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地区创新文化的启迪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文化,硅谷,创业,人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26 10:35
关于创新和文化,研究者有很多定义和解释。对于创新,最简洁的定义是“可以实践的新想法”,创新不止于发明和创造,还包括将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产生影响、作用。文化的定义也是复杂的,具有多种内涵。文化从客观上说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以及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和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创新文化”一词首创于1998年中国科学院承担的“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经过10年的研究和再认识,创新文化被更深入地定义为:创新文化是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或团体共有的关于创新的观念和制度安排,是一定社会和成员对创新的态度反映,这种态度对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具有深刻的影响。
美国硅谷地区是世界创新高地。过去十年来,创新驱动下的硅谷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地区雇员每年创造的人均GDP为15万美元,年增幅高达25%,高于美国平均18%增幅的水平。2010年硅谷地区注册了13,311项专利,占全美专利总数的12%。硅谷的持续、滚动和高速发展,得益于这个区域具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关键因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人才,以及独特的区域创新文化。
硅谷创新文化的形成
硅谷的创新文化源自斯坦福大学的学术之风。
1951年,斯坦福大学还是一个开办不久的大学,学校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鼓励教授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到企业中开展研究。当时的副校长费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教授秉承了这一办学宗旨,他不仅拿出了私人积蓄鼓励、帮助学生创业,还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以提供土地、研究所、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方式帮助创业者。
斯坦福工业园是硅谷的发源地,也是很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的诞生地。特曼教授被后人誉为“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鼓励和保证学校师生能自由无阻地从事教学和相关的学科研究,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倡导和重视培养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孕育和给养了硅谷的创新文化。在硅谷,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直接创办的或者跟斯坦福关系密切的,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产值占硅谷地区产值的50%~60%。
仙童公司开启硅谷创新文化
195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半导体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带领八位年青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来到硅谷,成立了肖克利晶体管实验室。次年,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stor Inc.),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使半导体技术和电子产业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八人又陆续离开仙童公司,创建了Intel、Philips Semiconductor、National Semiconductor、AMD等公司。当时美国45家大半导体公司只有5个不在硅谷,有30个公司是从仙童半导体公司独立出来的,这些公司又不断产生新的公司。从仙童公司独立出来的工程师们,不但传承了仙童公司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创新精神,彼此之间还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和互助关系。基于仙童公司的纽带作用,硅谷的企业和工程师经常联合解决技术和产业难题,互相交流想法和信息,对于新公司的创建,也是给予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仙童公司及其衍生公司的这种裂变式的产生模式,公司间彼此合作共赢的环境氛围,开启了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
移民文化带来新活力
1965年,美国新的移民法允许接受外籍工程师和教授,吸引了很多来自中国、印度的亚洲移民。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有专业技能的移民不断进入硅谷,为硅谷输入了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活力。现在,硅谷地区集聚了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力资源,30%的人口年龄在25~44岁之间,种族多元化,50%的人群在家里用非英语语言交流。硅谷的人力资源以外来移民为主,很多工程师来自中国和印度,这里44%的人群讲亚洲语言。
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人才在硅谷充分发挥了创新潜力,创造新技术,创办企业,投资创业,形成了多元化、高开放度、兼容并蓄的硅谷文化。高科技产业的移民不仅丰富了硅谷的文化,还通过回国创业或者被派驻回国等方式将硅谷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扩散到其他国家,促进了硅谷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人才的流动也带动了硅谷地区与世界各地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交流,包括信息共享、技术应用和文化的交流。
硅谷企业文化崇尚新想法
在信息技术时代,软件工程师有一个好的创意,编创一段软件代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就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公司。比如谷歌公司的创始人设计了提高网络搜索效率的搜索引擎软件,经过13年的不断发展,谷歌公司已发展为有2万员工、市值20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Facebook起源自校园的学生交友网站,这家著名的社交网站目前市值约1000亿美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智慧的人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新想法,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技术、产品和行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天才,需要奇思妙想,需要突破和创新。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一个小型项目小组甚至几个核心成员就可以完成一项新技术,而不是像制造业那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项目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就可以启动。因此,硅谷的企业文化都是崇尚新想法,重视技术人才,以创新为灵魂。信息沟通和交流、共享和协作网络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特征也深刻体现在硅谷的创新文化中。
硅谷地区创新文化的效应
硅谷的创新文化氛围,产生、吸引和集聚了大量的高科技精英人才。
硅谷地区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学校为学生开设创新培训课程和项目,教授帮助并和学生一起创业,这里的教育体制源源不断产生具有创新思维、创业魄力的高科技人才。硅谷相信年轻人,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不满30岁就成功创业的。在硅谷48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工作的工程师有66万人,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上千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清华大学毕业生在硅谷的就有近2万人。硅谷的创新文化氛围,吸引和集聚了创新的核心要素——强大的人力智力资源。
协作文化促进创新产生
硅谷的产学研协作模式非常成功。1970年,斯坦福大学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e,OTL),帮助学校和产业界间进行技术转移,将师生的技术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办公室不仅帮助发明者申请专利、创办企业,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持有约90家公司的股票。高校鼓励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大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创业讲座、论坛和活动指导学生创业,学生更多地思考技术实现、市场应用,以及商业价值。硅谷的产学研协作基于知识的流动,产学研的合作更多地倾向开发、生产和消费市场。高校为硅谷的产业发展培养了高质量的人才,产业获得了创意、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新的消费市场和财富,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得到很好的回馈,形成了创新的良性循环。
硅谷的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企业之间也合作开发或者购买、使用彼此的技术。企业间广泛的技术合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还催生和发展了新的企业和产业模式。比如,谷歌公司早期是为雅虎公司的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的,也得到过雅虎的投资,今天的谷歌已成为互联网的门户,占据了电子商务搜索网站的首位。
硅谷的企业家、工程师和投资人之间的合作也非常普遍。硅谷的人脉网络沿袭了仙童公司裂变—合作—再裂变的传统,非正式的社交活动非常普遍,人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观点、激发创新。企业、投资人之间的合作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分散和降低了投资风险和成本。硅谷宽松、自由、诚信的社会环境中,合作共赢的社会文化成为培养创新的温床。
回馈文化是创新的内生动力
硅谷的投资人很多都是创业成功者,他们在创业的时候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成功之后也同样提携和帮助下一代创业者,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贡献创新智慧,回报硅谷的生态系统。积极投身于创新活动的大学也得到很好的回馈,斯坦福大学持有的谷歌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后就成功套现2亿美元。学生还对母校进行慷慨的直接捐助,例如斯坦福大学工业工程系建造的节能大楼J2E2,就有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的个人捐款5000万美元。硅谷的企业普遍建立股票期权制度,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的成功为创业者和员工带来巨额利润。Facebook公司慷慨地赋予员工股份,企业一上市,就有1000名员工成为百万富翁。一旦成功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声望和超额的财富,这种回馈机制,是硅谷人努力工作、追求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热爱创业宽容失败
硅谷人热衷创业,每年约有1.7万家企业创立。一项调查显示,初创公司10年后仅有29%的存活率。可以说,硅谷是建立在众多失败公司基础上的。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硅谷不视失败为负面因素,接受失败,认为失败是最好的经验。硅谷的企业家屡次失败后还是充满创业的热情,投资者数次投资失败后还是积极地寻找具有潜力的项目。对于跳槽进行创业的技术人员,硅谷的公司不但不加阻挠,反而宽容甚至支持,有的还会提供启动资金,创业不成功回来也欢迎。
硅谷的技术人员应聘工作时,会突出创业失败的经历,而招聘者非常看重技术人员的创业经历,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工作经验。哈佛大学2006年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曾经失败的企业家再次创业的成功率接近20%,高于初次创业者的成功率2个百分点,近似于有过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再次创业的成功率。硅谷企业家不断积累失败经验、尝试创新的精神,激发了硅谷的创新活力,不断地催生了改变人们生活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
硅谷地区的创新文化不是对现有文化的传承和沿袭,是创造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成、发展和进步的环境。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之路,要借鉴硅谷经验,完善创新文化中的几个要素:创新型人才、企业、大学、风险投资和服务机构,还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催生企业的创新动力,以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带动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构建创新环境人才资源格局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集聚在一起从事创新活动,才能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创新文化氛围。
在硅谷地区的创新活动中,有三类人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是创新的领跑者,例如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之类,他们兼具技术专长和商业敏锐性,创新意志坚定又有前瞻性的眼界,引领并创造了新产业;第二类是创新的执行者,是硅谷的广大科技精英和工程师,具有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他们追随领跑者,不断地优化技术和产品,完成创新目标;第三类是创新的支持者,比如风险投资人,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人员,他们帮助创业者完成技术以外的各类市场活动,组织创业者需要的其他资源,扶持、协助创业者成功。这几类人才都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此,构建一个适合创新发展的区域,必须建立良好的创新人才格局,确保这三类人才的构成比例和合理布局。鼓励高校、研究院所和大企业引入高精尖人才,创造条件吸引、网罗高科技人才和中介服务专业人才。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招募、集聚和培养重点行业的人才,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集聚度。还要建立各类人才之间的沟通协作环境,为他们互相协作搭好平台和桥梁。同时,借鉴斯坦福大学的教学模式,鼓励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积极进取、不怕冒险的创业精神,以及改变世界和人类生活的价值观,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师、学生在高校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的机制,密切产学研合作,为创新孕育和培养新生力量。
比较美国硅谷地区和128号公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市场主导型的发展道路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但是政府在鼓励创新方面并非毫无作为。在硅谷发展早期,美国政府通过提供政府采购订单帮助产业发展。美国政府也直接参与私人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投资的高风险技术领域,为高风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现在,美国政府主要的作用是维护市场和法律体系,保障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比如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等等。我国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倡导创新思维,为创新活动提供自由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全社会的创新文化氛围。政府要投资能够催生新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比如投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无线宽带技术、4G技术。发展新产业,投资新能源、医疗产业、教育产业等。
建立适合创新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建立有利于维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社会的诚实信用体系,降低创新活动的社会交易成本。培育和发展高科技园区,在一定地域内集群高技术企业,创造竞争和协作的区域创新环境,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小规模的“技术生物链”和创新生态系统。在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倡导创新思维,在公共管理方面要突破传统,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实现创新,形成理解、支持创新的公共管理文化。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