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明密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世界遗产,文物
  • 发布时间:2016-06-21 15:23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是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数量超过4000座,几乎每一座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

  另外一则数据则显示,中国拥有48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当然,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传承千年的遗产?在过去几年间,中国不断加大对文物的投入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从2010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80亿元,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层面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亦离不开每一个民众的努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小康》杂志社等机构共同发起了“解读百城文明密码——中华名城行”公益活动,旨在发现中华名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展示中华名城经济成就与人文活力、传播中华名城小康和谐风貌,通过对基层城市的聚焦,发现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通过解读百城文明密码,助推全面小康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文明,需要人们去寻找和发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文明密码》栏目,从2012年起就已开始用镜头守护乡土文明——只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因与动力——农耕的坚实恒久、诗意的精神家园,因为他们,未被遗忘。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它的国家就活着”,这是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石碑上的题语。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些不都是有益的尝试吗?文化传承也要适应时代节奏,让传统的文化艺术融入到每一个百姓的生活中去,真正做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它们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恰恰就在于它根源于社会生活。

  从这个角度而言,寻找文明密码,每个人都是主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