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失踪”为哪般?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存款失踪,银行
  • 发布时间:2016-06-22 11:12

  针对“存款失踪”类案件的时有发生,银行不仅需要加强内部管控,还需要提升技术防范的力量,不断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

  “存款失踪”类案件是不法分子盗窃、诈骗储户资金,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对银行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从本质上看,是银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案件的发生,与当前普遍采用的远程集中授权方式存在的无法对业务真实性进行确认、柜员与储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密不可分。因此,对于案件风险高发的环节,要特别加强技术防范,如综合运用电话核实、现场核准、后台集中授权等方式、通过增强IT系统安全性控制,对柜员手工补打传票等操作进行制约。

  技术防范措施与思考

  目前福建农信中针对“存款失踪”已有的内控信息系统包括: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后督系统、电子验印系统、稽审管理系统等,能够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测业务的安全性,同时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的系统为农信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但是从系统层面还有如下的可改进的措施与思考。

  (一)技术防范

  完善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填单机,完善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开发电子签名、客户信息确认、集中作业系统等,提高电子替代率,加强流程监控,将系统的建设与业务办理机制相结合。

  1.充分利用自助填单机和电子签名系统。利用自助填单机将客户填写的业务凭证传到柜面前端系统,避免柜员违规操作。同时将电子签名嵌入系统,初次办理业务时,为客户采集电子签名轨迹。之后客户办理业务经办柜员将客户填写凭证的签名导入系统并与预留的签名比对,比对一致才能进一步办理业务。同时,为方便客户办理业务,客户到柜台授权其它人员代办业务时须先采集其电子签名。另外,业务办理与打印分离,让办理业务的柜员无法使用重要空白凭证违规操作。

  2.完善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将网点人员授权全部统一上收为远程集中授权,实现前台授权向后台授权转变。远程集中授权统一规范全省授权业务,使前后台分离,避免前台人员窜通作案,为大额案件风险守住一道关口,有效降低银行案件风险,有效释放柜台人员,提高授权质量与效率,为省农信系统拓展业务提供人力保证。但是,远程集中授权的后台授权难以对业务的真实性加以判断,难以确认办理的业务是否为客户真实意思的表达,仍需柜面经办人员严守员工实则。因此,可进一步完善远程授权系统,嵌入可视化的交互工具,实现授权员直接跟客户沟通,有效避免前台柜员办理非客户真实意思业务的风险。流程如图1所示。

  3.加快开发VTM等可视化交互系统,客户可随时办理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同时有效的防止柜台办理业务的风险。

  4.开发集中作业系统,使业务办理与实物分离,有效防范风险。集中作业系统即柜面前台收入实物和凭证,将相关凭证传输到集中作业系统,由集中作业人员进行录入并提交,再返回前台进行后续处理,这可使业务录入与实物分离,有效防范风险。

  5.加强客户服务管理,加强柜面清的应用,在业务提交记账前,将相关重要信息向客户回显,经客户确认保证正确性,方可进行记账,有效防止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对于易产生操作风险的业务实行一次性办理,不允许重复打印。对于开户、重写磁、更换单折等业务不允许重复刷磁、重复打印等。或使用电子凭证,免去纸质凭证可能造成的失真,防止经办人员挪为他用。

  6.提高电子化替代率。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办理业务,提高电子化替代率,提高办理效率。在诸如手机银行等渠道上,对接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实现高风险业务的监控。远程授权中心通过触发手机客户端进行客户头像抓拍、提示客户输入语音输入等,进行客户的鉴别,保证授权员可以识别出客户的真实性。

  在银行远程授权中心与多渠道进行结合后,就可以将传统的日间授权业务办理扩展至24小时的业务,通过提高渠道的业务办理权限,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最终提高客户服务的能力。

  7.加大对高风险环节防控,降低作案概率。对于易造成作案高风险的业务,实行全流程监控。如办理开户业务,个人开户要求客户提供完整的开户材料、客户本人到场办理、同时采集客户影像,确保客户本人此办理业务且意愿真实;对公开户在材料齐全的基础上,要求法人亲自到网点办理,避免代理开户造成虚假开户。因特殊情况须银行开户网点指派两名业务人员上门收集材料,并录制下法人当场签字的证明材料,记录上门办理的全过程。同时上门服务人员应双人签章,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性。柜台操作人员应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方为客户办理开户业务,避免账户被不法分子盗用。对于该类的签字等数据,通过保存在影像平台中,实现实时采集并且防篡改。

  8.增强对客户的风险教育,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很多银行案件的发生,与客户的风险意识薄弱分不开,有些客户被高“回报率”吸引,忽视高风险,贪图一时的“高收益”和“高息补贴”,从而让不法分子有空可装,以致最后捡了芝麻掉了西瓜。银行应明确提示储户的权利与责任,强化风险教育,公布利率表,增强风险提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客户风险教育培训,鼓励客户积极参与培训。通过对客户的日常交易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客户的操作风险级别,为具有操作风险的客户发送风险提示短信,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

  9.加强档案管理,为客户保密。客户的档案包含客户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将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将给客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将客户的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将实体的客户档案进行分类,严控档案销毁制度,确保档案不外流,保证客户信息安全。

  (二)加强防控

  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门、保险公司等关联部门,借用关联单位的系统,加强防控。合理利用人行系统,加强对客户账户发生额的监控。应用公安部门的身份核查系统进行核查,对于没有磁性的身份证一律不得办理业务,防止有人用虚假身份证办理业务,同时促进公安系统对犯罪嫌疑人的监控。联合保险公司,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三)提高风险意识

  客户自身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运用电子渠道工具,防范事故。利用网银、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工具,查询账户余额、办理业务。保管好电子渠道工具,保证存款账户安全。同时,警惕高息诱惑、警惕资金掮客、警惕他人代办、警惕附加承诺、警惕信息泄露,进一步提高资金和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文/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马胜蓝 吴木发 余菊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