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过渡到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中国德国商会最新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和薪资调查报告2016》显示,中国经济正过渡到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这个变化充分反映于德国企业对于201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预期之中。
这项问卷调查由中国德国商会于2016年7月至8月间在其会员企业中进行。
由于德国在华企业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德企的薪资涨幅一直以来都要低于中国的主要相关指数。通过分析2016年收到的总计553份问卷可以发现,这一趋势仍未改变——德国企业对于2017年薪资涨幅的平均预期值为6.23%,较去年同期下降0.87个百分点,相较于2015年中国实际薪资平均涨幅10.1%也低了3.87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正从出口外向型转变为侧重内需和高附加值制造业及服务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德国企业于是也相应降低了对薪资增长幅度的预期。
从地区来看,广州和深圳的德企给出了最高的平均工资涨幅预期(7.12%),而北京的德国企业则给出了最低的平均增长预期值(5.66%)。
不同行业对于工资增幅的预期值也各不相同。建设、机械工业设备和塑料金属加工等行业对于薪资涨幅预期值最低,分别为5.1%、5.88%和6.1%。而咨询及法务、医疗服务以及汽车行业对薪资增长幅度的预期值则比较高,分别是7.10%、7.03%和7.01%。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国经济转型对于德国企业的深层影响。
本次调研还显示,中国不同城市、地域间薪资水平也存在差异。北京和上海仍然是薪资水平最高的城市,2016年北京首次超越上海,薪资水平高出约4个百分点。
在德国企业眼中,在中国经商面临的三个最大的人力资源挑战在于: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合格员工的招募和人才的留任。这三大挑战,多年以来一直不变。
33.1%的受访企业认为,应聘者专业技能不足是无法填补职位空缺的主要问题,工程及研发岗位的招聘似乎最为困难。
鉴于德国企业在工业领域的活跃程度,缺少合格员工将继续对德国企业在华发展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已经在中国引入和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德国标准培养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以此为德国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也为中国培养相关领域人才。
文/中国德国商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