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快速消費品?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文藝,旅行,快速消費品
  • 发布时间:2016-04-12 17:17

  如今,中國很多景點都喜歡借用「文藝」一詞包裝自己。

  很多年前,文藝小旅行的輕鬆風格確實吸引了大批遊客。鼓浪嶼、陽朔西街、西塘、麗江……可是「文藝」的地方多了,人們嚐到了甜頭,效仿的人也漸漸多了。於是很多城市快速炮製出自己的「文藝」景區,而那些大同小異的古鎮也好、藝術街區也罷,有多少真正的文化成分呢?這令人懷疑。當「文藝」變成快速消費品,變得千篇一律,大家難免審美疲勞。更何況不少號稱充滿「文藝」情調的景區,售賣的卻都是雷同的、全國哪裡都能看到的,「Made in義烏」的旅遊紀念品。

  也許這是我的個人見解--我還是覺得,拋去功利心的「文藝」才是「真文藝」。

  這次採訪,我在北京找到了這種純粹的感動。文藝不是快速消費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究竟有多少人能為實現自己的「文藝」情懷,拋下功利心呢?就在去年北京麻雀瓦舍(中國民謠音樂基地,也是著名LIVE HOUSE)宣佈倒閉,被爆出五年虧損五千萬。五年間的一切初衷是,希望將原創音樂在北京推廣下去。在北京確實有很多瘋狂的人,在做很多人想不到的事。

  此次我採訪到的店主之中有職業藝術家、大學教師、公司白領、前媒體人、開咖啡館的古琴演奏者……有人從南非來到中國,完全不通中文,現在卻在胡同裡製作單車;有人從事市場工作,業餘設計和燒製自己的陶器;還有人從銀行有前途的職業辭職,在楊梅竹斜街經營茶舍……很多故事礙於版面限制,不能全部寫出來。而這些故事背後的感動,真的只有親自去到才能體會。

  有人批評北京現在空氣不佳、房價嚇人,變得越來越不宜居。但是每當想起此行的所見所聞,寒風中的街頭藝術家、胡同裡的小朋友、古典的琉璃瓦與現代的玻璃牆交織的夜色、鐘鼓樓的晨煙……我還是覺得再去十次北京也不嫌多。

  助理編輯 藺安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