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彝族同胞乘上现代文明列车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精准扶贫,彝族,四川,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6-08-23 16:4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马边精准扶贫纪实

  2016年7月底,《民生周刊》记者来到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采访,听到了一个故事:

  阿毕石妹谢绝了领导的慰问金

  那是2016年春节前夕,和往年一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派代表到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马边)高石头村看望帮扶对象,给村民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祝贺新年。

  听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领导要来看大家,村里像过节一样喜庆。村民阿毕石妹和其他村民一样,站在家门口等待成都来的贵客。

  但是,当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云辉将装有慰问金的红包递给阿毕石妹时,他却礼貌地拒绝了。

  这让陈云辉非常惊讶和尴尬。听同行的同事说,从2010年定点帮扶高石头村起,公司每年春节前都会来高石头村慰问,从来没有遇到过拒绝收慰问金的事。

  原来,通过国家电网6年帮扶,村民阿毕石妹靠养殖“跑山鸡”,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他对陈云辉说:“你们帮我找到脱贫办法啦。我也有一双手,不能再吃慰问金了。以后,我要靠自己!”

  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林双庆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阿毕石妹的举动和话,在马边彝族山村,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标志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过多年艰苦扶贫,已经走出输血扶贫模式,开启了“造血扶贫”“扶贫扶志”模式。

  2008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进入马边扶贫,2010年起对口帮扶高石头村。多年来,在马边高石头村蹲点的原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黄敏感慨道:“在小凉山彝族地区,这一转变真的来之不易。”

  把光明送到彝家山村

  地处马边建设乡的高石头村,村如其名,山高石头多,沟壑纵横。

  7月30日,《民生周刊》记者爬上了高石头村。这里以砾石为主的地质结构,每逢大雨,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在高石头村几乎没有平整的耕地,只有巴掌大小的山坡地,星布在海拔800多米、坡度45度以上的高山上。

  71岁村民啥妈革批就住在山顶上。一块从山坡上开出来的宅基地,不到100平米,背依山坡面对陡崖。

  啥妈革批新盖的房子虽然简陋,但冰箱、电视、洗衣机以及正等待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格外惹眼。来了客人,啥妈革批担心屋里暗,特意打开电灯。柔和的灯光,将简陋的堂屋照得格外透亮。

  《民生周刊》记者问,大白天开灯,有些费电啊?啥妈革批却说:没有关系,电费便宜得很。

  村支书雷雷古贞告诉记者,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电送到了彝族百姓家中,结束了彝家靠松脂照明的历史。如今仅高石头村就有8台变压器,电压稳定,电价便宜。

  2008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启动马边定点扶贫项目后,在理顺马边电力企业体制和供电秩序基础上,搭建起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马边电网,并对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

  据马边县委副书记李卫提供的数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进驻马边扶贫后,仅电网建设就投入了6亿多元,为马边建设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彻底解决了马边1681户无电户用电及153个村的电能质量问题。夯实了脱贫致富的电力基础。马边居民电价从每度0.85元下降到0.457元。

  2010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立马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网扶贫工作组),由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对口帮扶高石头村。

  眼看着高石头村山高路远沟深,扶贫组决定尽快把高石头村的路修到县城。雷雷古贞说,高石头村村部离县城只有10公里,过去没公路,走山路往返需要一天,出山进城,是一次非常艰苦的修行。特别是村里有两个组分散住在半山腰上,砾石地质,构造复杂,路特别难修。

  2010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和马边县政府各投资180万元,将公路通到了高石头村各村民小组。

  电给高石头村送来了文明之光,路让山里的彝族同胞能够顺畅地走出大山,走得更远。

  高石头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只能种植玉米、红薯,靠天收。过去,喂年猪曾是高石头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点收入只是杯水车薪。

  雷雷古贞担任村干部多年,一直想带领大家改变贫困面貌,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来到高石头村,从此改变开始了。

  国网马边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金晓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刚开始,国网扶贫工作组主要采取“输血”方式扶贫,给贫困户送生产生活必需品,逢年过节,还送慰问金。这对极度贫困家庭渡过暂时难关很有必要,但只是治标不治本。

  后来,国网扶贫工作组针对高石头村山多地少的特点,开始尝试在当地发展高山生态养殖业,以“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贫困村民利用山坡地养鸡养猪,实现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转变。

  在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基础上,国网扶贫工作组给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仔猪,让他们分散养殖,达到上市标准后,由村合作社全部收购外销。

  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管理不到位,成活率很低。

  数据显示,村民散养鸡的成活率只有20%~30%。“更有甚者,发的仔猪,过段时间去看没了。有乡亲说,仔猪让我们做烤乳猪吃了。”金晓峰无奈地说。金晓峰兼任着国网马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几乎每周都要去高石头村。

  给养殖能手发奖金戴红花

  利用山区泉水甘洌、空气清新等优势发展生态养殖业,变“输血”为“造血”,方向没错,但为何效果却不好?

  问题出在哪儿?怎么解决?

  在国网电力系统内部,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其管理非常精细。为提高职工技能与劳动积极性,系统内经常组织劳动竞赛。

  能不能将这种激励机制引入扶贫工作中?国网扶贫工作组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将企业的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帮扶工作,在彝家山村搞养殖竞赛、精细管理。

  从2015年9月开始,国网扶贫工作组修订了扶贫规则:第一期,每个贫困户发放20只鸡苗,如果半年后成活率达到60%以上,第二期翻倍发放40只。同时,竞赛优胜者还有奖金。一等奖8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200元。

  村民阿底娃儿就是第一期一等奖获得者,他领养的20只鸡苗,6个月后,成活率达到了100%。

  2016年1月,国网扶贫工作组特意在高石头村村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阿底娃儿领到了奖金,戴上了大红花,还上台介绍经验。他非常激动和自豪:“这可是我这辈子想都没想过的事呀。”

  在他领奖时,台下有村民起哄,说第二期一定把他的冠军“抢”过来。

  阿底娃儿憨憨地笑了笑。他心里早有计划,要力争再当冠军。

  2015年10月,村民雷雷大公的鸡苗不小心夭折了3只,为了不影响“成绩”考核,他特意自掏腰包买了3只鸡苗补上。

  村民这种转变,让国网扶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备受鼓舞。

  脱贫仅仅是第一步

  作为扶贫工作组组长,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林双庆,为彝族村民的变化暗自高兴。彝族同胞在观念和行动上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是他们迈向现代文明的一大步,也为落实林双庆设计的扶贫开发模式,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在高石头村的养鸡竞赛成功后,国网扶贫工作组根据中央提出的“精准帮扶”要求,设计了“五步走”模式,探索民族地区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一步,建档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为每个贫困户建一个二维码档案,张贴在每家门口,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将这个家庭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目标、责任人等信息,了解得一清二楚。

  金晓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国网扶贫工作组挨家挨户上门,了解66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多方会诊找穷根:从风俗、人口、家族、居住环境、生计来源等多个角度,精准分析不同家庭的贫困原因,给高石头村贫困户一户一档,建立了精准档案,并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民生周刊》记者在阿培阿补家,用手机扫了一下他家门口的二维码,信息立即显示在手机上:4个小孩,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玉米、养猪。帮扶措施为养鸡和退耕还林。二者加起来预计年收入可达13600元。

  第二步,抓培训。转变贫困户观念,让贫困户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帮助掌握一门实用生产技能,为贫困户脱贫植入内生动力。

  高石头村27名青年被选送参加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电工技能培训,取得了专业技术资格,已经走上电力系统电工岗位。

  高石头村村主任赫勒石古就是其中一员。2014年以前,他一直在家务农,种玉米和养猪是一家四口主要的经济来源。

  “以前,年收入买些吃的用的,也就剩不下啥了。现在我每月可以拿到3000块左右工资,最重要的是有五险一金。”赫勒石古说。

  国网扶贫工作组还因地制宜,开展适龄男青年泥瓦匠培训、适龄女青年彝族刺绣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配合汉语彝语双语培训,为彝族村民走出大山,插上了文化和技术的翅膀。

  第三步,搞竞赛。那些不具备外出能力的村民,在家搞起了养殖。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免费向养殖户供应鸡苗,按照规则,搞养殖竞赛。

  在各家分散养殖的同时,为壮大集体经济,国网扶贫工作组出资在一座山坡上修建了1万只规模的生态鸡养殖场,吸纳了村里10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为解决高石头村生态农副产品销路问题,国网扶贫工作组帮助66户贫困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各家各户养殖的“跑山鸡”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由合作社以兜底价收购,合作社再通过彝兴农业公司销售形成利润后,最后在每年底根据贡献大小再次分红。

  高石头村村民将他们养殖的鸡叫“跑山鸡”,因不受圈禁,满山乱跑而得名。他们对《民生周刊》记者说,“跑山鸡”喝的是泉水,吃的是虫草,呼吸的是高负离子空气,因而比一般鸡长得高大强壮,这种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跑山鸡”经过8个月生长,每只重达5斤左右,售价超过百元。这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特产,参与养殖“跑山鸡”的村民,都因此走上脱贫路,个别家庭已经向小康迈进了。

  “互联网+”,创品牌做强产业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林双庆感到,高石头村提前脱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据统计,2009年高石头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560元,2010年达到2310元,2015年底高石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900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将超过600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有望在2016年突破9000元。

  国网扶贫工作组考虑,脱贫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让高石头村村民脱贫之后,有可持续发展后劲;要让全体村民,一个不少,都走上小康之路。

  目前,他们已经开始推进第四步扶贫规划,那就是搭建平台,创立品牌,形成产业规模。

  除了“跑山鸡”,高石头村还有老腊肉、山竹笋、山核桃、小花生和彝绣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土特产品,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创出品牌,这些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知,卖不了或卖不出钱。

  把高石头村的优质生态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为彝族同胞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销售平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的课题,才能防止扶贫返贫再扶贫怪圈。

  国网扶贫工作组为此专门成立了马边彝兴农业公司。“彝兴”者,让彝族同胞兴旺发达之谓也。其站位高远,由此可见。

  林双庆表示,考虑到彝族农户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意识不强,通过彝兴公司整合营销高石头村的农产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平台。

  彝兴公司采用“互联网+”的概念,通过微信、微商,正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定向销售高石头村生态特产。

  第五步,建联盟,合力奔小康。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扶贫模式五个环节中,脱贫仅仅是起步,全体奔小康才是目标。为夯实前期扶贫成果,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国网扶贫工作组向马边县委、县政府提出成立“马边扶贫联盟”,整合在马边开展扶贫的各方力量,共享扶贫资源。在高石头村之后,他们又把柏香村、珍珠桥村列为对口帮扶点,以“基地(农户)+合作社+彝兴公司”模式,让马边更多贫困农户受益,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为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扶贫先扶智,扶智必扶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这在彝乡显得更加迫切。

  国网扶贫工作组进入高石头村后,就把改善高石头村小学条件列上了日程。孩子们穿上了统一的校服,有了新的课桌和平整的水泥操场,还有了图书阅览室。

  学校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一大批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2015年9月21日,国网扶贫工作组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李如松接到雷雷古贞的电话:“二组的啥妈曲一现在才领着两个孩子去高石头村小学报到,学校说开学两周了,学籍已报到了县教育局,错过了入学报到时间,两个娃娃入不了学,这可咋办哟。”电话那头,雷雷古贞非常着急。

  第二天,国网扶贫工作组李如松踏着泥泞陡峭的山路,再次前往高石头村二组走访。由于啥妈曲一夫妻一没文化二没技能,全家6口人一年的生计仅靠山坡上的十来亩薄地,生活十分困难。

  14岁的啥妈罗布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从未上过学,小小年纪就开始在家帮着父母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其他小孩也同哥哥一样,在家干农活。

  围坐在彝家的火塘边,工作组一行与啥玛曲一拉起了家常,给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并向啥玛曲承诺,将尽最大的努力,与县教育主管部门协调让两个孩子入学。

  在一周里,李如松往返奔走在山路上,从教育局、建设乡政府、学校到啥玛曲一家。

  9月26日,孩子终于拿到了学籍,圆了上学梦。

  随后,国网扶贫工作组再次对高石头村66户贫困户进行逐一走访专项调查,发现仍有8名适龄孩子辍学。

  在国网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其中6名儿童已分别到高石头村小学和桐厂沟小学上学。

  雷雷古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截至目前,高石头村已毕业了两名彝族大学生,其中一个就在马边县扶贫办工作,另外一个在四川峨眉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班。还有4个孩子正在读大学。

  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雷子哈布没有忘记家乡:“我每年都会回到学校,鼓励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孩子们。看到教室里面坐满了人,我就很开心……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现在我们村的家长都已经有这个意识了。”

  雷雷古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彝族山村有重男轻女“陋习”,过去有些村民愿让男孩读书,却让女娃在家里养猪放牛。国网扶贫工作组为了革除这一不良“陋习”,决定把孩子们带到山外大城市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让他们感受现代文明,通过这种方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给孩子们植入一个梦想,让梦想带着他们重返校园,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样高石头村才真正有未来,才能达到爱心帮扶的目的。”金晓峰说。

  村民看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观念也在迅速改变。梦想的种子已经种下,正静待它开花发芽。孩子们心中有了走出大山,到成都到北京的梦想,吸引着孩子们克服一切困难奔向学堂。雷雷古贞说:“以前村民不重视上学,现在为小孩上学,开始到处找关系了!”

  “开始重视教育,”县委副书记李卫说,“在彝族山村,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稀罕事、新气象。”

  走进今天的高石头村,《民生周刊》记者看到:摩托车带着少男少女在山路上飞驰;白墙黑瓦的永久性住房,在山坡上盖了起来;人畜分居、三锅庄改厨房,一些家庭开始建独立的厕所和淋浴房;过去见陌生人就躲的女孩子们,现在大大方方,主动给远道来的客人唱歌跳舞,快乐和自信洋溢在脸上;手机已不是稀罕物……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扶贫工作扎实而具体。”2016年上半年,在马边县召开的四川省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雁飞肯定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扶贫工作。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石玉东表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性和特殊意义。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目标是把高石头村建设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村、现代文明新风建设示范村、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示范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打造四川“精准扶贫”标杆。

  按照这个目标,高石头村正奔跑在追赶现代文明的大路上!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任怀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