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规模达5万亿

  近年来,中国私募基金取得快速发展。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25005家,已备案的私募基金24054只,认缴规模高达5.07万亿元,实缴规模是4.05万亿元。

  事实上,自2004年中国诞生最早的阳光私募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阳光私募已经实现了管理资产规模从“0”到“5万亿”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行业也经历了从最初的行走于灰色地带、野蛮生长,到现在的监管适度、有法可依。中国私募业正朝着有序规范健康的发展中。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十年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会达到20万亿,这预示着未来行业仍将有广阔发展的空间。

  私募发展驶上快车道

  2014年是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史上注定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一年。当年2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制》办法公布实施,确立了私募基金行业自律性的监管原则,私募基金发展由此驶上快车道。

  相关数据显示,私募基金备案制实施仅一年,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办理完毕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已达到7358家,所管理的私募基金9156只,管理规模达到2.38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管理机构激增到25005家,私募基金达24054只,管理规模5.07万亿元。而到了2016年2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到近2.6万家,备案私募基金26387只,认缴规模5.5万亿元,实缴规模4.4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私募基金备案制的开启,促进了私募行业大跨步发展。但是不设准入门槛的监管原则也滋生了一些钻空子的私募机构,其利用备案牌照作为信誉凭证,私下运作极不规范。

  记者日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看到,自2015年11月起,中国基金业协会已陆续公布了四批失联(异常)机构的名单,涉及到的机构29家。此外,据基金业协会3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度基金业从业人员年检公告显示,2015年基金从业人员有92人未通过年检。

  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面对私募基金募集运作不规范、行业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现状,中国基金业协会自去年12月底接连出台多项举措规范私募基金,其中以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最为严厉,公告提出了废止登记证明、对长期空壳私募进行注销、未及时履行信息报送进行严惩等五大措施,被业界看作是全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是“保壳”潮掀起。不少私募机构为“保壳”开始筹备发行新产品。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私募产品总数达到1608只,发行规模超100亿元。从产品数量上来看,已超过2012年全年。另一方面,“壳”资源走俏,坊间大肆收购私募牌照的人士不在少数。据称目前已备案的私募机构的“壳”可以卖到10万左右。至于为何会有人收购“壳”?除常规的用途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还可以用于一些灰色地带,如减持者可以利用“壳”作为马甲,以掩人耳目。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已登记备案但未发行私募产品的基金管理人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量的65%。在这1.7万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公司实缴资本为零、无官网、无产品,即“三无私募”。他们其中的大部分极有可能最终按规定被注销登记。

  本刊记者 张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