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控平台崛起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0-29 10:23
互联网金控公司们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它们或是从网贷平台晋身,或是由传统行业转型,或是由实力公司组建。经过两三年的排兵布阵,目前互联网金控集团的第一梯队基本上确定,估值排名居前三的分别是蚂蚁金服、陆金所以及京东金融。
有估值不等于有盈利。互联网金控公司的成长,除龙头公司蚂蚁金服已实现盈利外,其他大多仍然处于四处融资的阶段,尚未有自我输血机制。
第一梯队矢志前行之际,以百度金融、拉卡拉、苏宁金融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也在紧紧追赶。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公司和机构也在摩拳擦掌。
业内人士提醒,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除了极少数真正全品类的金服集团,还会在各个细分领域存在小而美的领头羊。本身没有托拉斯实力去做互联网金控业务的,与其遍地开花还不如找一个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做到极致。
随着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加强,一大批网贷平台纷纷倒下,但是一些有实力的平台开始向综合化、集团化、合规化方向发展,晋身为互联网金控集团。
不仅互联网金融企业,诸如地产等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也纷纷转型成立金控公司或者各种名目的“金服公司”。
金控公司们犹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之际,市场中的各路资本也都看重金融这块大肥肉,市场不断传出融资消息。
据毕马威和CB Insights发布的研究报告,2016年一季度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完成9笔融资,总计达24亿美元,接近该领域去年全年融资总额,占一季度全球科技融资达半数以上。
前不久,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数据显示,在榜单TOP10企业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就占据了5家。其中,蚂蚁金服以600亿美元估值排名第一,陆金所以185亿美元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京东金融为71.8亿美元。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这其中,蚂蚁金服已实现了盈利,去年盈利预计超过30亿元。但更多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仍然处于四处融资的阶段,尚未或者刚获得自我输血机制,京东金融今年上半年刚实现资金的自给自足,而陆金所则是一直依靠外部资金的输血,始终没有赚到真金白银。
“排名靠前的陆金所、京东金融尚且如此,对于互联网金控集团来说,赢者通吃,实力弱小的互联网金控平台还有存活的几率吗?”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反问道。
巨额融资撑起三大独角兽
经过两三年的排兵布阵,目前互联网金控集团的第一梯队基本上确定,估值排名居前三的分别是蚂蚁金服、陆金所控股集团以及京东金融。
三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外部资金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三家互联网金控企业今年几乎同时进行了巨额融资。
今年4月26日,蚂蚁金服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额度为45亿美元。这轮融资新增战略投资者包括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子公司)分别领衔的投资团,而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中邮集团(邮储银行母公司)、国开金融以及春华资本等在内的A轮战略投资者也都继续进行了投资。这也是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
此前,蚂蚁金服刚完成了A轮融资,筹集资金120亿元。至此,蚂蚁金服外部筹资合计已达165亿美元。
与蚂蚁金服启动的两轮外部融资相比,成立三年多的京东金融更倾向自我输血。
不过,京东金融在今年年初改变了主意,在今年1月份,其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的投资人的投资,融资金额66.5亿元人民币,彼时的融资对京东金融的交易后估值为466.5亿元人民币。
与蚂蚁金服筹资方式不同的是,京东金融的资金来源方式更加多元。今年5月份,京东金融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发行保理合同债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20亿元人民币。有券商测算,京东金融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达到190亿元。
估值排名第三位是陆金所控股公司。经过5年的强势扩张,陆金所控股估值已经达到210亿美元。
今年初,陆金所完成B轮12.16亿美元融资,这也是仅次于蚂蚁金服的第二大融资金额。此次B轮融资获得了来自境内外众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包括中银集团、国泰君安、民生商银等多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及企业机构成为此次融资认购方。平安集团仍然是陆金所最大股东,不过持股比例已经降至43%左右。
此前,陆金所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资料显示,陆金所在2014年12月曾获得A轮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为100亿美元。去年12月,陆金所又拿到了9亿美元的融资。经过三次融资,陆金所控股募集的资金已经达到26.16亿美元。
由于对资金非常渴求,上述三家公司还积极准备上市。
盈利情况冷暖不一
尽管打造互联网金控平台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能赚钱。目前仅有蚂蚁金服实现盈利,京东金融刚实现资金自给自足,陆金所则仍然处于“赔钱赚吆喝”的阶段。
蚂蚁金服正式成立于2014年10月,目前布局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众筹、支付、保险、证券七大业务线,收集了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许可、跨境电商、银行等各种金融牌照。
尽管很多新创公司缺钱,但是蚂蚁金服却是例外,除了能轻易筹集到巨额资金外,公司已经盈利并且利润丰厚。
在2015自然年第四季度,蚂蚁金服向阿里巴巴支付5.02亿元人民币。据此信息可大致算出,2015年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应在30亿至50亿元人民币之间。
京东金融入场时间相对晚一点,不过三年以来,也完成了包括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众筹、支付、保险、证券七大业务线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布局,并拿下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许可、跨境电商等六大牌照,目前仅缺银行牌照。此外,还推出服务B端的投融资(网商贷、京保贝、京小贷)、众筹等。在C端,则推出白条(京东白条、京东钢镚)、众筹(产品众筹、股权众筹、轻众筹)、理财等。
与颇受资本热捧形成反差的是,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却有些拿不出手。成立三年以来,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实现了资金的自给自足。
京东金融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与蚂蚁金服相比差距太大,目前的估值差距高达8倍之多。面对强大对手,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京东金融也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不做单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与传统金融机构夺食,“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开发出来,为广大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致力于提供菜单式的、嵌入式的基础设施服务。”
至于陆金所,则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的业务模式不同,但同样也布局了综合性金融服务。去年年中,陆金所从自己原来做P2P平台转化成做资产交易的大平台,定位成第三方,对接前台用户的资金和后台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资产。
资料显示,陆金所控股旗下共拥有三家金融资产交易所。陆金所定位B2C个人投资者一站式理财平台,主要竞争对手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和招财宝。前交所、重金所在B2B机构间交易,主要竞争对手是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
三家金融资产交易所均表现不错。以陆金所为例,用户活跃度正在迅速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2342万,其中活跃投资用户587万,占比25%,远远超过行业平均5%~10%的用户活跃度。
至于以B2B机构间交易为主的前交所,则发展势头强劲,交易规模直接追赶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第一名。
从数据上看,陆金所发展势头不错,与蚂蚁金服背靠阿里、京东金融背靠京东类似,陆金所也是个“富二代”,其背靠平安集团。
平安集团在资产端与资金端都给予了陆金所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包括牌照支持、监管关系支持、金融机构关系支持、资产来源支持、投资者来源支持、借款人来源支持。但是与余额宝等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也面临巨亏的难题。
有媒体报道称,去年陆金所被曝亏损达到4.15亿美元,但是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表示,去年亏损肯定少于4亿美元这个数额,但具体金额也不便披露,只是称陆金所亏损金额中的80%是获客成本及系统投入。
第二梯队正在追赶
如果说,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是目前互金行业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队成员,那么百度金融、拉卡拉、苏宁金融等后起之秀可以列入第二梯队。
百度金融主要围绕百度钱包为核心的支付业务,开展了消费信贷、企业贷款、征信业务、理财、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但令人遗憾的是,其目前只有在教育信贷以及旅游、家装、医美等消费信贷领域发展不错。
相比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百度金融开疆辟土的步伐慢了一些。
百度金融启航于2013年10月,但成长缓慢。2014年整年,百度金融最大的进展是把百付宝于2014年4月升级为百度钱包,形成了百度理财/百度钱包(面向用户)、帮帮贷(面向中小企业)、金融知心(面向金融客户)三大板块。
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应用场景,百度钱包势弱,本想通过收购补齐在支付方面的短板,2014年11月百度和快钱谈崩,后者在2014年12月被万达集团收购,成为组建万达金融的重要资产之一。
2015年上半年,百度金融没有建树,而蚂蚁金服完成了A轮融资,之后才得以加速前进。直到今年,百度老总李彦宏才重新重视百度金融。但是即使大动干戈四处招揽人才,百度金融目前仍未有明星业务脱颖而出。
目前,百度金融的资金来源,还是来自百度自有资金支持,尚未有消息称进行融资。
第二梯队的还有一家公司——拉卡拉集团也值得注意。前不久,拉卡拉集团正式改制为控股集团,分拆为拉卡拉支付集团及考拉金服集团。具体而言,拉卡拉支付集团包含收单业务、征信业务,与联想控股正在筹备一家证券公司联信证券、正在筹备的消费金融公司等;而考拉金服集团主要包括北京和广州的互联网小贷公司、天津的保理公司、广州的融资租赁公司等。
拉卡拉集团也是在去年获得融资支持,其首轮融资金额达15亿元,投资方包括太平人寿、中国再保险集团、大地保险、民航发展基金等企业。
在经过多年的亏损后,拉卡拉开始盈利。去年,公司净利润1.2亿元,公司董事长孙陶然称,今年预计利润会超过6亿元,其中拉卡拉支付利润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跟在BAT后面的苏宁也在大力发展苏宁金融,从2011年开始涉足金融业务后,其已先后获得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商业保理、基金销售、保险代理、消费金融等11张牌照和相关资质。单就金融牌照及业务增长而言,苏宁金融确实已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前列,最近又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尽管苏宁金融放话称,两年内跻身第一梯队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目前来说,公司仍未有标识型产品。
除此,还有更多的公司和机构也在摩拳擦掌。无论国有还是民营背景,稍具规模的企业都梦想做成互联网金控平台。
以宣称只做特卖网站的唯品会为例,10月份,公司刚斥资重金拿下了支付牌照,意图发力消费金融服务。
今年9月中旬,视频网站乐视也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乐视金融目前主攻方向为小贷和理财,乐视小贷主要关注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和小微金融。这些领域也与乐视现有业务相补充。
除了这些互联网公司,美的、国美、海尔、物美等传统消费类公司,绿地、万达、恒大等地产集团也都纷纷成立相关的金融公司。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刚进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还限于自我输血提供发展资金,没有走到外部融资的阶段。且因成立时间尚短,企业经营状况也无从判定。
前途在于独特和盈利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控公司出现?原因无外乎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综合理财的发展之路,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是一条通向混业经营的“金控帝国”之路。这和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希望做成“金控托拉斯”的理由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对于相继出现的互联网金控集团,P2P平台地标金融总裁刘侠风并不看好部分公司的发展,他认为:“金控或者金服的概念需要全牌照、需要各个子平台自身的实力。这不是玩一个概念或者烧投资人的钱遍地开花去布局可以解决的。我觉得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除了极少数真正全品类的金服集团,还会在各个细分领域存在小而美的领头羊。本身没有托拉斯实力去做互联网金控业务的,与其遍地开花还不如找一个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做到极致。
而对于那些锚定要在互联网金控路上狂奔的公司来说,其首先要面临的是盈利之考: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一家公司,必须考虑盈利因素。
众所周知,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往往被外界指为烧钱和圈钱的典型,那么互联网金融企业是否也会如此呢?
记者注意到,包括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部分企业都对外进行了巨额融资,而且公司估值也在迅速增高。
这些大平台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前期综合业务亏损到后期的扭亏为盈或者持平的阶段。
例如像平安陆金所、蚂蚁金服等很多的大型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业务开始的前几年也基本上都没有实现盈利,而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以未来长期可以预期的用户和交易规模来拉长盈利的预期,实现资本市场上引入风投或者是利用当期的需求做更多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随着用户量和交易规模的扩大,未来将有更多的盈利空间。
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说,互联网业务的特点就是需要先烧钱再挣钱,累计足够的交易就可开始盈利。“一旦开始盈利,净利润的规模非常可观。”孙陶然说。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