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宏调思路嬗变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经济
  • 发布时间:2016-04-11 17:08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构筑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2016年,全球经济要彻底走出此轮困局,必须致力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将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预计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2016年中国经济有望结束下行趋势,逐步企稳,实现6.7%左右的经济增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进一步。

  货币宽松,财政发力,企业环境改善

  2015年全球经济在曲折艰难中前行,对货币宽松等需求管理政策的过度依赖,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升级都加剧了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中国经济增长告别“7时代”,全年增长6.9%,消费、投资与出口均出现下滑,居民消费价格保持低位,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加大。但经济结构加速优化调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就业状况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逐步企稳。预计宏观调控将着力从供给、需求两端强化“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发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深化和落实改革开放”、“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实现国际竞争力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民生持续改善的“新增长”、“新发展”之关键。在中国经济暂别“7时代”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必将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1.经济筑底企稳,增长新动力逐步显现。2016年中国经济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结束下行态势逐步企稳。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长面临“三期叠加”的压力,GDP增速连续11个季度呈下行趋势;到2016年,这种下行压力必然存在一定的惯性。但从积极因素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深入推进,内需和供给潜力巨大。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孕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释放更多制度红利,创新驱动力日益增强。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明确了新的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的举措,也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和激发社会活力。综合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条件和潜力。预计2016年GDP增长将由下行趋势转为企稳趋势,全年有望实现6.7%的增长。

  从供给侧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型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未来“双创”将重点服务于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其中,服务业领域通过创新植入互联网基因已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不断涌现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甚至不少创新企业已开始倒逼制度改革(如专车等)。预计2016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5.7%左右,其中新型制造业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水平,服务业将增长8.6%左右。

  从需求侧看,消费升级和“聪明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需求的源泉,未来居民消费由传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向对美丽环境、文化娱乐、高等教育的高端需求升级,蕴含着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同时,针对这些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则需要鼓励“聪明投资”,把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构性导向与“让市场充分起作用”的配置机制和多元化主体合作制约下的审慎务实、高明聪慧的项目科学决策融为一体。预计2016年全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将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9.5%左右。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路一带”战略与自贸试验区扩大试点,将全面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开放倒逼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来看,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都比较旺盛。预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沿线地区基建需求量将增加到每年1.05万亿美元。此外,“一带一路”还将在能源合作、通商文化、信息产业和自贸区建设方面对中国及沿线国家经济起到拉动作用。预计2016年中国出口将同比增长5%左右,进口将同比下降5%左右。

  2.价格企稳,货币宽松,财政发力,企业微观环境逐步改善。从价格因素来看,2016年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将所有缓解。一方面,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将开始在低位企稳,从而减少中国的输入性价格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整体经济的筑底企稳以及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企业的下游需求有望出现好转。预计2016年PPI全年同比下降2%左右,较2015年下降幅度减小,CPI全年增长1.7%左右,略高于2015年。

  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一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以相对宽裕的流动性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偏弱,需要在需求侧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三是需要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提供有利的利率环境,同时降低存量债务的压力,防范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四是美联储加息后为应对资本外流,需要提供充沛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16年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为“稳增长”保驾护航。预计2016年仍有一次降息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M2同比增速在13%左右,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不太可能降至1%以下。

  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一是财政赤字将更加积极支持“稳增长”,预计2016年将安排公共财政赤字1.8万亿左右,预算赤字率由今年的2.3%增加到2.5%左右。二是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存量作用,同时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大力推进规范PPP,塑造政府重法治、工作透明、讲信用的环境,推进PPP融资支持基金尽早运作。四是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任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在价格回稳,货币、财政政策双发力的有利环境下,预计2016年实体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将有所缓解,企业将切实享受到政府简政放权、为企业减压减负带来的实惠,并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3.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而中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表述,标志着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并为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的政策重点,将转向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从具体措施看: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制度供给。放开价格管制,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价格信号。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优化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完善企业破产退出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市场调节功能。

  二是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及其素质。在全面放开二胎的情况下注重劳动力质量提升与结构改善,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在劳动力要素上实现供给升级。

  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尽快修改国有和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相关规定,助推投资项目落地。探索“股田制”等土地制度的变革实践,并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农业发展模式,以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带动农村和农民现代化。

  四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供给。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基准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不同规模、多元化的经营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五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抓紧处置僵尸企业,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六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大对工业基础设施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重点示范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七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双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八是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美丽中国。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投入力度,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促进环境友好技术及产品的推广,支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2016全球经济走势分化

  2016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八个年头,世界经济仍深受危机拖累,复苏之路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已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尽管除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仍在进行大规模需求刺激,但政策效力开始递减。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主导力量,低增长、低通胀和高失业、高负债仍困扰着全球经济复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盘整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和宏观政策呈分化趋势。全球经济继续呈现深度结构调整特征;货币政策不同步与债务问题将普遍困扰各国;全球贸易规则重塑和地缘政治冲击仍将影响复苏进程。

  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但加息进程将极为缓慢。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经历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得以从危机中率先复苏。然而,其复苏将不断受到全球整体经济环境的拖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长期来看,美国经济脱离全球基本环境而“一枝独秀”的格局难以持续。假设美国经济进入高速轨道,美元汇率的上升将严重打击其出口,并阻碍本土制造业的回归,从而放缓复苏脚步。因此,即使美联储进入加息进程,预计其进程也将极为缓慢。从整体看,预计美国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2.7%,略高于2015年。

  欧元区仍在低增长区间徘徊。欧元区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原因在于其经济结构调整并不充分,复苏主要受益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刺激以及QE政策的内需刺激。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可能有所放缓,因此英国央行的加息决定也将推迟。预计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2.2%,较2015年有所回落。

  日本经济仍将在微弱复苏与衰退中徘徊。目前来看,安倍要实现宏伟目标仍需跨越三道坎:一是巨大的财政压力,二是外部环境承压,三是结构性改革短期难以见效问题。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将微弱增长1.0%,略好于2015年。

  “金砖国家”继续分化。印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随着美联储的加息,也将面临一定资本流出压力,预计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7.0%,略低于2015年的增速。俄罗斯与巴西的经济衰退将有望缓和,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空间有限,2015年或将是俄罗斯与巴西最糟的年份,预计俄罗斯经济2016年收缩0.5%,好于2015年。

  (作者单位为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黄剑辉 应习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