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行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江南,水鄉
  • 发布时间:2016-11-02 11:02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江南水鄉,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無數浪漫詩句。春雨江南,杏花依舊,白牆黛瓦鶯紅柳綠,江南的美麗仍在,時至今天,想尋找浪漫卻真不容易。所有的景點,商業繁盛,遊客如雲,充斥着燈紅酒綠,人潮的擠湧,令遊興盡失。江南的浪漫何處尋?浪漫真的棄我而去?

  朋友在上海郊區金澤鎮建了一個園林,邀請我去雅集,藉此機緣我來到這個金澤小鎮。自古有說「金澤古橋甲天下」,在這個河塘縱橫,古橋交錯的小鎮,沒有任何商業味道,幾乎沒有遊客。走過靜靜的石板長街,簡樸,寧靜。進入朋友的園區,樹木婆娑掩映着亭台樓閣,一幢幢古建築迴廊相連,此時此地,宛若時空倒置,走到不知哪個朝代去了。

  園主梅冰巧女士出來,相迎入內。她一身素衣,古風泱泱,神清氣爽,披一身鳥語花香。她帶着我一面參觀園區,一面細細講述造園的始末因由。

  這裡原來是一片廢舊工廠區,佔地面積頗大,她花費十多年時光,逐間樓房改造拆建,打造出這個古典庭院。而今呈現在我面前的一切,是如此優雅精緻又深具藝術內涵。十年歲月,幾度寒暑,在廢墟之中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有今天這美好的一切。

  園區建成之後,下一步該是做甚麼?

  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你的內心世界便呈現無遺。梅冰巧把這片付出無數心血和時間的園林,起了一個名字「金澤工藝社」,很低調,很謙遜,但內裡蘊涵着一個偉大的情懷。她希望能夠將這片園地,變成扶助中國傳統工藝的一個平台,使這些體現我們民族精神的藝術,能得以傳承發揚光大。於是,這裡引入了一些幾近失傳的民間工藝和有志投身於此的工藝師及研究人士。在這裡可以見到手工紡織、琉璃、漆器、紫砂陶藝、古法草木染、民間版畫等等作坊,還有藏傳佛教覺囊派唐卡畫的傳授和創作,在這靜靜的江南水鄉,在花木疏影暗香之下,在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之中,凝聚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的誠懇心,遠古的傳承又注入了新生命。

  欣賞中國園林之美不在於景色,而是在於其文化底蘊。園林可以是避世之鄉,可以是幽居之所。但如「金澤工藝社」,則體現一個宏大的胸懷,賦予園林一個嶄新的生命,給予園林一個更深遠的意義。看着梅冰巧坦誠的笑容,令我深深地感動。我記起有句詩:「痴人偏求古物,至人惟求古心。」在現今追尋傳統文化的熱潮中,幾多迷戀,幾多迷惑,能與古人心心相印,才能真正領略到文化的真諦啊。

  梅冰巧誠懇地說:「這個平台我搭好了,就等你們來使用了。」可知道,她為了這個平台經歷多少風雨,傾注多少心血在其中。記得孟子有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好一句兼濟天下,金澤工藝園不正就是體現了這種情懷嗎?

  將一個廢墟建成園林是一種毅力,將園林賦予新的生命意義,是一種偉大的情懷。生命影響生命,願這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能感動更多人,能發出更多的光和熱。

  江南的浪漫並沒有棄我們而去,在這裡我找到了。

  譚寶碩

  譚氏是國際知名的洞簫演奏家,曾任香港中樂團樂師多年。其藝術活動跨越多種媒界,亦從事書畫和攝影活動。譚氏出版有《天地飛花》等六輯鐳射唱片。著作有散文集《葉落天地間》、《香港故事》,書畫文集《筆墨自在》及攝影集《尋找快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