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草原拍攝手記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外蒙古,攝影,旅行
  • 发布时间:2016-04-13 10:16

  中國的內蒙古,一般人比較熟悉。但在內蒙古北部的外蒙古,即蒙古國的別稱,就比較少人踏足。因緣際遇,我來到了外蒙古進行攝影創作,走進茫茫大草原,碰到了時晴時雨的天氣、能歌善舞的純樸牧民,讓我拍到了一幅幅可遇不可求的作品,留下難忘的印記。

  今次能夠到外蒙古拍攝,真是有點緣分。約在兩年多前,我舉辦了一個以西藏和新疆風景攝影為主題的作品展覽,展期某天,當我在展場巡視時,有一位操英語、中等身材的東方漢子上前跟我打招呼。他自稱是蒙古國人,因工作關係,經常穿梭港蒙兩地。他十分鍾情風景攝影,對我的作品很有共鳴。寒暄過後,他力邀我一起到蒙古國去拍照,說蒙古國四季分明,不單止有沙漠草原,也有茂密的森林、美麗的湖泊和巍峨的雪峰,談吐間盡顯蒙古人的熱情豪邁。

  這位蒙古朋友名字叫Natsag,談吐溫文,年約50多歲,我們經常用電郵聯絡。直至去年中,他告訴我他接受了一份工作,是替一個世界著名網站拍攝記錄蒙古全國的地圖和地貌工作,為期兩三年。他將會駕車走遍全國每一角落。經過半年後,他已掌握了更多道路資料,並不斷寄給我有關的圖片參考,我再也受不了誘惑了,去年八月中與他同行,為期約12天,範圍包括了外蒙古南部弋壁沙漠和西部阿爾泰山的森林和湖區。

  蒙古國面積約為中國的六分一,但人口卻不到400萬,確是地廣人稀,天然資源非常豐富。香港每週有四、五次航班直飛首都烏蘭巴托,航程不到4小時,持特區護照可免簽證14天,甚為方便。抵達首都烏蘭巴托後,但見市面頗多高樓大廈,到處可見建造工程在進行中,感覺並不落後,可說是繁榮呢!Natsag說,這是因為近年世界對天然資源需求甚殷,蒙古的皮毛、木材、稀土等礦產有價,所以相對於七八年前,經濟改善了,國民收入都有可觀的增長,現在城市人和牧民家庭幾乎都擁有汽車。

  3機6鏡1腳架同行

  這次旅程我帶了一部全景相機,配備了一個6,000萬像數的數碼背、一部3,600萬像數的DSLR相機,主要是拍攝風景;還有一部快速高ISO表現極佳的DSLR相機,總共是3機6鏡1三腳架,共重19公斤。

  抵埗頭3天,適逢蒙古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正在舉行,地點在烏蘭巴托近郊的一片大草原上。但見人群從四面八方湧來,有駕車的,有騎馬的,可稱是車水馬龍呢!會場周圍搭滿了蒙古包和帳篷,傳統的賽馬、箭藝和摔跤等活動陸續舉行,還有藏傳佛教祭祀儀式中的跳神。

  旅行拍攝時,我喜用Zoom鏡,因為可保持取裁畫面的彈性。我會盡用數碼相機的數據面積,而不會再作後期剪裁,浪費像數。Natsag雖然早已替我申請了拍攝准許證,但距離儀式地點亦頗遙遠。我選用了70-200mm Zoom鏡,再加上了2X增距鏡,將其增強至140-400mm。這是一幕出場的儀式,我特將鏡頭拉闊了一些,重點不太放在神偶身上,納入多些背景,好讓觀者能感覺到其中的文化元素,看看那中國式的牌樓佈置,大家便知道中國與蒙古兩國文化關係的深遠了。

  我留意到一位穿着傳統服裝正在放大風箏的婆婆,她正好是一個典型的模特兒呢!於是邀請她拍照,她靦覥地答應了。草原是當然的背景,遠方的帳篷也是不可少。這時剛好有兩匹座騎到來,真是天掉下來的機會,這三個元素的結合令作品活潑而生活化,充分表現了當下的蒙古風情。拍攝時,我們常要眼觀四方,背景事物可用則留,無用則棄,構圖要有彈性,多變而又要簡單。

  那達慕大會之後,我們往東往沙漠途中,大約離烏蘭巴托50多公里,遠遠便見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巨型騎馬不銹鋼雕塑(Chinggis Khaan Equestrian Statue)。騎着駿馬的大汗雕像連基座約有50多米高,他手執馬鞭,表情嚴肅威武,遠眺前方無際的大草原,一派君臨天下的氣勢。遊客可循馬腳的內部樓梯上達雕塑的馬首。巨人般的大汗垂眼瞪着眼前像螞蟻般小的遊人,對比強烈。

  戈壁斜陽加強層次

  再往南部開車大概4、5小時,來到了中戈壁省(Dundgovi Provice)的大呼拉爾自然保護區(Ikh Gazriin Chuluu),特點是一堆堆的風蝕石丘,約有五六十米高。8月中,蒙古大概下午10時才日落,抵達拍攝點時,太陽的高度離地面小於10度。拍攝大風景,全景相機是必然的選擇。在荒漠裡拍攝,最困難的是尋找前景,作品中我利用了斜陽作為前景,加強層次和增加深度。但見一座座沐浴於低角度嫣紅陽光下的石丘,恍如沙海上飄盪的帆船,氣氛既荒涼寂靜,飄逸且淒美。

  繼續往南走,來到查干「白色佛塔」(Tsagaan Suvarga),其實是沙漠中一大片丹霞地形的風蝕砂岩斷崖。登上崖頂,只見大地四周都是波浪形黃紅兩色相間的砂岩。低角度的斜陽,能令大地的波浪地形更明顯,用斷崖作前景,拍攝時加上了偏光濾鏡,可除去石上不必要的反光,令到波浪狀大地岩石的色彩呈現出來。

  正當我們沉醉於沙漠寂靜美麗的日落氣氛中,驟見夕陽下飄起了一縷輕煙,我直覺知道正有汽車高速駛來。我立即跳上四驅車頂,因為高角度可以多見些地面。我架起了300mm長鏡頭,等待一個適合的位置和構圖,長鏡效果使到夕陽更覺巨大,揚起的塵土,對比着細小而孤清的小車,好一幅孤軍上路圖啊!

  離開了戈壁沙漠,繼續去往西部的湖泊和森林公園去。在進入公園前先經後杭愛省(Arhangai)的首府車車爾勒格(Tsetserleg),這裡的民房屋頂都油上鮮豔的顏色。我留意到鎭後的石山,垂直線的岩石斷層岩理條紋,剛好與民房屋子的橫線排列,形成強烈的對比。偵測了方位,我早上8時又來拍攝,強烈的側光使到石山和房屋的線條和立體感更為凸顯,我使用中距離的遠攝鏡頭,令山石與民房距離感拉近,畫面更緊湊。周圍建了一些蒙古包,可讓遊客體驗一下蒙古族風情。

  拍攝馬群只能用長鏡

  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現在雖然很多的牧民都擁有了汽車,可是他們和馬匹的關係仍是非常密切的,短距離的話,他們都會騎馬,因此在草原上常會看到馬兒的蹤影。車子駛經塔米爾河(Tamir River)時,看見遠處一群馬兒,大的小的,看似要到河邊喝水或渡河,於是我吩咐司機在較遠處停車,然後下車徒步走近。此舉用意是避免車開得太近,會嚇走馬群,因為有幼小同行,牠們的警覺性會較強。當我走到適當的距離,正欲舉機拍攝之際,卻見一部汽車駛來,停在馬群前面,一家大小跳下車觀馬,真是氣死人了。正如所料一樣,馬群立刻跑到河的對岸去,害得我要提着器材半跑半跳地走了五、六百米追上去。為免再嚇跑馬群,我選用長鏡頭是必然的。到了適當距離,裝上200mm鏡頭,眼見馬群要渡河了,心里焦急地極速去尋找適合的前後景,將優美的河灘曲線作為前景,背景的蒙古包當然不能缺少。

  在這草原上,沒有出租的營舍,只有傍靠着一家牧民蒙古包紥營過夜,他們都是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和非常好客的人們,乳酪、鼻煙、酥油茶不斷奉上,就是女眷用母乳餵哺嬰孩時也不迴避外人。吃過奶後,嬰孩要小睡,他們用一些我們費解的方法去處理,看那樣的捆綁方式,可以用謹慎而美觀來形容吧,十分有趣,嬰孩睡得很香甜滿足呢!可能這裏氣候極端,此方法可避免嬰孩着涼吧。

  吃過晚餐後,已是9時,天還是很光亮。因預計天氣將會變壞,要趕着天黑前擠牛奶和將小牛關進圍柵內。我要求主人抱起小牛扮作溫馨來拍攝,旁邊的大牛看得呆了眼似的。「主人今天幹嘛,這麼溫柔!」。

  草原夕陽拍出層次

  太陽下山啦!草原被染成了金黃色,牧民趕忙着擠牛奶,逆着夕陽觀看,氂牛身體都泛着金光,如此良辰美景,豈能放過,我決定選用全景相機手提來拍攝,放棄了三腳架以免架設時驚擾了牛兒,因為在逆光拍攝情況下,它那16bit色深設備能取得較佳的彩色空間,我雖然正對着夕陽拍攝,光差很大,亦仍能保留着暗位和擠奶女孩的層次,這瞬間優美、恬靜、平和的氣氛,已給我定格保存下來了。

  可是運氣已離我而去,接着下來的多天,風雨沒有停過,在蒙古天氣來說,下這麽多天雨是不尋常的,泥濘滿途,四驅車也寸步難行,等待數天也沒好轉,無奈只有取消餘下旅程,計劃明年夏季再來吧。

  攝影師簡介:

  Peterpenn,潘少君,是香港最具資歷的專業攝影師之一,為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專業會員及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從事商業攝影超過30年,擅長拍攝建築、古玩文物、珠寶、鐘錶,以及紀實、風光和人物肖像等。Peterpenn近年更投入了攝影教育行列,專授軟硬體數碼攝影,並擔任藝康Nikon School攝影學校課程導師。

  Peterpenn╱圖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