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科技:吃饭贷款都靠“脸”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平安科技
  • 发布时间:2016-04-06 10:01

  作为一家有着金融基因的公司,中国平安希望在实用性和安全性上能看得更远。

  技术先锋谷歌正在美国推广“刷脸”支付,选定多家餐厅尝试该功能。万事达卡也计划在多个国家推自己的“刷脸”支付系统。而在中国,平安早已在内部实实在在地用起来了。

  深圳是平安的大本营,平安分支机构遍布城市多处,八卦岭三路上的平安大厦驻扎着平安科技的大部队,其中就包括了一支20多人研究“颜值”的技术小团体,他们的作品最先被用在了吃饭这件事上。

  在大厦的食堂有个自助餐区域,门口安装了平安内部的人脸智库,员工就餐只需在设备前晃一下,确认识别出来是自己,就可以进去开吃了。而且,只要员工饭卡账户中有钱,系统会通过刷脸自动识别出身份,直接在后台扣款,无需现场支付。

  当然,这个尝鲜式的应用只是在内部测试技术和产品。“未来,对人脸识别最好的印象,就是你都忘了它的存在,同时你又觉得它是很安全的。”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刘飞如是说。这也透露出,平安科技在人脸识别这件事上想要做的更多。

  技术

  总的来说,计算机实现一次人脸识别,至少要完成三个步骤:首先,从包含人物的场景图片中分割出人的面部区域;然后,从该面部区域中提取出人脸特征;最后,根据所提取的特征进行人脸识别。

  随着技术和算法的演进,2012年以后,主流科技公司开始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等进阶技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实现了质的飞跃。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行为的复杂人工智能算法,特点是训练时间长而识别时间短。早在2013年,平安就针对人脸识别方面开始做了一个前期的调研。从2014年开始,平安科技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室团队,开始研究算法和研发核心技术。

  人眼识别准确率的极限是97.53%,平安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精准度在很多测试条件下已达99%以上。从核心技术研究到产品、工程、技术的实现,再应用到业务层面,平安科技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目前,基于平安体系内多年积累的精度很高的大数据资源,平安人脸识别技术自优化的架构可以应对人脸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其次,双胞胎的问题同样可以得到解决,只要两个双胞胎的对应照片被收集到,机器就可以分辨出谁是谁。

  “虽然实验室跑出来的程序并没花太多时间,但是产品化、工程化的过程非常艰辛、非常复杂。”刘飞坦言。人脸识别技术基于机器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结合计算机视觉要想做人脸识别,它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非常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与实验室稳定的环境条件不同,当人脸识别真正投入应用,用户端摄像头的像素、网络信号、动态拍摄时候的光线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是对技术的考验。而商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用户都希望把应用的各种特定条件去除掉,得到自然的体验。

  应用

  不在八卦岭平安大厦办公的员工虽然没法“靠脸”吃饭,但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与这个功能亲密接触。每一个员工的手机里都会安装“快乐平安”APP,员工可以通过刷脸来替代用户密码式的登录方式,通过APP处理考勤、预约会议、查工资、定出差的机票酒店等等。

  事实上,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走过面对内部人员的阶段,在平安系统各业务的商用应用场景已达近10处,使用量近千万。包括平安旗下平安信用卡、平安橙子银行、平安普惠和前海征信等子公司。

  早在去年7月,该技术已应用于平安普惠小额贷款“平安i贷”的融资场景。用户通过“平安i贷”APP申请贷款时,只需要打开手机摄像头,由系统拍摄并抓取用户若干面部影像,再进行检测,即可远程完成身份核实,最快实现6分钟完成放贷。自开通以来,通过“刷脸”完成的业务量已达日均1万单。

  在平安银行,用户办理信用卡即可体验“人脸识别开户”,5秒可以完成身份认证,比对速度可达每秒1500万次,识别准确率更是高达99.993%,能有效防范伪冒申请。试运行5个月时,已经有超过35万客户在申请信用卡时体验了这项科技。

  平安银行的另一个主打业务,2014年11月推出的创新型互联网银行业务“橙子银行”也开通了人脸识别,2015年6月开始在沈阳、郑州、西安、石家庄和太原等五个城市开展人脸识别功能的试点,通过人脸识别(以及随机动作活体检测)辅助客户开立账户。

  在使用人脸识别之前,用户在开户注册和激活平安橙子账户时,需要业务后台以人工方式进行客户身份的核查和验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实时反馈核查结果,较传统的人工核查客观性更强,并且识别准确率和效率更高,有效地提升了账户和资金安全等级与用户体验。

  而新成立不久的平安子公司前海征信,也已将人脸识别与个人征信业务相结合。作为首批获准筹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公司,前海征信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技术、平安科技创新研究院的人脸识别技术嵌入个人征信产品中,帮助合作机构省去人工审核成本,同时预判各类身份冒用和网络欺诈风险。另外,前海征信还推出“好信一鉴通”,可借助人脸识别实现远程开户、贷前身份验证及贷后催收定位。

  未来,该技术还有望延展至平安一账通、平安证券、平安保险,比如寿险、医疗健康险、养老险甚至包括车险等业务上面去。

  人脸识别只有体验好才能进入更多的应用场景,在对于金融属性更强的平安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体验好、安全性高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是最大的考验。而欺诈技术与安全技术在互相博弈中迭代,对于人脸识别提升体验和安全性上,依然有新的攻击技术诞生。刘飞介绍,他们正在研究防攻击识别技术,希望能让通过率更高,误识率更低,但安全丝毫没有折扣。

  他认为,人脸识别仍然处在试水阶段,但“前景是乐观的,下一个阶段毫无疑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那时候,人脸识别系统会将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波段、紫外波段光谱信息应用到特征提取中。也有可能,随着图像采集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可以从面部图像上找到真正存在脸上的“脸纹”。甚至,科研人员除了“教导”人脸识别系统学会认出你是谁以外,还能看出你当时的喜怒哀乐。

  文/董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