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从公厕“革命”到资本创新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重庆璧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08 16:33
“以前,环境是动力,现在,璧山发展到高位,必须靠创新+资本”
近年来,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成为耀眼的经济明星,其经济增速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而璧山,又在重庆38个区县中处于领先地位——“十二五”期间,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3%。
在全国各地普遍进入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璧山经济高速增长显得颇为值得关注。
璧山“逆势”增长的秘诀何在?
关掉100亿元,换回1000亿元
今天的璧山,吸引了诸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如普洛斯、得润电子、众泰汽车集团等。重庆笔电产业今年发展势头强劲,支持笔电产业发展的800多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就有近三分之一落户在璧山。
时间回到6年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
彼时的璧山,遍布着各类小作坊,由此导致当地环境趋于恶化。璧山的主河流璧南河被污染得就像墨水池,在河边养的鸭子村民们自己都不敢吃。
脏乱无序的环境,不仅使本地人难以安心发展,也使得招商引资也大受影响。
严峻的现实面前,璧山决定通过改革“断臂求生”。
2010年,璧山下决心向污染宣战,近几年共关停了污染工业企业500多家,养殖场1100多个。
“2009年我们的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关闭的企业产值加起来就有一百多亿元,但是我们很坚定地迈出了这一步。”重庆市璧山区副区长黄文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之所以如此坚决,是因为,璧山认为,产业的升级,和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关停落后产能,打造优良的环境,才能吸引优质的项目前来投资。
璧山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定位,从黄文杰的分工可见一斑:他既分管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也分管环境保护。
“这种把两个‘矛盾’部门归于一口的安排,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见。”中央党校教授岳亮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指出,“而这,正是破除部门利益藩篱,解决好发展与保护悖论至为重要的一步。”
改革的结果之一是,如今,璧山的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
黄文杰表示,璧山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同步进行。现在,其三大主导产业为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同时,璧山还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项目的落地,产业人口聚集,璧山的人口流动由净流出转变为十多万净流入,建成区面积也由2010年的10多平方公里扩大为40多平方公里。
公厕留下客商
事实上,良好的环境并非必然能带来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环境好的地方区位相对偏僻,区位好的地区,环境污染一般相对严重。”黄文杰告诉本刊记者,“璧山发展的优势就在区位好,环境也好。”
璧山东倚缙云山,与重庆大学城仅一山之隔,为重庆主城“西大门”;西靠茅莱山,地处成渝经济走廊要冲。
2010年9月28日,就在璧山市“断臂”改革的同时,其首条城市隧道——璧山隧道建成通车,由此实现了璧山与重庆主城的“无缝对接”。此后,渝遂高速、成渝城际客运专线、轨道一号线穿境而过,形成了辖区内南、北、西、中均有高速公路过境的高速路网。
交通通达后,从重庆江北机场到璧山,仅需一个小时。以至于,常有客商在候机前到璧山游玩,而就是这一次次游玩留下的印象,让不少企业决定落户于此。
譬如,台湾一家电子企业董事长来璧山考察投资,在进了一次公厕后,就决定留下。
“这个董事长出来就说,公厕都这么整洁,说明地方政府很管事,很负责。我看不用再到其他地方去了。”黄文杰说。
能留住客商的公厕是怎样的?
本刊记者实地探访了一番——秀湖公园入口处,天子桥公厕依山而建。24小时恒温,免费开放,纸巾也24小时免费供应——目前,璧山区像这样的公厕共有25座,达到主次干道每500~800米、其他支路每800~1000米建一座公厕。
公厕“革命”的经验
公厕“革命”是璧山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黄文杰回忆起2010年璧山修建第一个公厕时,附近的百姓纷纷抗议——他们印象中的公厕就是脏乱差。
事实上,要建设干净整洁的公厕也确实不容易。其难处,并非在硬件建设,而是公厕管理。譬如24小时免费供应纸巾,就并非易事。
首个公厕开放首月,纸巾频频被老百姓拿走,为了保持持续供应,一个月就花了3万元。有人说,要惩罚拿走纸巾的人,但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说,让他们拿,他们拿说明他们需要,一卷不够就放两卷!结果,三个月后就没人再拿放在公厕里的纸巾了。
“让他们拿的信心源于我们做绿化的经验。”黄文杰表示,“十二五”期间,璧山打造绿色城市,修建了30多个公园,引进了上千种植物。因为全部免费开放,初期有不少人在种植植物的公园里挖苗卉。
面对这种情况,吴道藩说,“市民挖到家里去栽种,也是璧山绿化的一部分,要正确引导”。此后,璧山开始在苗圃市场发放免费苗卉——三个月后,就没人再挖公园苗卉了。
如今的璧山,拥有2600多种植物和30多个免费开放的公园,四季鸟语花香。
这些钱显然并不白花。黄文杰算了一笔账:“以当地的一个公园建设为例,璧山政府投入7个亿建设了一个1500亩的公园,5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便卖出了10亿元。同时,环境改善还提升了城市价值,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
新动力何来
不过,缺乏产业支撑的话,青山绿水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金山银山。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步入高位,仅是优化环境吸引招商,已经不足以进一步提升璧山的经济发展动力。
“以前,环境是动力,现在,璧山发展到高位,必须靠创新+资本。”黄文杰表示。
“十二五”期间,璧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3%,位居重庆区县前列。按照当地“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璧山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增长3倍。
这个目标将如何实现?
2015年9月,璧山国家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
就在两年前,重庆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根据不同的区域和资源优势,将全市38个区县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璧山的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借助这些政策红利,璧山建设了2个国家级孵化平台、创新示范基地,4个市级众创空间和2个部级星创空间、创新升级体验中心;借助毗邻大学城的优势,璧山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与25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驱动市场创新的过程中,璧山区政府发挥的特殊作用。
黄文杰表示,璧山已成立了产业引导资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上各类产业专项基金,规模可达30亿元,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0亿元以上,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培育30家企业挂牌上市,创造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以上。
岳亮表示:“按照传统模式,政府与企业间的投资合作大致是,政府以补助、奖励、贴息等‘行政化补贴’吸引企业入驻,企业入驻后,以税收回报地方政府。而璧山‘创新+资本’的模式,把过去的‘行政化补贴’转化为政府以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参与企业投资,然后进入资本市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就是政府搭台,让社会资本唱好戏。”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重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