金周”惨痛教训,国内很多大型的文博、休闲服务机构已经在近几年迈出了数字化改造的步伐。无论是“数字故宫”、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还是诸多城市公园陆续开设的微信公众号,都在试图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但要说真正意义上的扩大有效供给,更好的办法就是把城市里的花花草草再种得多点密点,大家都住在花园里,哪怕赏花的需求再刚性,也都谈不上是“现象级”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