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树道歉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6-11-03 17:03

  路过一小区,门口有收旧货的,成捆的书,堆出的体积,约有两三个立方米。没想到一上午能收这么多书。小老板一边打捆一边说:“一家子的,还有一三轮车呢,马上拖出来。”什么人家,一下子卖了这么多书?我好奇。

  眼前这两三立方米的书颇让人吃惊:这些书都很新,有几捆“机场书店”的励志和商业谋略,还有些豪华精装的,大16开本,如“十大工程纪要”“年度大事记”,还有“论文精选”“光辉六十年”,有一套好像是本省各大市的什么丛书,大封套,好像没打开过;也有硬壳精装的年鉴或是“大系”,十多本捆在一起;有的塑封没撕开,书脊看不清……总之,类别很杂,看不出书主的专业背景,也看不出在哪个系统工作。有些很像出席庆典或观摩会发的那种“资料袋”里配的礼品书,因有不少县市名胜风光介绍或是单位逢五逢十的周年纪念册。我猜,也许主人是机关干部,经常到处奔波参加各种会议。

  这成捆的“书”,装帧印制精美,但现在作为被回收的无用之物,摆在大街边也不会有人算计,除非拿去垫什么东西。偶有路人停下,弯腰看看书脊,或是用脚拨两下就走开了。有一大开本的图册,某单位“二十周年”,摊开在地,瞄一眼,几页都是题词,如“再接再厉”“勇攀高峰”等,还算好,没写错字;只是“努力学习,争取做出更大贡献”一类的话,和废话差不多,写它干什么?此外是会议照片,还有排队呆站的,握手的,等等。想当年,这些书“首发”时,大概也是冠盖云集,好评如潮,而归宿却在破烂王的废品车旁。

  这个人为什么会一下子清理这么多书?小老板说:“哪知道呢,要不是有三轮车,要不是有电梯,我才不上门收呢,不划算。”闲人问:“这么多书,卖了多少钱?”小老板懒洋洋地说,书没旧报纸值钱,这么多顶多给三百元;精装硬壳的,化浆反而废事。

  那些出书的单位,难道闲了没事干?为什么要印制那些“政绩书”?那些只配化纸浆的书是谁审批拨款的?书籍总得创造些社会效益,方不负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业的艰辛。现代社会,人们要有现代意识,不能那样肆无忌惮地展示粗野无聊。这几个立方米的书,不仅糟蹋自然资源,也糟蹋了社会资源,甚至败坏了风气。

  种了树,被伐倒泡烂化浆做成纸,纸却印作一无是处的书,树可怜,种树的人更可怜。唉,人们啊,要不要先向树道歉?

  【原载2016年9月23日《大家文摘报·阅读》】

  ○吴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